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柱上内板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284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5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D柱上内板以及汽车。所述D柱上内板一体成形,所述D柱上内板包括:前侧,用于与C柱连接;上侧,用于与顶盖横梁内板连接;下侧,用于与D柱下内板连接;背门铰链安装支架,用于安装背门铰链;以及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用于安装背门气撑杆。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D柱上内板能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减轻整体重量。

D-pillar inner panels and automobiles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D-pillar inner panel and a car. The inner plate of the D-pillar is integrally formed. The inner plate of the D-pillar includes: the front sid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C-pillar; the upper sid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inner plate of the roof cross beam; the lower side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inner plate of the D-pillar; the back door hinge mounting bracket for installing the back door hinge; and the back valve valve air bracket mounting surface for installing the back door air bracket. According to the new D-pillar inner plate, the overall weight can be reduc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eting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柱上内板以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D柱上内板以及带有这样的D柱上内板的汽车。
技术介绍
D柱区域结构件需提供背门铰链安装和背门气撑杆安装或者第三排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等安装的重要功能,对结构强度及刚度要求较高。传统汽车在D柱结构区域都使用冲压件,通常由D柱上内板、外板、加强板和加强支架组成,需要连接多个零件来提供足够的强度,增加模具成本、检具成本和连接成本,公差累积导致尺寸精度降低,增加零件管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D柱上内板,其能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减轻整体重量。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内板一体成形,所述D柱上内板包括:前侧,用于与C柱连接;上侧,用于与顶盖横梁内板连接;下侧,用于与D柱下内板连接;背门铰链安装支架,用于安装背门铰链;以及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用于安装背门气撑杆。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内板由铝合金制成。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内板通过高压压铸形成。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内板具有在D柱上内板平面内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在所述D柱上内板上围绕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支架设有环形加强筋以及放射状加强筋。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在所述D柱上内板上围绕所述背门气撑杆安装面设有加强筋。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所述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的延长面经过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的两个边的交点。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当背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背门气撑杆的延长线经过所述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的中心。根据本技术一个方面提出的D柱上内板,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所述背门气撑杆安装面大致布置成垂直于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方向,并且与垂直于D柱上内板平面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此外,本技术提出一种带有这样的D柱上内板的汽车。由于该汽车带有根据本技术的D柱上内板,因此能够具有如上面所述的优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D柱上内板的一体成形,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零件之间装配的工艺,降低零件连接成本,消除多个零件公差累积的影响,且降低了D柱上内板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D柱上内板的结构;图2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D柱上内板在背门气撑杆安装面附近的放大图;图3以一视角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D柱上内板与周围零件的装配图;图4以另一视角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D柱上内板与周围零件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不同构造的实施例描述了各种参数和部件,这些具体的参数和部件仅作为示例而不对本申请的实施例做出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车辆纵向向前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在车辆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方向向左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车辆水平面竖直向上为Z轴正方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示出。D柱上内板一体成形,所述D柱上内板包括:前侧1,用于与C柱连接;上侧2,用于与顶盖横梁内板连接;下侧3,用于与D柱下内板连接;背门铰链安装支架4,用于安装背门铰链;以及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用于安装背门气撑杆。该D柱上内板和周围零件的连接可以采用冷连接方式---SPR、点焊和热固型结构胶可以提高连接的强度及可靠性。该D柱上内板尤其适用于SUV车型,需要在D柱区域安装背门铰链及背门气撑杆的情况。通过D柱上内板的一体成形,替代冲压件的内板、加强板、背门铰链加强支架,减少了零件的数量和零件之间装配的工艺,降低零件连接成本,消除多个零件公差累积的影响,且降低了D柱上内板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此外提高背门铰链及背门气撑杆安装结构的局部刚度。所述D柱上内板由铝合金制成通过高压压铸形成。在高压铸造时,首先对模具内部抽真空,有利于液态金属的快速流入,同时防止铸造中形成气泡等缺陷,实现铸造高性能材料。高压铸造能够形成高质量的薄壁零件。使用高压铸造,可以实现各个不同功能的零件的集成,以及根据需要在不同的部位处铸造出不同的厚度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在高压铸造后,可以对特定的区域进行机加工,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提供更好的装配性能。高压铸造保证了零件的高延伸率,满足连接的需求。高压铸造而成的D柱上内板强度好、装配精度高。D柱上内板通过设计大致X,Y方向交错走向且大致在Z方向具有适当高度的加强筋提高零件强度及刚度,满足整车和局部刚度要求。Z方向的加强筋平行于D柱上内板在高压压铸时的拔模方向。其中,“a”筋位是在D柱上内板平面内的纵向加强筋,主要增加X向刚度,“b”筋位是在D柱上内板平面内的横向加强筋,主要增加Y向刚度,通过适当加强筋的布置使D柱上内板整体达到受力均匀且刚度良好的状态。在背门铰链安装支架4区域,D柱上内板需要承受来自背门较大的载荷,对强度及刚度要求较高。围绕背门铰链安装支架布置有环形加强筋c以及放射状加强筋d,将背门铰链安装支架的安装面所受的载荷向周围传递,分散应力,避免了背门铰链安装位置处局部应力过大导致D柱上内板变形或开裂的风险,且此结构提高了D柱上内板的背门铰链安装支架的局部刚度。如图2所示,围绕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设置有加强筋e,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所受的力通过加强筋e分散传递到周围,加强筋能够提高D柱上内板的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的局部刚度,减少受力变形量。如图3所示,背门气撑杆6通过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61安装到流水槽62和背门气撑杆加强支架63上,背门气撑杆加强支架63与D柱上内板的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通过螺栓连接,将所受的载荷传递到D柱上内板。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的位置及螺栓连接点位置对结构刚度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背门气撑杆、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流水槽、背门气撑杆加强支架以及D柱上内板安装好的状态下,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61在流水槽62上的最大受力点为611。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61的剖面呈直角形,具有两个边,最大受力点通常位于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的两个边的交点。D柱上内板的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在最大受力点611的正下方,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和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61的最大受力点611在同一个面上(即背门气撑杆安装面的延长面经过背门气撑杆安装支架的两个边的交点),D柱上内板达到最好的刚度。如图4所示,当背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受力路径沿着背门气撑杆6方向传递,将背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内板一体成形,所述D柱上内板包括:前侧(1),用于与C柱连接;上侧(2),用于与顶盖横梁内板连接;下侧(3),用于与D柱下内板连接;背门铰链安装支架(4),用于安装背门铰链;以及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用于安装背门气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内板一体成形,所述D柱上内板包括:前侧(1),用于与C柱连接;上侧(2),用于与顶盖横梁内板连接;下侧(3),用于与D柱下内板连接;背门铰链安装支架(4),用于安装背门铰链;以及背门气撑杆安装面(5),用于安装背门气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内板由铝合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内板通过高压压铸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上内板具有在D柱上内板平面内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上内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D柱上内板上围绕所述背门铰链安装支架设有环形加强筋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程铭于铁丰余聪李天亮蓝一洋程鹏盛灏睿张龙胜史祖衡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