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19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客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客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前桥、置物舱、后桥、驱动系统及电器件系统,前桥设置在底盘本体的前段,置物舱设置在底盘本体的中段,后桥设置在底盘本体的后段,置物舱设置在前桥与后桥之间,置物舱用于放置行李及电池包,驱动系统设置在后桥的后方并与后桥相连,电器件系统设置在底盘本体的后段的上方。该客车底盘在不调整底盘本体的前段和后段的结构,可沿底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调整置物舱的长度,以此调整客车的轴距和客车的长度,从而改变客车的额定载客人数及电池电量等。该客车底盘的底盘本体的结构调整方便快捷,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Bus chassi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s, and relates to a bus chassis, including chassis body, front axle, hold cabin, rear axle, drive system and electrical parts system. The front axle is located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chassis body, the hold cabi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hassis body, the rear axle is located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chassis body, the hold cabin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axle and the rear axle, and the hold cabin is used for placing bage and electricity. The drive system is set behind the rear ax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axle, and the electrical device system is set above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chassis body. Without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front and rear sections of the chassis body, the length of the cabin can be adjus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chassis body, so as to adjust the wheelbase of the bus and the length of the bus, thereby changing the rated number of passengers and battery power of the bus.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chassis body of the bus chassis is convenient, fast and versatile, and it can adapt to different market dema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底盘
本技术属于客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客车底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客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设在底盘本体上的第一前轮、第二前轮、第一后轮、第二后轮、前桥及后桥,前桥设置在第一前轮及第二前轮之间,后桥设置在第一后轮及第二后轮之间,底盘本体上设有电动转向系统、动力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动系统,电动转向系统位于底盘本体的前段,动力源系统位于底盘本体的中段,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位于底盘本体的后段,制动系统贯穿分布于整个底盘本体。现有的客车底盘的底盘本体的前段、中段及后段均固定有客车必备的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不能通过适当的调整底盘本体的结构,来调整客车的长度、载客人数及电池电量等,必须重新设计底盘本体的前段、中段和后段的结构,才能满足上述需求。该客车底盘的通用性差,不能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而重新设计底盘本体的结构,会浪费设计时间及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客车底盘的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客车底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前桥、置物舱、后桥、驱动系统及电器件系统,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前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段,所述后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前桥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置物舱用于放置行李及电池包,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后方并与所述后桥相连,所述电器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的上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客车底盘,客车必备的零部件均固定在底盘本体的前段和后段,底盘本体的中段设置有置物舱,置物舱可以根据客车的续航、储物量及载客量调整长度。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底盘本体的前段和后段的结构,即可根据市场需求,沿底盘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调整置物舱的长度,以此调整客车的轴距和客车的长度,从而改变客车的额定载客人数及电池电量等。该客车底盘的底盘本体的结构调整方便快捷,可以节省设计时间和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该客车底盘的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可选地,所述置物舱包括前舱和后舱,所述前舱设置在所述前桥的后方,所述后舱设置在所述前舱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前舱用于放置行李,所述后舱用于放置电池包或者同时放置行李和电池包。可选地,所述后舱包括第一变换区和电池区,所述第一变换区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一变换区用于安装客车的中门或放置行李,所述电池区用于放置电池包。所述后舱还包括第二变换区,所述第二变换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变换区用于放置电池包或行李。可选地,所述电池区包括用于放置第一电池包的第一电池区和用于放置第二电池包的第二电池区,所述第一电池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前舱与所述第一变换区之间,所述第二电池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变换区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第一电池包偏向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边沿,所述第二电池包偏向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中心线。可选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间并位于所述后桥的后方,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后桥相连。可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前段设置有转向器、备胎及前门,所述转向器、备胎及前门设置在所述前桥的前方,所述转向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所述前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所述备胎设置在所述转向器与所述前门之间。