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198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站台安全门配件领域,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安全门上的上盖、锁壳、电磁锁;所述电磁锁整体沿锁壳向上移动以锁止或电磁锁整体沿锁壳向下移动以解锁;还包括与上盖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外壳、固定连接在锁壳底面并从外壳底部伸出的手动拉杆、以及位于外壳内腔的应急复位弹簧;所述应急复位弹簧的下端顶在外壳内腔的底面上,应急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在锁壳底面,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应急复位弹簧始终向上方的滑动套接在外壳内的锁壳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所述手动拉杆能带动锁壳及电磁锁一起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轨道交通安全门上电磁锁在应急状态下可快速手工解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交通站台安全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尤其是随着地铁在多个城市的普及,一种优化地铁候车环境、提高乘车候车安全性的设备也应用而生——安全门或屏蔽门。安全门既是隔离站台与轨道的安全屏障,也是在紧急状态下能疏散人群的应急通道。安全门包括滑动门(ASD)、固定门(FIX)、应急门(EED)、端门(PED)。其中,应急门、滑动门为活动门且都安装有门锁。正常状态下,门锁与PSC(主控机)、DCU(门控单元)连接进行信号反馈或门锁状态控制。也就是说,地铁或列车正常运行情况下,滑动门的锁紧/解锁通过DCU进行逻辑控制;同时,电磁锁通过微动开关将锁紧或解锁的状态信号反馈至PSC及车控室,以便车控室即时了解活动门相应状态,保证活动门未完全关闭情况下不允许行车。但是,出现紧急情况时,若DCU无法自动对电磁锁进行解锁时,必须由人工进行解锁。申请号为:CN201220644897.8;申请日期为:2012.11.30;申请名称为: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电磁锁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电磁锁,可以有效解决含油轴承不防尘导致动铁芯被卡死、电磁铁衔铁与动铁芯不同轴等缺点。但是此技术方案中没有提及如何在应急状态下手动开启电磁锁,缺乏相应的结构。突发情况需要应急通道时,若安全门的门锁无法手动开启,不符合相关法规,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快速疏散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重点解决安全门的门锁在突发情况下可以人工手动开启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安全门上的上盖、位于上盖下方的锁壳、安装在上盖与锁壳共同形成的空腔内的电磁锁;所述电磁锁整体沿锁壳向上移动以锁止或电磁锁整体沿锁壳向下移动以解锁;还包括与上盖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外壳、固定连接在锁壳底面并从外壳底部伸出的手动拉杆、以及位于外壳内腔的应急复位弹簧;所述应急复位弹簧的下端顶在外壳内腔的底面上,应急复位弹簧的上端顶在锁壳底面,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应急复位弹簧始终向上方的滑动套接在外壳内的锁壳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所述手动拉杆能带动锁壳及电磁锁一起上/下移动。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电磁锁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安全、快速的人工手动解锁的问题,在安全门的轨道侧设置与安装电磁锁的锁壳连接为一体的手动拉杆,通过手动拉杆可以带动锁壳、电磁锁整体向下运动从而实现解锁;同时,锁壳滑动套接在外壳的内腔中并通过应急复位弹簧承重,保证正常运营过程中DCU对电磁锁的自动控制。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手动拉杆包括拉杆连接部、拉杆接头、拉杆延长部、拉杆握把;所述拉杆连接部的顶端与锁壳底面连接,所述拉杆连接部的底端伸出外壳后通过拉杆接头与拉杆延长部的顶端连接,所述拉杆延长部的底端设置拉杆握把。本技术中拉杆连接部与锁壳连接为一体,底端设置拉杆握把的拉杆延长部通过拉杆接头与拉杆连接部连接为一体。此结构是为了方便一般成年人抬臂就能抓住拉杆握把并通过向下拽动手动拉杆即可手动解锁。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供拉杆连接部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安装一个外套于拉杆连接部的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拉杆握把的移动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加入润滑油后可以润滑拉杆握把的移动。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电磁锁包括电磁铁本体、电磁铁衔铁、动铁芯、常态复位弹簧、限位片、微动开关组件;所述电磁铁本体与锁壳连接为一体,且电磁铁衔铁滑动安装在电磁铁本体的滑腔内;所述电磁铁衔铁的顶部同时与动铁芯底端、限位片底端连接,且电磁铁衔铁与动铁芯通过限位片连接为一体;所述常态复位弹簧始终被压缩在限位片与电磁铁本体之间;所述微动开关组件包括位于限位片上方、安装在锁壳内壁、用于检测限位片相对于锁壳位置变化的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电磁铁本体、电磁铁衔铁、动铁芯、常态复位弹簧、限位片中心的芯孔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用于检测限位片相对于锁壳的移动。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微动开关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微动开关上方、安装在锁壳内壁、用于检测锁壳相对于外壳位置变化的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用于检测锁壳相对于外壳(或上盖)的移动。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分别沿锁壳内壁安装。