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21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及车辆,电动座椅包括靠背本体;头枕,所述头枕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靠背本体上;驱动件和传感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时,驱动件驱动所述头枕向前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座椅可以减少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安全性能好。

Electric Seats and Vehicles for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seat and a vehicle for a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backrest body; a headrest, which is slidably arranged on the backrest body; a driving element and a sensor,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headrest, and the sensor and the driving element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hen the sensor detects that a vehicle is about to collide, the driving element is driven. The head pillow moves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the electric seat can reduce the injury to the passenger's neck and has good safety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客与座椅的背撑直接接触,并将车辆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传递给背撑,使背撑向后移动,背撑与头枕相连,在背撑向后移动的同时使得头枕向前移动,以减少乘客头部与头枕之间的距离,减小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这种机械式的触发机构反应慢、触发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座椅,该电动座椅可以减少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安全性能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动座椅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包括靠背本体;头枕,所述头枕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靠背本体上;驱动件和传感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时,驱动件驱动所述头枕向前移动。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座椅,当传感器判断车辆会发生碰撞时,驱动件驱动头枕向前移动,缩短乘客头部与头枕之间的距离,降低乘客头部和颈部所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头枕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靠背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头枕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腰撑,所述腰撑的上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背撑,所述背撑的下端与所述腰撑相连,所述背撑的上端与所述头枕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移动端与所述腰撑可转动地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移动端通过上支架固定在所述腰撑上,所述上支架包括:底壁部和设置在所述底壁部两侧的侧壁部,两个所述侧壁部之间设置有开口销,所述驱动件的移动端套设在所述开口销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靠背本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的固定端通过下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靠背本体上,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所述下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靠背本体上;套筒,所述套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支架本体上,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驱动件的固定端以将所述驱动件的固定端紧固。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座椅,由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座椅,因此该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头枕可以对乘客提供更好的保护,减少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支架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动座椅100,靠背本体110,导向孔111,头枕120,导向柱121,驱动件130,移动端131,固定端132,上支架133,底壁部133a,侧壁部133b,开口销133c,下支架134,下支架本体134a,套筒134b,支撑组件140,腰撑141,背撑1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图1-图5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100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100包括靠背本体110、头枕120、驱动件130和传感器。其中,头枕120可滑动的设置在靠背本体110上;驱动件130与头枕120相连,传感器与驱动件130电连接,传感器检测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时,驱动件130驱动头枕120向前移动。相关技术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乘客与座椅的背撑142直接接触,并将车辆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传递给背撑142,使背撑142向后移动,背撑142与头枕120相连,在背撑142向后移动的同时使得头枕120向前移动,以减少乘客颈部与头枕120之间的距离,减少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这种机械式的触发机构反应慢、触发不稳定,对乘客颈部的保护效果不好。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座椅100,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后保险杠上,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后车与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以及测量后车的加速度,当传感器检测到距离和加速度后,通过设置预设值以及计算方法来判断后车是否会与前车发生碰撞。当传感器检测到后车可能会与前车发生碰撞时,驱动件130工作,驱动件130驱动头枕120向前移动,以减少乘客颈部与头枕120之间的距离,以使颈部在车辆受到冲击时的移动距离更短,降低了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进一步对乘客的颈部进行保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电动座椅100,当传感器判断车辆会发生碰撞时,驱动件130驱动头枕120向前移动,缩短乘客头部与头枕120之间的距离,降低乘客颈部所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头枕120上设置有导向柱121,靠背本体110上设置有与导向柱121配合的导向孔111,导向柱121与导向孔111间隙配合。导向柱121可以在导向孔111中沿导向柱121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使头枕120在靠背本体110上的位置可调,可以通过手动对头枕12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头枕120可以更好地贴合乘客的颈部,通过导向柱121与导向孔111的设置提高了电动座椅100的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本体;头枕,所述头枕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靠背本体上;驱动件和传感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时,驱动件驱动所述头枕向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本体;头枕,所述头枕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靠背本体上;驱动件和传感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在所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即将发生碰撞时,驱动件驱动所述头枕向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靠背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驱动件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头枕相连,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腰撑,所述腰撑的上端与所述驱动件相连;背撑,所述背撑的下端与所述腰撑相连,所述背撑的上端与所述头枕相连。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景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