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2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9:59
本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用线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尾盖、前胶芯、后胶芯组件、防触手组件、插孔组件、线缆组件、扣锁组件、弹簧、垫片、定位片、屏蔽环、螺杆和防水圈;先将后胶芯组件装入壳体内,并依次装入定位片、屏蔽环;再把垫片、防水圈、尾盖装在线缆组件上,再将带线鼻一端装入壳体内;将插孔组件装入壳体内的线鼻位置,再用螺杆将其固定在壳体内,锁螺杆时要加2个垫片;把弹簧放入螺杆顶端凹槽内,再用内六角套筒将防触手组件固定在插孔组件内;最后将防水圈,前胶芯,锁扣组件依次装入壳体相对应位置上。有益效果:线缆弯曲产生的拉拔力分散在尾盖内圈壁上,拉拔力小于尾盖锁扣力,尾盖不会被拔开。

A Fixed Structure of Large Cable Tail Cover for High Current Connector

The new type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able connection technology for new energy automobiles, in particular to a large cable tail cover fixing structure of high current connector, which includes shell, tail cover, front rubber core, rear rubber core component, anti-contact component, Jack component, cable component, locking component, spring, gasket, positioning piece, shielding ring, screw and water ring. Then the gaskets, waterproof rings and tail covers are installed on the cable assembly, and the end of the ribbon nose is loaded into the shell; the socket assembly is loaded into the nose position of the shell, and then fixed in the shell with a screw, and two gaskets are added when locking the screw; the spring is placed in the groove at the top of the screw, and then the anti-contact assembly is fixed in the socket group with an inner hexagonal sleeve. Finally, the waterproof ring, the front rubber core and the locking assembly are load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shell in turn. Beneficial effect: The pulling force produced by cable bending is dispersed on the inner ring wall of the tail cover. The pulling force is less than the locking force of the tail cover, and the tail cover will not be pulled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
本新型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用线缆连接
,特别是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大电流的连接器使用的线缆会相应的加大,大电流连接器的一般线缆为(90mm2-150mm2)。目前的小电流连接器的线缆(2.5mm2-50mm2)的固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的固定。线缆越大,实际工作中线缆的弯曲而作用在尾盖的力就越大,尾盖的紧固作用力就需要越大,该种结构改变尾盖与线缆弯曲作用力的受力主要主体,从而保证尾盖的紧固作用,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线缆因为需要弯曲,此时因为线缆弯曲。尾盖将受到线缆向线缆弯曲方向的作用力,尾盖此时将是通过外壁圈的材料强度(外壁圈变形)和尾盖的扣位,保持尾盖持续扣合在外壳体上。原结构的尾盖截面形状呈“L"型,在使用过程中,线缆会左右摇摆,会产生拉拔力,当拉拔力大于尾盖锁扣力时,尾盖将会被拔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尾盖不易被线缆拉拔力拔开的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本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尾盖、前胶芯、后胶芯组件、防触手组件、插孔组件、线缆组件、扣锁组件、弹簧、垫片、定位片、屏蔽环、螺杆和防水圈。所述尾盖与壳体连接扣紧;所述扣锁组件设在壳体上方;所述前胶芯设在壳体内;其中前胶芯和壳体中间设有定位片;所述插孔组件设在前胶芯内;其中插孔组件内设有防触手组件;其中壳体外套有防水圈;所述防触手组件与螺杆相连;其中防触手组件与螺杆连接处设有弹簧;所述螺杆两侧设有垫片;所述螺杆穿过线缆组件一端然后插入后胶芯组件内;所述后胶芯组件设在壳体内;所述线缆组件两侧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定位片;所述线缆组件上设有屏蔽环;所述线缆组件套有防水圈,其中防水圈一侧设有垫片;所述线缆组件穿过尾盖,插入后胶芯组件中。所述线缆组件一端设有线鼻;所述螺杆顶端设有凹槽;所述防触手组件通过内六角套筒固定在插孔组件内。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杆将插孔组件固定在壳体上。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型转接结构的组装步骤:先将后胶芯组件装入壳体内,并依次装入定位片、屏蔽环;再把垫片、防水圈、尾盖装在线缆组件上,再将带线鼻一端装入壳体内;将插孔组件装入壳体内的线鼻位置,再用螺杆将其固定在壳体内,锁螺杆时要加2个垫片;把弹簧放入螺杆顶端凹槽内,再用内六角套筒将防触手组件固定在插孔组件内;最后将防水圈,前胶芯,锁扣组件依次装入壳体相对应位置上。