为了保证位置移动检测的准确性,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均为两个,且沿动铁芯轴线对称安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电磁铁本体同时连接两路独立的控制线路,一路控制线路外接PSC及DCU,另一路控制线路接应急机械锁且应急机械锁接应急电源。本技术中,外接DCU的控制线路用于自动控制,接应急机械锁、应急电源的控制线路用于手动控制。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应急机械锁包括三角锁芯、转轴、转盘、接线柱、应急接线端子、应急电源端子;所述三角锁芯一端裸露在安全门的门板上,三角锁芯另一端呈圆柱状并自由转动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远离三角锁芯处安装连接应急接线端子的接线柱且应急接线端子另一端接电磁铁本体;所述三角锁芯呈圆柱状的一端固定套接转轴;所述转轴中部设置连接应急电源的应急电源端子;所述三角锁芯带动转轴转动并与接线柱紧紧接触时,应急电源通过应急电源端子、转轴、接线柱、应急接线端子向电磁铁本体供电,正常状态下转轴与接线柱分离即此控制线路断开。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转盘设置有限制转轴转动方向的限位凸部,且接线柱位于转轴顺时针转动时扫过的路径上。此设置是为了适用右利手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转轴套接有辅助转轴复位的转轴复位弹簧。所述转轴复位弹簧用于辅助手动转动应急机械锁后的复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中手动拉杆可带动锁壳、电磁锁一起向下运动,从而人工手动解锁,便于安全门中活动门的开启。(2)本技术中手动拉杆设置在安全门的轨道侧,便于轨道侧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人工手动解锁电磁锁并开启活动门;同时,本技术中应急机械锁设置在安全门的站台侧,只有站台侧工作人员用特制的药匙才能转动应急机械锁并为电磁锁接入应急电源而解锁,从而方便站台侧人员开启活动门进行营救或疏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两条控制线路且止锁时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两条控制线路且解锁时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电磁锁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手动拉杆其拉杆握把在安全门面板上裸露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两组微动开关与PSC电性连接关系示意。图8为应急机械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01、上盖;002、锁壳;003、电磁锁;004、外壳;005、手动拉杆;51、拉杆连接部;52、拉杆接头;53、拉杆延长部;54、拉杆握把;006、应急复位弹簧;007、应急机械锁;71、三角锁芯;72、转轴;73、转盘;74、接线柱;75、应急接线端子;76、应急电源端子;15、第一微动开关;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安全门上的上盖(001)、位于上盖(001)下方的锁壳(002)、安装在上盖(001)与锁壳(002)共同形成的空腔内的电磁锁(003);所述电磁锁(003)整体沿锁壳(002)向上移动以锁止或电磁锁(003)整体沿锁壳(002)向下移动以解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上盖(001)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外壳(004)、固定连接在锁壳(002)底面并从外壳(004)底部伸出的手动拉杆(005)、以及位于外壳(004)内腔的应急复位弹簧(006);所述应急复位弹簧(006)的下端顶在外壳(004)内腔的底面上,应急复位弹簧(006)的上端顶在锁壳(002)底面,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应急复位弹簧(006)始终向上方的滑动套接在外壳(004)内的锁壳(002)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所述手动拉杆(005)能带动锁壳(002)及电磁锁(003)一起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包括安装在安全门上的上盖(001)、位于上盖(001)下方的锁壳(002)、安装在上盖(001)与锁壳(002)共同形成的空腔内的电磁锁(003);所述电磁锁(003)整体沿锁壳(002)向上移动以锁止或电磁锁(003)整体沿锁壳(002)向下移动以解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上盖(001)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外壳(004)、固定连接在锁壳(002)底面并从外壳(004)底部伸出的手动拉杆(005)、以及位于外壳(004)内腔的应急复位弹簧(006);所述应急复位弹簧(006)的下端顶在外壳(004)内腔的底面上,应急复位弹簧(006)的上端顶在锁壳(002)底面,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应急复位弹簧(006)始终向上方的滑动套接在外壳(004)内的锁壳(002)施加向上的支撑力;所述手动拉杆(005)能带动锁壳(002)及电磁锁(003)一起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拉杆(005)包括拉杆连接部(51)、拉杆接头(52)、拉杆延长部(53)、拉杆握把(54);所述拉杆连接部(51)的顶端与锁壳(002)底面连接,所述拉杆连接部(51)的底端伸出外壳(004)后通过拉杆接头(52)与拉杆延长部(53)的顶端连接,所述拉杆延长部(53)的底端设置拉杆握把(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004)的底部设置供拉杆连接部(51)伸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安装一个外套于拉杆连接部(51)的深沟球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安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锁(003)包括电磁铁本体(14)、电磁铁衔铁(1)、动铁芯(9)、常态复位弹簧(12)、限位片(4)、微动开关(5)组件;所述电磁铁本体(14)与锁壳(002)连接为一体,且电磁铁衔铁(1)滑动安装在电磁铁本体(14)的滑腔内;所述电磁铁衔铁(1)的顶部同时与动铁芯(9)底端、限位片(4)底端连接,且电磁铁衔铁(1)与动铁芯(9)通过限位片(4)连接为一体;所述常态复位弹簧(12)始终被压缩在限位片(4)与电磁铁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尊华荣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