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涉及灶具技术领域。该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和罩设于燃烧器外周的聚能锅架;聚能锅架的底圈中部包括向下延伸凹陷至燃烧器出火孔下方的沉台,沉台的水平段向燃烧器延伸靠近,并与燃烧器的外壁间隔形成补充二次空气的外环空气通道;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适于二次空气补充的补氧通道,补氧通道的径向内径H大小为8~30mm。该燃气灶使用时,外环空气通道能够为燃烧器外侧补充二次空气、补氧通道能够为燃烧器的中心位置补充二次空气,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高,减少产生的废气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灶具
,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灶是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厨房用品,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调节阀的调节(使用者通过旋钮进行调节)作用后进入炉头中,同时与一部分空气进行混合,混合气体进入分火器后,被点火装置点燃并从火孔中喷出形成火焰,以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锅具。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多采用围拢结构,这种燃烧器在工作时,受到燃烧器整体结构设计及外观要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由喷嘴处吸入的一次空气使得一次空气的补充较为困难,往往会导致燃烧工况不理想,出现燃气燃烧不完全、废气排放超标和黄端焰等异常燃烧工况,使得燃烧器的热效率较低。即,现有的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且废气排放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低且废气排放量较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燃烧器和罩设于所述燃烧器外周的聚能锅架;所述聚能锅架的底圈中部包括向下延伸凹陷至所述燃烧器出火孔下方的沉台,所述沉台的水平段向所述燃烧器延伸靠近,并与所述燃烧器的外壁间隔形成补充二次空气的外环空气通道;所述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适于二次空气补充的补氧通道,所述补氧通道的径向内径H大小为8~30mm。进一步的,所述补氧通道的顶部为环形出气口,所述环形出气口的轴向口径L大小为2~10mm。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和火盖,所述火盖盖设于所述炉头的分气底座上,所述补氧通道设于所述分气底座与所述火盖对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补氧通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所述环形出气口。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底部固设有连接脚,所述连接脚与所述火盖固接,支撑所述顶盖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火盖包括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所述分气底座包括外环底座和内环底座,所述外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外环底座上,所述内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环底座上;所述补氧通道设于所述内环底座与所述内环火盖对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脚与所述内环火盖固接,支撑所述顶盖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气口。进一步的,所述内环底座包括第一内筒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筒外部的第一外筒,所述第一内筒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内筒与所述第一外筒之间形成顶部开口的第二通道;所述内环火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通道,所述内环火盖匹配盖设于所述第二通道顶部的开口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共同形成所述补氧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第二内筒和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筒外部的第二外筒,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二内筒之间形成底部开口的第四通道;所述内环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环底座上时,所述第二内筒与所述第一内筒抵接,所述第二外筒与所述第一外筒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筒的底部沿其周向设有第一插接槽,所述内环底座第一内筒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插接槽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一外筒的顶部沿其周向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内环火盖第二内筒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插接槽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聚能锅架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所述聚能锅架与所述接水盘之间形成上下封闭的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外环空气通道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的外沿向外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定位件,所述聚能锅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件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燃气灶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包括用于架起锅具的聚能锅架和能够产生火焰对锅具进行加热烹饪的燃烧器。初始时,燃烧器和聚能锅架都安装在灶具面板上,锅具放置在聚能锅架上,在聚能锅架的支撑作用下位于燃烧器的上方,且锅具底部与燃烧器之间留有间隙,以供外部空气自外部不断流入燃烧器,为燃烧器供氧。使用燃气灶时,外部空气经锅具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为燃烧器供氧,此外,一方面,聚能锅架与燃烧器的外壁之间形成补充二次空气的外环空气通道,外部空气经外环空气通道流出,流至燃烧器外侧的燃烧区域,为燃烧器补充二次空气;另一方面,燃烧器燃烧过程中,燃烧区域的氧气参与燃烧并形成高温烟气向上运动,燃烧器下方的二次空气在压差作用下,经燃烧器中心位置处的补氧通道向上流动,直至从其顶部开口流出,流至燃烧区域中部,为燃烧器中部区域的燃烧补充二次空气。则,燃气灶使用时,外环通气通道能够为燃烧器的外侧燃烧区域补充二次空气,补氧通道则能够为燃烧器的中心燃烧区域补充二次空气,二次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燃烧,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减少燃气与空气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等的废气量的排放。此外,二次空气经补氧通道流至燃烧区域的过程中,能够与补氧通道的侧壁进行热交换,实现预热处理,从而提高到达燃烧区域二次空气的温度,相应进一步提高二次空气与燃气混合燃烧的充分性,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减少二次空气为冷空气参与燃烧导致的热量损失。另外,补氧通道设置在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处,与燃烧器燃烧区域燃烧形成的烟气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即,补氧通道二次空气的补充对烟气的排放产生影响较少,从而确保烟气的排出,减少烟气受二次空气扰流,再次参与燃烧而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低且产生废气量较高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的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聚能锅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灶中接水盘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标:1-炉头;2-外环火盖;3-内环火盖;4-顶盖;5-灶具面板;6-聚能锅架;7-接水盘;11-外环底座;12-内环底座;121-第一内筒;122-第一外筒;1221-第二插接槽;123-第一通道;124-第二通道;13-主引射管;14-副引射管;31-第二内筒;311-第一插接槽;32-第二外筒;33-第三通道;34-第四通道;41-连接脚;61-沉台;62-内环空气通道;63-外环空气通道;64-二次空气通道;65-定位槽;66-支脚;71-翻边;72-定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罩设于所述燃烧器外周的聚能锅架(6);所述聚能锅架(6)的底圈中部包括向下延伸凹陷至所述燃烧器出火孔下方的沉台(61),所述沉台(61)的水平段向所述燃烧器延伸靠近,并与所述燃烧器的外壁间隔形成补充二次空气的外环空气通道(63);所述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适于二次空气补充的补氧通道,所述补氧通道的径向内径H大小为8~3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和罩设于所述燃烧器外周的聚能锅架(6);所述聚能锅架(6)的底圈中部包括向下延伸凹陷至所述燃烧器出火孔下方的沉台(61),所述沉台(61)的水平段向所述燃烧器延伸靠近,并与所述燃烧器的外壁间隔形成补充二次空气的外环空气通道(63);所述燃烧器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适于二次空气补充的补氧通道,所述补氧通道的径向内径H大小为8~3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氧通道的顶部为环形出气口,所述环形出气口的轴向口径L大小为2~1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包括炉头(1)和火盖,所述火盖盖设于所述炉头(1)的分气底座上,所述补氧通道设于所述分气底座与所述火盖对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补氧通道的顶部设有顶盖(4),所述顶盖(4)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所述环形出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的底部固设有连接脚(41),所述连接脚(41)与所述火盖固接,支撑所述顶盖(4)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外环火盖(2)和内环火盖(3),所述分气底座包括外环底座(11)和内环底座(12),所述外环火盖(2)盖设于所述外环底座(11)上,所述内环火盖(3)盖设于所述内环底座(12)上;所述补氧通道设于所述内环底座(12)与所述内环火盖(3)对应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脚(41)与所述内环火盖(3)固接,支撑所述顶盖(4)与所述补氧通道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出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底座(12)包括第一内筒(12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筒(121)外部的第一外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任有忠,吴伟良,班永,孟德奇,曾庆中,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