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18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帘。该卷帘即使在施加到杆上的操作力产生偏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杆总是平行地移动。一种用杆将帘子从卷轴拉出、卷回的卷帘。在上述杆中穿过两根绳索,使其中一根绳索的从杆的一端伸出的一端穿过一导轨内并固定在其上端侧,使另一端穿过另一导轨内并固定在其下端侧,使另一根绳索的从杆的一端伸出的另一端穿过一导轨内并固定在其下端侧,使该一端穿过另一导轨内并固定在其上端侧,杆通过由在其任意位置呈张紧状态的两根绳索对该杆施加拘束力而停止。在该移动时,即使作用使杆倾斜的力,则要使张紧状态的一根绳索进一步伸长,从而该倾斜被抑制,因此杆相对于卷轴总是保持平行而顺利地拉出、卷回帘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车窗户的遮阳等的巻帘(roll screen)。技术背景以往公知有这样的巻帘,在被巻绕在巻轴(take - up shaft)的 帘子(screen)的前端安装杆,并将该杆的两个端部可以自由滑动地 插入于被平行设置的一对导轨的导向槽内,使上述杆沿着导向槽移动 而进行帘子的巻绕及开巻(参照日本特开平8-226292号公报)。 上述那样的巻帘大多被采用于电车窗户的遮阳等。 该以往公知的巻帘是向导轨的导向槽只插入安装在帘子前端 的杆的两个端部的结构,所以在从杆的长度方向中点离开的位置 施加开闭帘子的操作力时,上述杆产生倾斜,并在帘子的一侧形 成松弛而会有不能得到外观良好的关闭状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即使在施加于杆上的操作力产生了偏倚的 情况下,也可以使该杆总是平行地移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巻帘,该巻帘由巻轴、被 巻绕在该巻轴上的帘子、固定在该帘子前端的与上述巻轴平行的 杆、和一对平行设置的导轨构成,该导轨可以自由滑动地插入该杆 的两个端部、且与上述巻轴正交,在上述杆中穿过两根绳索(rope ), 使其中 一根绳索的从上述杆的 一端伸出的一端穿过一导轨内并固 定在该导轨的上端侧,并使该绳索的从上述杆的另 一 端伸出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导^L内并固定在该导轨的下端侧,4吏上述的另 一根绳索的从上述杆的一端伸出的另一端穿过一导轨内并固定在该另一导轨的下端侧,并使该另 一根绳索的从上述杆的另 一端伸出的 一端 穿过另一导轨内并固定在该另一导轨的上端侧,并且,使两根绳 索为张紧状态。做成这样的结构时,通过上述杆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从巻轴 拉出、巻回帘子,并且使杆沿着两根绳索滑动,通过由在其任意移动位置呈张紧状态的两根绳索对杆施加拘束力,使该杆停止在 其任意位置。该杆移动时,即使作用有使杆倾斜的力,但若要产生倾斜, 就需要使张紧状态的一绳索进一步伸长(使相同长度的两根绳索 的长度不同),而绳索不能伸缩,所以该倾斜被抑制。因此,杆相 对于巻轴总是保持平行而顺利地拉出、巻回帘子。在该结构中,可以做成将上述两根绳索的下端穿过设置在上 述导轨的下端之间的下边框内,并将该两根绳索的下端相连结从 而构成 一 根绳索的结构,或者做成将上述两根绳索的上端拉出到 上述导轨的上端之间并将该两根绳索的上端相连结而构成一根绳 索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做成上述那样的结构,从而可以使杆总是平行地移动, 可以得到帘子的张力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的外观良好的关闭状态。附图说明图l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四边形的帘子框架l将平行配置的、与方筒状的巻绕部件2正交的一对导轨3a、 3b的各一端部(上端部)分别连结 在该巻绕部件2的两端,并将与上述巻绕部件2平行配置的边框4 连结于各导轨3a、 3b的另 一端部(下端部)之间。与以往相同地,在巻绕部件2内装入筒状的巻轴5并将该巻轴5 可以自由旋转地支承,将帘子6巻绕在该巻轴5上。巻轴5通过拉出 帘子6而旋转,使装入巻轴5内部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扭转变形, 巻轴5通过该螺旋弹簧的回位弹性而使帘子6向巻绕方向旋转回 位。在帘子6的前端部连结有与巻轴5平行的杆7,在杆7中穿过两 根绳索12a、 12b。使其中一根绳索12a的从杆7的一端伸出的一端 12ai穿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上端侧,并使该绳索 12a的从杆7的另 一端伸出的另 一端12a2穿过另 一导轨3b内并固定 在该导轨3b的下端侧。而且,使另 一根绳索12b的从杆7的一端伸出的另 一端12b2穿 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下端侧,并使该另 一根绳索 12b的从杆7的另 一端伸出的一端12h穿过另 一导轨3b内并固定在 该导轨3b的上端侧。在将杆7置于与巻轴5平行的状态后,该两根绳索12a、 12b为 大致相同的长度并呈张紧状态。对于由上述结构组成的巻帘,向巻轴5施加巻绕方向的旋转力 的未图示的螺旋弹簧的弹力被设定为由于绳索12a、 12b通过导 轨3a、 3b、杆7内时的接触部分的摩擦阻力等之间关系而使杆7停 止保持在使杆移动结束的位置、并使帘子6张紧的程度(现在,当拉下杆7时(从图l的实线状态到点划线状态),帘 子6被从巻轴5开巻。