可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后方并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可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设置有转向电机及空压机,所述转向电机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后方,所述空压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后方,所述转向电机设置在所述空压机的左侧。可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设置有电池热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热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后方,所述电池热管理模块设置在所述空压机的右侧。可选地,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设置有燃油采暖系统,所述燃油采暖系统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后方。可选地,所述燃油采暖系统包括采暖油箱和燃油加热器,所述采暖油箱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右侧,所述采暖油箱设置在所述后桥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模块之间,所述燃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所述燃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转向电机之间。可选地,所述电器件系统包括控制器、维修开关、蓄电池及车载充电器,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转向电机的上方,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空压机的上方,所述车载充电器位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模块的上方,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车载充电器之间,所述维修开关位于所述蓄电池、控制器及车载充电器的上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底盘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盘本体的后段的侧视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底盘本体;2、转向器;3、备胎;4、前门;5、前桥;6、后桥;7、前舱;8、后舱;81、第一电池区;82、第二电池区;83、第一变换区;84、第二变换区;9、传动轴;10、驱动电机;11、散热器;12、转向电机;13、空压机;14、电池热管理模块;15、采暖油箱;16、燃油加热器;17、控制器;18、维修开关;19、蓄电池;20、车载充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车底盘,包括底盘本体1、前桥5、置物舱、后桥6、驱动系统及电器件系统,所述前桥5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的前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的中段,所述后桥6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的后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前桥5与所述后桥6之间,所述置物舱用于放置行李及电池包,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后桥6的后方并与所述后桥6相连,所述电器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1的后段的上方。该客车底盘将客车必备的零部件均固定在底盘本体1的前段和后段,底盘本体1的中段设置有置物舱,置物舱可以根据客车的续航、储物量及载客量调整长度。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底盘本体1的前段和后段的结构,即可根据市场需求,沿底盘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置物舱的长度,以此调整客车的轴距和客车的长度,从而改变客车的额定载客人数及电池电量等。该客车底盘的底盘本体1的结构调整方便快捷,可以节省设计时间和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该客车底盘的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置物舱包括前舱7和后舱8,所述前舱7设置在所述前桥5的后方,所述后舱8设置在所述前舱7与所述后桥6之间,所述前舱7用于放置行李,所述后舱8用于放置电池包或者同时放置行李和电池包。沿底盘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调整前舱7的长度,可以改变客车放置行李的容积,同时,可以调整客车的轴距和长度,从而改变客车的额定载客人数。后舱8可以根据车辆的载客量及行驶里程,选择性的设置成放置电池包或者是同时放置行李和电池包,以此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后舱8包括第一变换区83和电池区,所述第一变换区83设置在所述后桥6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底盘本体1的右侧,所述第一变换区83用于安装客车的中门或放置行李,所述电池区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前桥、置物舱、后桥、驱动系统及电器件系统,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前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段,所述后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前桥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置物舱用于放置行李及电池包,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后方并与所述后桥相连,所述电器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前桥、置物舱、后桥、驱动系统及电器件系统,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前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段,所述后桥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所述置物舱设置在所述前桥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置物舱用于放置行李及电池包,所述驱动系统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后方并与所述后桥相连,所述电器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后段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舱包括前舱和后舱,所述前舱设置在所述前桥的后方,所述后舱设置在所述前舱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前舱用于放置行李,所述后舱用于放置电池包或者同时放置行李和电池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包括第一变换区和电池区,所述第一变换区设置在所述后桥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所述第一变换区用于安装客车的中门或放置行李,所述电池区用于放置电池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还包括第二变换区,所述第二变换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变换区用于放置电池包或行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区包括用于放置第一电池包的第一电池区和用于放置第二电池包的第二电池区,所述第一电池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前舱与所述第一变换区之间,所述第二电池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变换区与所述后桥之间,所述第一电池包偏向所述底盘本体的右侧边沿,所述第二电池包偏向所述底盘本体的纵向中心线。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客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的中间并位于所述后桥的后方,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后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文峰顾金格李亮陈振宇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