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尾盖设计成“U"型,“U"型内圈边短,组装后短边刚好卡入线缆组件与壳体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线缆组件产生的拉拔力会分散在尾盖内圈壁上,这样拉拔力小于尾盖锁扣力,尾盖不会被拉拔力拔开。在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尾盖将线缆组件与壳体之间的中空部分空间填上。在一进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线缆组件中的线缆要弯曲,线缆弯曲作用力直接作用在尾盖的内凸起的周圈上,从而将作用力传导在与内凸起的周圈接触的壳体上;这样的结构作用力主要不在尾盖的外壁圈上,从而使扣位受到线缆弯曲的作用力小,保证尾盖持续扣合在壳体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已披露的技术方案,本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的创新点在于:本结构采用螺杆将插孔固定在壳体上,此设计成本低,并将尾盖截面形状设计成“U"型,U型内圈边设计短点,组装后短边刚好卡入线缆与壳体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线缆弯曲产生的拉拔力会分散在尾盖内圈壁上,这样拉拔力小于尾盖锁扣力,尾盖不容易被拔开。现在此种结构的尾盖可以将线缆合外壳体之间的中空部分空间填上,在实际工作中,线缆因为需要弯曲,此时因为线缆弯曲作用力直接作用在尾盖的内凸起的周圈上,从而将作用力传导在与内凸起的周圈接触的外壳上。因为作用力主要不在此尾盖的外壁圈上,从而使扣位受到线缆弯曲的作用力比较小,保证尾盖持续扣合在外壳体上。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新型的限定。如附图1所示,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包括壳体1、尾盖2、前胶芯3、后胶芯组件4、防触手组件5、插孔组件6、线缆组件7、扣锁组件8、弹簧9、垫片10、定位片11、屏蔽环12、螺杆13和防水圈14。所述尾盖2与壳体1连接扣紧;所述扣锁组件8设在壳体1上方;所述前胶芯3设在壳体1内;其中前胶芯3和壳体1中间设有定位片11;所述插孔组件6设在前胶芯3内;其中插孔组件6内设有防触手组件5;其中壳体1外套有防水圈14;所述防触手组件5与螺杆13相连;其中防触手组件5与螺杆13连接处设有弹簧9;所述螺杆13两侧设有垫片10;所述螺杆13穿过线缆组件7一端然后插入后胶芯组件4内;所述后胶芯组件4设在壳体1内;所述线缆组件7两侧与壳体1连接处设有定位片11;所述线缆组件7上设有屏蔽环12;所述线缆组件7套有防水圈14,其中防水圈14一侧设有垫片10;所述线缆组件7穿过尾盖2,插入后胶芯组件4中。所述线缆组件7一端设有线鼻;所述螺杆13顶端设有凹槽;所述防触手组件5通过内六角套筒固定在插孔组件6内。所述螺杆13将插孔组件6固定在壳体1上。所述尾盖2将线缆组件7与壳体1之间的中空部分空间填上。如图1所示,实施方案为:所述紧固型转接结构的组装步骤:先将后胶芯组件4装入壳体1内,并依次装入定位片11、屏蔽环12;再把垫片10、防水圈14、尾盖2装在线缆组件7上,再将带线鼻一端装入壳体1内;将插孔组件6装入壳体1内的线鼻位置,再用螺杆13将其固定在壳体1内,锁螺杆13时要加2个垫片;把弹簧9放入螺杆13顶端凹槽内,再用内六角套筒将防触手组件5固定在插孔组件6内;最后将防水圈14,前胶芯3,锁扣组件8依次装入壳体1相对应位置上。将所述尾盖2设计成“U"型,“U"型内圈边短,组装后短边刚好卡入线缆组件7与壳体1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线缆组件7产生的拉拔力会分散在尾盖2内圈壁上,这样拉拔力小于尾盖2锁扣力,尾盖2不会被拉拔力拔开。所述线缆组件7中的线缆要弯曲,线缆弯曲作用力直接作用在尾盖2的内凸起的周圈上,从而将作用力传导在与内凸起的周圈接触的壳体1上;这样的结构作用力主要不在尾盖2的外壁圈上,从而使扣位受到线缆弯曲的作用力小,保证尾盖2持续扣合在壳体1上。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新型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尾盖、前胶芯、后胶芯组件、防触手组件、插孔组件、线缆组件、扣锁组件、弹簧、垫片、定位片、屏蔽环、螺杆和防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与壳体连接扣紧;所述扣锁组件设在壳体上方;所述前胶芯设在壳体内;其中前胶芯和壳体中间设有定位片;所述插孔组件设在前胶芯内;其中插孔组件内设有防触手组件;其中壳体外套有防水圈;所述防触手组件与螺杆相连;其中防触手组件与螺杆连接处设有弹簧;所述螺杆两侧设有垫片;所述螺杆穿过线缆组件一端然后插入后胶芯组件内;所述后胶芯组件设在壳体内;所述线缆组件两侧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定位片;所述线缆组件上设有屏蔽环;所述线缆组件套有防水圈,其中防水圈一侧设有垫片;所述线缆组件穿过尾盖,插入后胶芯组件中;所述线缆组件一端设有线鼻;所述螺杆顶端设有凹槽;所述防触手组件通过内六角套筒固定在插孔组件内;将所述尾盖设计成“U"型,“U"型内圈边短,组装后短边刚好卡入线缆组件与壳体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线缆组件产生的拉拔力会分散在尾盖内圈壁上,这样拉拔力小于尾盖锁扣力,尾盖不会被拉拔力拔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线缆尾盖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尾盖、前胶芯、后胶芯组件、防触手组件、插孔组件、线缆组件、扣锁组件、弹簧、垫片、定位片、屏蔽环、螺杆和防水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与壳体连接扣紧;所述扣锁组件设在壳体上方;所述前胶芯设在壳体内;其中前胶芯和壳体中间设有定位片;所述插孔组件设在前胶芯内;其中插孔组件内设有防触手组件;其中壳体外套有防水圈;所述防触手组件与螺杆相连;其中防触手组件与螺杆连接处设有弹簧;所述螺杆两侧设有垫片;所述螺杆穿过线缆组件一端然后插入后胶芯组件内;所述后胶芯组件设在壳体内;所述线缆组件两侧与壳体连接处设有定位片;所述线缆组件上设有屏蔽环;所述线缆组件套有防水圈,其中防水圈一侧设有垫片;所述线缆组件穿过尾盖,插入后胶芯组件中;所述线缆组件一端设有线鼻;所述螺杆顶端设有凹槽;所述防触手组件通过内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燕黄建芳徐平安林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