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46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槽、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一固定板、电机、凹形轴、第一轴承座、第二固定板、拉杆、移动柱、第二轴承座、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挡板、滑块和控制器相互配合,达到了防堵塞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使炒茶机下料机构在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提高了炒茶机下料机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制茶
,具体为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炒茶机下料机构,以便于炒茶机对茶叶进行加工,目前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不具有防堵塞的功能,炒茶机下料机构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堵塞的状况,需要人工进行疏通,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力,降低了炒茶机下料机构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具备防堵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凹形轴,所述凹形轴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侧与第一立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形轴的中心处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左侧贯穿至第一立柱的左侧,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内腔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且两个第二轴承座远离转轴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左侧的顶部和第二活动块右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底部与第二活动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右侧与移动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座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两个固定座关于底板呈中心对称。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腔与滑块的连接处设置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左侧与第一立柱右侧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与电机的底部焊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槽、第二立柱、第一立柱、第一固定板、电机、凹形轴、第一轴承座、第二固定板、拉杆、移动柱、第二轴承座、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挡板、滑块和控制器相互配合,达到了防堵塞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使炒茶机下料机构在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提高了炒茶机下料机构的实用性,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槽和滑块,对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起到移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在移动时出现不稳定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对凹形轴起到转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凹形轴在转动时出现摇晃的问题,通过设置挡板,对茶叶起到限位的作用,解决了茶叶在传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滑槽、3固定座、4第二立柱、5第一立柱、6第一固定板、7电机、8凹形轴、9第一轴承座、10第二固定板、11拉杆、12移动柱、13传送带、14转轴、15第二轴承座、16第一活动块、17第二活动块、18挡板、19滑块、2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滑槽2的内腔与滑块19的连接处设置有耐磨层,通过设置滑槽2和滑块19,对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起到移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在移动时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两个固定座3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两个固定座3关于底板1呈中心对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4,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5,第一立柱5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6的左侧与第一立柱5右侧的底部焊接,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与电机7的底部焊接,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凹形轴8,凹形轴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座9,对凹形轴8起到转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凹形轴8在转动时出现摇晃的问题,第一轴承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0的左侧与第一立柱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凹形轴8的中心处套设有拉杆11,拉杆11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柱12,移动柱12的左侧贯穿至第一立柱5的左侧,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送带13,传送带13的内腔套设有转轴14,转轴14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5,通过设置第二轴承座15,对转轴14起到转动时稳定的作用,解决了转轴14在转动时容易出现脱落的问题,且两个第二轴承座15远离转轴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第一活动块16左侧的顶部和第二活动块17右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8,通过设置挡板18,对茶叶起到限位的作用,解决了茶叶在传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掉落的问题,第一活动块16的底部与第二活动块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配合使用的滑块19,第一活动块16的右侧与移动柱12的左侧固定连接,第二立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0,控制器20的型号为MAM-200,控制器20与电机7电性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槽2、第二立柱4、第一立柱5、第一固定板6、电机7、凹形轴8、第一轴承座9、第二固定板10、拉杆11、移动柱12、第二轴承座15、第一活动块16、第二活动块17、挡板18、滑块19和控制器20相互配合,达到了防堵塞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使炒茶机下料机构在使用时,不容易出现堵塞,提高了炒茶机下料机构的实用性,适合推广使用。使用时,工人首先打开控制器20,电机7开始工作,电机7通过第一轴承座9带动凹形轴8开始转动,凹形轴8带动拉杆11开始移动,拉杆11通过活动轴带动移动柱12开始移动,移动柱12通过滑槽2和滑块19带动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开始移动,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通过第二轴承座15开动转轴14和传送带13开始移动,使传送带13来回晃动,从而达到了防堵塞的效果。综上所述:该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通过滑槽2、第二立柱4、第一立柱5、第一固定板6、电机7、凹形轴8、第一轴承座9、第二固定板10、拉杆11、移动柱12、第二轴承座15、第一活动块16、第二活动块17、挡板18、滑块19和控制器20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炒茶机下料机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4),所述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5),所述第一立柱(5)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凹形轴(8),所述凹形轴(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所述第一轴承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二固定板(10)的左侧与第一立柱(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形轴(8)的中心处套设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柱(12),所述移动柱(12)的左侧贯穿至第一立柱(5)的左侧,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送带(13),所述传送带(13)的内腔套设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5),且两个第二轴承座(15)远离转轴(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块(16)和第二活动块(17),所述第一活动块(16)左侧的顶部和第二活动块(17)右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8),所述第一活动块(16)的底部与第二活动块(1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配合使用的滑块(19),所述第一活动块(16)的右侧与移动柱(12)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与电机(7)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茶叶炒茶机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所述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立柱(4),所述底板(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立柱(5),所述第一立柱(5)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凹形轴(8),所述凹形轴(8)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所述第一轴承座(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二固定板(10)的左侧与第一立柱(5)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凹形轴(8)的中心处套设有拉杆(11),所述拉杆(11)底部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移动柱(12),所述移动柱(12)的左侧贯穿至第一立柱(5)的左侧,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传送带(13),所述传送带(13)的内腔套设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5),且两个第二轴承座(15)远离转轴(14)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雨海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七星街道云迪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