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正男专利>正文

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242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包括智能管理系统以及设于室内的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频谱养生仪和运动理疗床,包括自动控制子系统和远程控制子系统,自动控制子系统由人体感应器件和第一控制器组成,当人体感应器件感应到人体的存在,便向第一控制器发送指令,开始控制新风机等设备;远程控制子系统由智能移动终端、通讯模块、第二控制器和检测设备组成,用户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通过通讯模块向第二控制器发送指令,以便控制新风机等设备,还能将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频谱养生仪的输出数据反馈到检测设备,与预设数据对比之后,检测设备可向第二控制器发送调节信息,进一步控制智能家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善空气质量
,特别涉及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要求,空气优化和养生组合的装修系统应运而生。目前,现有技术公开的空气优化和养生组合的装修系统均采用“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环保、智能”的原则,而本技术方案中添加了“健康”原则,通过健康装修打造舒适工作、居住、学习、疗养的生活环境,达到预防、减少、治病生活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样更能符合人们对居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用以打造健康室内环境,且使用户被动健身。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包括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安装于室内的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其中:所述新风机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除尘、消毒处理;所述制氧机用于产生氧气,增加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同时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氮气成分;所述恒温恒湿机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所述运动理疗床使得用户在理疗治病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所述智能管理系统根据室内的实时环境参数对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室内的频谱养生仪,所述频谱养生仪用于在所述智能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发射频谱养生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子系统和远程控制子系统,其中:所述自动控制子系统包括人体感应器件和第一控制器,所述人体感应器件设于室内,用于探测室内是否有人出现;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人体感应器件探测到室内有人出现时,对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运动理疗床、频谱养生仪中的任一设备或多个设备进行控制;所述远程控制子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通讯模块、检测设备和第二控制器,以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设备进行工作,所述目标设备包括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运动理疗床、频谱养生仪中的任一设备;所述通过模块将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当所述目标设备是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中的任一设备时,所述检测设备检测所述室内的环境参数,当检测到的室内环境参数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目标匹配时,控制所述目标设备停止工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机包括:抽气口、出气口以及连接抽气口和出气口的连通管,所述抽气口用于抽吸室内空气,所述出气口用于释放空气进入室内;所述制氧机还包括:真空泵设备,用于抽吸室内空气;空气过滤器,与真空泵设备相连接,用于去除真空泵抽取空气中的杂质;两个吸附床,与空气过滤器连接,用于分离空气中氧气,所述吸附床各包含主要从空气中吸附氮气的吸附剂;旁通管道设备,与吸附床相互连接,允许富氧空气从一个吸附床流向另一个吸附床;辅助泵设备,是由马达驱动的小型真空泵,用于从吸附床中释放富氧空气;止回阀,设于各吸附床和辅助泵设备,使得富氧空气仅从吸附床流向辅助泵设备;阀门,是由马达驱动的回转阀,安装在连通管上,连接到所述的两个吸附床、真空泵设备和空气过滤器,使得在每一个吸附床上交替施加真空和常压;其中所述真空泵设备包括油润滑型真空泵和室内进气岐管部件,并与发动机曲轴或带轮连接,安装在制氧机外侧,由发动机驱动,所述各吸附床将从室内抽吸的空气转化为富氧空气,用辅助泵设备把富氧空气送进室内,根据真空摆动吸附方法,利用阀门设备来控制连通管,利用真空泵设备产生的真空压力,对每一个吸附床交替施加真空和常压,将从室内抽吸的空气转变为富氧空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机还包括与辅助泵设备和止回阀连接的氧气罐,用于贮存从每一个吸附床供入的富氧空气;一个保持真空的真空罐,所述真空罐与阀门和真空泵设备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氧气罐通过安装在其内的弹簧和隔膜释放富氧空气,所述弹簧和隔膜由真空泵设备提供的真空压力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氧机由所述系统中的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进行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频谱养生仪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智能控制屏、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与所述智能控制屏电性连接的侧壁加热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安装有坐板,在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侧壁加热器的外侧区域设有纳米层结构,所述纳米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与所述壳体内侧壁相邻的纤维层、涂在所述纤维层上的纳米材料、盖设在所述纳米材料上的竹帘层;在所述坐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智能控制屏电连接的坐板部加热器,在所述壳体内部空间的底部上靠近所述坐板部加热器处设有沿所述坐板延伸方向布置的底部加热器;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所述坐板部加热器上、所述底部加热器上分别设有防护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所述坐板部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呈栅格状,包括框架,纵横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水平板、竖向板,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向板交错位置之间设有托玛琳石;设置在所述底部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间隔设置在至少两根所述支撑板上的多块承重板,在所述承重板的板面上设有托玛琳石。