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19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包括外管(1),套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内管(2)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涂有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在所述外管(1)与内管(2)之间还设有支撑组件(23),在所述支撑组件(23)、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之间空隙内还填充有岩棉(24);在所述外管(1)外还包裹有防腐保护套(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保证地热井水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热量散失,并且成本较低,可以抵抗外压,突发的外界冲力。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具有防腐防潮,隔音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
技术介绍
地热能采集专用管是在地热开发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地热供暖的核心是“取热不取水“,把井底的热量提取到井口来,但热量从2000-3000米的井底到井口的过程中会被上部地温地层吸热,从而降低到达井口的温度,往往要降低25℃以上。即使从井底抽取热水,同样也会被上部地层吸热,降低热水温度,温降也在25℃以上。因此,上部地层保温隔热,减少吸热地热开发的技术难点。研究表明:正常地温梯度下(3℃/100米),0-1500米井段散热较快,特别是0-1000米是保温的重点。因此,必须采取地热专用管技术解决上部井段散热较快问题,从而降低井筒热损耗,满足地热井上部井段保温的要求,降低地层吸热量,起到井筒保温作用。目前很多地热井所用管材一般为普通油管或真空隔热管。普通油管尽管价格低,但隔热效果差,满足不了地热保温需求。隔热管具有成本高、悬重大等缺点,造成地热开发成本较高。本技术地热专用管采用特殊涂层工艺,具有成本低、隔热效果好的突出优点,适合地热井经济有效开发。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新的地热能采集专用管,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包括外管1,套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内管2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涂有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在所述外管1与内管2之间还设有支撑组件23,在所述支撑组件23、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之间空隙内还填充有岩棉24;在所述外管1外还包裹有防腐保护套11。所述的支撑组件23为一端与内管2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31。所述的支撑组件23为与内管2外壁、外管1内壁固定皆固定连接的倒V形支撑结构232。防腐保护套11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温层12、吸音层13、减震层14、四氟乙烯外护套15。在四氟乙烯外护套15外设有防水保护膜。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热涂层21优选为反射隔热性隔热保温涂料喷涂而成。所述保温隔热涂层21为反射隔热涂料喷涂而成,其厚度为0.5~1.2mm。聚氨酯保温层22厚度为0.8~1.2mm。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12为橡塑保温层。所述吸音层13为发泡塑料,所述减震层14为PU泡棉。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保证地热井水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热量散失,并且成本较低,可以抵抗外压,突发的外界冲力。并且本技术的管道具有防腐防潮,隔音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包括外管1,套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内管2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涂有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在所述外管1与内管2之间还设有支撑组件23,在所述支撑组件23、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之间空隙内还填充有岩棉24;在所述外管1外还包裹有防腐保护套11。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组件23为一端与内管2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31。防腐保护套11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温层12、吸音层13、减震层14、四氟乙烯外护套15。在四氟乙烯外护套15外设有防水保护膜。所述保温隔热涂层21为反射隔热涂料喷涂而成,其厚度为0.5~1.2mm。聚氨酯保温层22厚度为0.8~1.2mm。所述保温层12为橡塑保温层,所述吸音层13为发泡塑料,所述减震层14为PU泡棉。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组件23为与内管2外壁、外管1内壁固定皆固定连接的倒V形支撑结构232。防腐保护套11由内至外依次为保温层12、吸音层13、减震层14、四氟乙烯外护套15。在四氟乙烯外护套15外设有防水保护膜。所述保温隔热涂层21为反射隔热涂料喷涂而成,其厚度为0.5~1.2mm。聚氨酯保温层22厚度为0.8~1.2mm。所述保温层12为橡塑保温层,所述吸音层13为发泡塑料,所述减震层14为PU泡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套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内管(2)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涂有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在所述外管(1)与内管(2)之间还设有支撑组件(23),在所述支撑组件(23)、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之间空隙内还填充有岩棉(24);在所述外管(1)外还包裹有防腐保护套(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套设于外管(1)内的内管(2);所述内管(2)外壁上由内至外依次涂有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在所述外管(1)与内管(2)之间还设有支撑组件(23),在所述支撑组件(23)、保温隔热涂层(21)、聚氨酯保温层(22)之间空隙内还填充有岩棉(24);在所述外管(1)外还包裹有防腐保护套(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组件(23)为一端与内管(2)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管(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23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能采集专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俭刘联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古登堡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