当解除杆7的下拉时,杆7停止,帘子6保持在 被拉出结束的位置。另一方面,当上推杆7时(从图l的点划线状态到实线状态),在帘子6上产生+>弛,巻轴54安该+〉弛量巻绕帘子6,帘子6总是保 持张紧状态。通过上述那样的杆7的移动,帘子6被从巻轴5拉出、巻回而使 得该帘子6被打开关闭,并且杆7在两根绳索12a、 12b上滑动,通 过在其任意移动位置的由呈张紧状态的两根绳索12a、 12b对杆7 施加的拘束力,使该杆7停止在该任意位置。在该杆移动时,即使作用了使杆7倾斜的力,但若要产生倾斜, 就需要使张紧状态的一绳索12a、 12b进一步伸长才行,而绳索不 能伸缩,所以该倾斜被抑制。因此,使杆7相对于巻轴5总是保持 平行而顺利地4立出、巻回帘子6。因此,可以使杆7总是平行地移动,不会发生由该杆7的移动 而在帘子6的一侧部产生松弛这样的问题,可以得到在整个宽度方 向上张力均匀的、外观良好的关闭状态。在如图l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使用两根绳索12a、 12b将杆7 保持与巻轴5平行的状态的,但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上述两根绳 索12a、 12b的下端穿过设于上述导轨3a、 3b的下端之间的下边框 4内并将该上述导轨3a、 3b的下端相连结而构成一根绳索13的结 构。而且,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将上述两根绳索12a、 12b的上 端拉出到导轨3a、 3b的上端之间并将该导轨3a、 3b相连结而构成 一根绳索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做成使帘子6向上下开闭的方式, 但也可以将导轨3a、 3b上下配置,而使帘子6左右开闭。权利要求1. 一种卷帘,该卷帘由卷轴(5)、被卷绕在该卷轴(5)上的帘子(6)、固定在该帘子(6)前端的与上述卷轴(5)平行的杆(7)、和导轨(3a、3b)构成,该导轨(3a、3b)平行设置、且与上述卷轴(5)正交,可以自由滑动地插入该杆(7)的两端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杆(7)中穿过两根绳索(12a、12b),使其中一根绳索(12a)的从上述杆(7)的一端伸出的一端(12a1)穿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上端侧,并使该绳索(12a)的从上述杆(7)的另一端伸出的另一端(12a2)穿过另一导轨(3b)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b)的下端侧,使上述两根绳索(12a、12b)中的另一根绳索(12b)的从上述杆(7)的一端伸出的另一端(12b2)穿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下端侧,并使该另一根绳索(12b)的从上述杆(7)的另一端伸出的一端(12b1)穿过另一导轨(3b)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b)的上端侧,并且,使两根绳索(12a、12b)为张紧状态,通过上述杆(7)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从卷轴(5)拉出、卷回帘子(6),并且使杆(7)沿着两根绳索(12a、12b)滑动,通过在其任意移动位置由呈张紧状态的两根绳索(12a、1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帘,该卷帘由卷轴(5)、被卷绕在该卷轴(5)上的帘子(6)、固定在该帘子(6)前端的与上述卷轴(5)平行的杆(7)、和导轨(3a、3b)构成,该导轨(3a、3b)平行设置、且与上述卷轴(5)正交,可以自由滑动地插入该杆(7)的两端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杆(7)中穿过两根绳索(12a、12b),使其中一根绳索(12a)的从上述杆(7)的一端伸出的一端(12a↓[1])穿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上端侧,并使该绳索(12a)的从上述杆(7)的另一端伸出的另一端(12a↓[2])穿过另一导轨(3b)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b)的下端侧,使上述两根绳索(12a、12b)中的另一根绳索(12b)的从上述杆(7)的一端伸出的另一端(12b↓[2])穿过一导轨(3a)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a)的下端侧,并使该另一根绳索(12b)的从上述杆(7)的另一端伸出的一端(12b↓[1])穿过另一导轨(3b)内并固定在该导轨(3b)的上端侧,并且,使两根绳索(12a、12b)为张紧状态,    通过上述杆(7)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从卷轴(5)拉出、卷回帘子(6),并且使杆(7)沿着两根绳索(12a、12b)滑动,通过在其任意移动位置由呈张紧状态的两根绳索(12a、12b)对杆(7)施加拘束力,使该杆(7)停止在其任意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口精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亚遮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