在所述底部加热器沿所述坐板延伸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红外线发生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顶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前板、后板及两侧板,在所述前板上设有门和固定窗;所述坐板分别与两所述侧板、所述后板接触,与所述前板之间留有距离:在所述后板、两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侧壁加热器:所述红外线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所述底板上铺设有碳纤维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板包括顶层、第一碳纤维布层、碳纤维发热层、第二碳纤维布层和底层,其中:所述顶层与第一碳纤维布层可拆式连接,包括含绒部和按摩部,含绒部与按摩部等距交错布设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上;所述含绒部由若干绒线组成,绒线采用包芯纱制成,所述包芯纱的芯纱为负离子纤维;所述按摩部由若干按摩凸起组成,按摩凸起的高度为2mm~3mm,且其等距布设于第一碳纤维布层上,绒线布设于相邻的按摩凸起的中间处;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内设有若干根碳纤维发热线,该碳纤维发热线沿着碳纤维发热层的长度方向等距布设,所述碳纤维发热线与第一碳纤维布层和第二碳纤维布层之间分别设有呈网格状的上纤维网和下纤维网,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与上纤维网之间以及第二碳纤维布层与下纤维网之间胶合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和第二碳纤维布层为绝缘层,均由PET制作而成;所述底层包括防水层和纳尘层,所述纳尘层为经抗菌整理的超细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毡;所述防水层位于纳尘层的上端,与第二碳纤维布层相连接;所述防水层与纳尘层的厚度比为1:2;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与上纤维网的厚度比为2:1;所述第二碳纤维布层与下纤维网的厚度比为2:1;所述碳纤维发热层、第一碳纤维布层与第二碳纤维布层厚度比为2:1:1;所述第一碳纤维布层、上纤维网、碳纤维发热层、下纤维网、第二碳纤维布层、防水层和纳尘层通过热压胶水粘合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操作面板、显示屏、采样装置、测养含量单元和湿度测量仪,其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安装于室内的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其中:所述新风机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除尘、消毒处理;所述制氧机用于产生氧气,增加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同时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氮气成分;所述恒温恒湿机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所述运动理疗床使得用户在理疗治病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所述智能管理系统根据室内的实时环境参数对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人们健康的空气优化和频谱养生波组合装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管理系统以及安装于室内的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其中:所述新风机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除尘、消毒处理;所述制氧机用于产生氧气,增加室内空气中氧含量,同时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氮气成分;所述恒温恒湿机对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所述运动理疗床使得用户在理疗治病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所述智能管理系统根据室内的实时环境参数对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和运动理疗床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室内的频谱养生仪,所述频谱养生仪用于在所述智能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发射频谱养生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控制子系统和远程控制子系统,其中:所述自动控制子系统包括人体感应器件和第一控制器,所述人体感应器件设于室内,用于探测室内是否有人出现;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人体感应器件探测到室内有人出现时,对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运动理疗床、频谱养生仪中的任一设备或多个设备进行控制;所述远程控制子系统包括设置于室内的通讯模块、检测设备和第二控制器,以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通讯模块,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目标设备进行工作,所述目标设备包括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运动理疗床、频谱养生仪中的任一设备;所述通过模块将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控制;当所述目标设备是所述新风机、制氧机、恒温恒湿机中的任一设备时,所述检测设备检测所述室内的环境参数,当检测到的室内环境参数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控制目标匹配时,控制所述目标设备停止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包括:抽气口、出气口以及连接抽气口和出气口的连通管,所述抽气口用于抽吸室内空气,所述出气口用于释放空气进入室内;所述制氧机还包括:真空泵设备,用于抽吸室内空气;空气过滤器,与真空泵设备相连接,用于去除真空泵抽取空气中的杂质;两个吸附床,与空气过滤器连接,用于分离空气中氧气,所述吸附床各包含主要从空气中吸附氮气的吸附剂;旁通管道设备,与吸附床相互连接,允许富氧空气从一个吸附床流向另一个吸附床;辅助泵设备,是由马达驱动的小型真空泵,用于从吸附床中释放富氧空气;止回阀,设于各吸附床和辅助泵设备,使得富氧空气仅从吸附床流向辅助泵设备;阀门,是由马达驱动的回转阀,安装在连通管上,连接到所述的两个吸附床、真空泵设备和空气过滤器,使得在每一个吸附床上交替施加真空和常压;其中所述真空泵设备包括油润滑型真空泵和室内进气岐管部件,并与发动机曲轴或带轮连接,安装在制氧机外侧,由发动机驱动,所述各吸附床将从室内抽吸的空气转化为富氧空气,用辅助泵设备把富氧空气送进室内,根据真空摆动吸附方法,利用阀门设备来控制连通管,利用真空泵设备产生的真空压力,对每一个吸附床交替施加真空和常压,将从室内抽吸的空气转变为富氧空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还包括与辅助泵设备和止回阀连接的氧气罐,用于贮存从每一个吸附床供入的富氧空气;一个保持真空的真空罐,所述真空罐与阀门和真空泵设备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罐通过安装在其内的弹簧和隔膜释放富氧空气,所述弹簧和隔膜由真空泵设备提供的真空压力操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由所述系统中的第一控制器或第二控制器进行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频谱养生仪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智能控制屏、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与所述智能控制屏电性连接的侧壁加热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安装有坐板,在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侧壁加热器的外侧区域设有纳米层结构,所述纳米层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与所述壳体内侧壁相邻的纤维层、涂在所述纤维层上的纳米材料、盖设在所述纳米材料上的竹帘层;在所述坐板的下部设有与所述智能控制屏电连接的坐板部加热器,在所述壳体内部空间的底部上靠近所述坐板部加热器处设有沿所述坐板延伸方向布置的底部加热器;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所述坐板部加热器上、所述底部加热器上分别设有防护机构;设置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所述坐板部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呈栅格状,包括框架,纵横交错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水平板、竖向板,在所述侧壁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的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向板交错位置之间设有托玛琳石;设置在所述底部加热器上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至少两根间隔设置的支撑板、间隔设置在至少两根所述支撑板上的多块承重板,在所述承重板的板面上设有托玛琳石。在所述底部加热器沿所述坐板延伸方向的两端处分别设有红外线发生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顶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正男
申请(专利权)人:宋正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