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84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包括中空的框架,框架一端开设有入口,另一端开设有出口;框架内设置有驱动体;驱动体的形状与框架相适应;驱动体一端开设有入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驱动体的入水口固接于框架的入口,驱动体的出水口固接于框架的出口;入水口固接入水管;出水口固接出水管;入水管及出水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驱动体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电极层;两个柔性电极层上均连接有导引线的一端;两根导引线的另一端连接同一电源;两个柔性电极层表面均覆盖有绝缘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自身重量轻、不易产生噪音、成本低;即使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出现磨损,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体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
技术介绍
传统机械泵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式泵、叶轮式泵、喷射式泵等;通常由叶轮、泵壳、泵轴及密封装置等构件组装而成。虽然动力足、功率大,但是结构笨重、易发热、工作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机械泵噪音大、易发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包括中空的框架,框架一端开设有入口,另一端开设有出口;框架内设置有驱动体;驱动体采用介电弹性体,且驱动体的形状与框架相适应;驱动体一端开设有入水口,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驱动体的入水口固接于框架的入口,驱动体的出水口固接于框架的出口;入水口固接入水管;出水口固接出水管;入水管的形状、大小与入口相适应;出水管的形状、大小与出口相适应;入水管及出水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驱动体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电极层;两个柔性电极层上分别连接导引线a、导引线b的一端;导引线a、导引线b的另一端连接同一电源的两极,电源加载的电压为交变电压;两个柔性电极层表面均覆盖有绝缘层。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两个绝缘层表面还覆盖有防水层。柔性电极层采用石墨碳膏。导引线a、导引线b采用铝箔。框架呈球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体积小、结构简单、自身重量轻、不易产生噪音、成本低;并且,即使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出现磨损,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呈球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中框架的纵截面为椭球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串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既有串联又有并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的电性连接关系。图中,1.框架,2.入口,3.出口,4.驱动体,5.入水口,6.出水口,7.入水管,8.出水管,9.单向阀,10.导引线a,11.电源,12.绝缘层,13.导引线b,14.柔性电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包括中空的框架1,框架1呈球形或者椭球形(如图2所示);框架1一端开设有入口2,另一端开设有出口3;框架1内设置有驱动体4;驱动体4采用介电弹性体,且驱动体4的形状、大小与框架1相适应;驱动体4一端开设有入水口5,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6;驱动体4的入水口5固接于框架1的入口2,驱动体4的出水口6固接于框架1的出口3;入水口5固接入水管7;出水口6固接出水管8;入水管7的形状、大小与入口2一致;出水管8的形状、大小与出口3一致;入水管7及出水管8上均设置有单向阀9;驱动体4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电极层14,柔性电极层14采用石墨碳膏;两个柔性电极层14上分别连接有导引线a10、导引线b13的一端;导引线a10、导引线b13采用铝箔;导引线a10、导引线b13的另一端连接同一电源11的两极,电源11加载的电压为交变电压;两个柔性电极层14表面均覆盖有绝缘层12;本专利技术可以串联(如图3所示),也可以并联(如图4所示);也可以既串联又并联(如图5所示);软体泵串联时,相邻的两个软体泵所连接的电源11的电压振幅相同、周期相同且相位差为180°。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的工作原理为:介电弹性体是一种电活性聚合物软材料,介电弹性体具有动力足、响应快、机电转换效率高及质轻价廉等优点;驱动体4采用介电弹性体,当电源11输出正向电压时,驱动体4膨胀、体积变大,内部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在单向阀9的作用下通过入水管7吸入液体;当电源11输出反向电压时,驱动体4缩小、体积变小,从而在单向阀9的作用下通过出水管8排出液体;如此,随着交变电源11有规律的输出电压,驱动体4可有规律的循环吸入液体、排出液体的动作;本专利技术的软体泵可串联、并联或者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当软体泵串联时,相邻的两个软体泵所连接的交变电源11振幅相同、周期相同且相位差为180°;其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的优点为:通过在介电弹性体制成的驱动体上加载交变电压而使驱动体发生形变,从而实现有规律的吸水排水动作;并且,本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自身重量轻、不易产生噪音、成本低;并且,即使长时间工作也不会出现磨损,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框架(1),框架(1)一端开设有入口(2),另一端开设有出口(3);框架(1)内设置有驱动体(4);驱动体(4)采用介电弹性体,且驱动体(4)的形状与框架(1)相适应;驱动体(4)一端开设有入水口(5),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6);驱动体(4)的入水口(5)固接于框架(1)的入口(2),驱动体(4)的出水口(6)固接于框架(1)的出口(3);入水口(5)固接入水管(7);出水口(6)固接出水管(8);入水管(7)的形状、大小与入口(2)相适应;出水管(8)的形状、大小与出口(3)相适应;入水管(7)及出水管(8)上均设置有单向阀(9);驱动体(4)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电极层(14);两个柔性电极层(14)上分别连接导引线a(10)、导引线b(13)的一端;导引线a(10)、导引线b(13)的另一端连接同一电源(11)的两极,电源(11)加载的电压为交变电压;两个柔性电极层(14)表面均覆盖有绝缘层(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框架(1),框架(1)一端开设有入口(2),另一端开设有出口(3);框架(1)内设置有驱动体(4);驱动体(4)采用介电弹性体,且驱动体(4)的形状与框架(1)相适应;驱动体(4)一端开设有入水口(5),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6);驱动体(4)的入水口(5)固接于框架(1)的入口(2),驱动体(4)的出水口(6)固接于框架(1)的出口(3);入水口(5)固接入水管(7);出水口(6)固接出水管(8);入水管(7)的形状、大小与入口(2)相适应;出水管(8)的形状、大小与出口(3)相适应;入水管(7)及出水管(8)上均设置有单向阀(9);驱动体(4)内外表面均涂覆有柔性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延军方重阳汤璐嘉梁瑞东牛超超姚康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