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203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引射系统包括第一引射器和油气分离装置,所述第一引射器具有第一高压入口、第一混合入口和第一混合出口,所述第一高压入口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蒸发器内的冷媒和油的液态混合物由所述第一混合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引射器内,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于热源上,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出口连通,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上还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回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通过设置油气分离装置能够在空调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时(也即压缩机的吸气量发生变化时)保证冷媒和润滑油的有效分离,从而保证第二引射器的回油作用正常,进而使压缩机油位稳定,从而有效的避免吸气带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特别是一种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空调系统(离心机组冷媒系统)中的润滑油一般是通过两级引射进行回油的,引射回油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机组油位情况,进而影响压缩机和机组的可靠运行,然而现有的空调系统在负荷发生变化时,压缩机的吸气中会带有大量的润滑油,形成跑油现象,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空调系统负荷变化时压缩机吸气带油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保证冷媒和润滑油有效分离从而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一种引射系统,包括第一引射器和油气分离装置,所述第一引射器具有第一高压入口、第一混合入口和第一混合出口,所述第一高压入口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蒸发器内的冷媒和油的液态混合物由所述第一混合入口进入所述第一引射器内,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于热源上,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出口连通,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上还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回油口。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和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和所述第一混合出口分别处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两侧。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出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外部高温机构形成换热循环形成所述热源。所述引射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射器,所述第二引射器具有第二高压入口、吸油口和注油口,所述第二高压入口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所述压力供给装备为压缩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引射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所述第一高压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入口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蒸发器为满液式蒸发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凝器,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网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器,所述换热管路的出口与所述闪发器连通。所述引射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射器,所述第二引射器具有第二高压入口、吸油口和注油口,所述第二高压入口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且所述注油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油箱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通过设置油气分离装置能够在空调系统的负荷发生变化时(也即压缩机的吸气量发生变化时)保证冷媒和润滑油的有效分离,从而保证第二引射器的回油作用正常,进而使压缩机油位稳定,从而有效的避免吸气带油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射系统及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引射器;2、油气分离装置;11、第一高压入口;12、第一混合入口;13、第一混合出口;3、蒸发器;21、壳体;22、过滤机构;23、换热管路;4、第二引射器;41、第二高压入口;5、压缩机;6、冷凝器;7、闪发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的引射系统,包括第一引射器1和油气分离装置2,所述第一引射器1具有第一高压入口11、第一混合入口12和第一混合出口13,所述第一高压入口11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蒸发器3内的冷媒和油的液态混合物由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进入所述第一引射器1内,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设置于热源上,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连通,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上还设置有冷媒出口和回油口,压力供给装置通过压力将蒸发器3内的液态混合物送入油气分离装置2内,利用热源的热量将液态冷媒换热为气态冷媒,使其与润滑油进行分离,从而进行冷媒和润滑油的分离过程,然后分别通过冷媒出口和回油口送至对应的结构内进行利用,从而实现引射回油功能的正常。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包括壳体21和过滤机构22,所述过滤机构22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部,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和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分别处于所述过滤机构22的两侧,使得所有经过第一混合入口12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液态混合物在与热源进行热交换后均强制通过过滤机构22进行过滤,从而实现冷媒和润滑油的最大限度的分离。所述过滤机构22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21的内部且将所述壳体21的内部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壳体21内部设置有换热管路23,所述换热管路23与外部高温机构形成换热循环形成所述热源,也即利用换热管路23将外部的温度高于液态混合物的介质等引入进行热交换。所述引射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射器4,所述第二引射器4具有第二高压入口41、吸油口和注油口,所述第二高压入口41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所述吸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通,利用第二引射器4将油气分离装置2分离出的润滑油注射入对应的结构内进行使用。所述压力供给装备为压缩机5,也即采用压缩机5的排气作为压力来源。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引射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5和蒸发器3,所述第一高压入口11与所述压缩机5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与所述蒸发器3连通,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5的吸气口连通,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凝器6,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包括壳体21、过滤网和换热管路23,所述换热管路23的入口与所述冷凝器6连通,所述压缩机5上设置有吸气腔,所述吸气口设置于所述吸气腔上,且所述吸气腔内设置有导叶,压缩机5的吸气均经过吸气口进入吸气腔,并在导叶的流量控制下进入压缩机5内进行压缩,在空调系统的负荷变化时,压缩机5的吸气量在导叶的开度的调节下发生变化,在现有技术中,当压缩机5的导叶开度加大时,在压缩机5吸气腔处集聚的冷媒和润滑油的液态混合物在低压下就会突然闪发,导致润滑油被吸气带走,造成跑油的问题,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不管压缩机5的导叶如何调节,第一引射器1到油气分离装置2中的油和液态冷媒混合物在底部均能与来自冷凝器6的高温液体进行稳定换热,从而保障液体冷媒能够及时并持续地分离出来,蒸发出的气体冷媒再经过油气分离装置2中的过滤网过滤掉蒸发夹带的油滴而后进入压缩机5吸气口。由于液态冷媒在换热作用下一直及时持续有效地从油中分离出来,所以在油气分离装置2底部的液态混合物中的液体冷媒含量不会太多,所以当导叶开度从开度较小位置较快速开大时,不会引起压力降低而引起大量液体冷媒闪发带走混合物中的油(类似于一些机组由于开机前油箱未预热而导致瞬间跑油的现象),且由于油气分离装置2的阻力作用,导叶开度变化对油气分离装置2内的压力波动影响也会减弱,液体冷媒的闪发速度也会降低。所以通过油气分离装置2的换热作用和过滤网的过滤阻挡左右,可以有效保障第一引射器1后的油和液体冷媒混合物有效分离,油留存于底部被第二引射器4至压缩机5的油箱,而冷媒蒸发后进入压缩机5吸气口进行冷媒循环。可以避免上述中提到的跑油问题,保障引射回油正常,压缩机5油位稳定,机组可靠运行。所述蒸发器3为满液式蒸发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器7,所述换热管路23的出口与所述闪发器7连通,来自冷凝器6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射器(1)和油气分离装置(2),所述第一引射器(1)具有第一高压入口(11)、第一混合入口(12)和第一混合出口(13),所述第一高压入口(11)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冷媒和油的液态混合物由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进入所述第一引射器(1)内,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设置于热源上,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射器(1)和油气分离装置(2),所述第一引射器(1)具有第一高压入口(11)、第一混合入口(12)和第一混合出口(13),所述第一高压入口(11)与压力供给装置连通,冷媒和油的液态混合物由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进入所述第一引射器(1)内,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设置于热源上,且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2)包括壳体(21)和过滤机构(22),所述过滤机构(22)设置于所述壳体(21)内部,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和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分别处于所述过滤机构(2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2)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21)的内部且将所述壳体(21)的内部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混合入口(12)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混合出口(13)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1)内部设置有换热管路(23),所述换热管路(23)与外部高温机构形成换热循环形成所述热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系统还包括第二引射器(4),所述第二引射器(4)具有第二高压入口(41)、吸油口和注油口,所述第二高压入口(4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王晨光陈二庚刘婷林晓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