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110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和第二气囊,所述支撑柱位于第二气囊的一侧,且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二单向阀的一侧,且第一单向阀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相互之间的气体交换有效的避免了第三气囊受到快速的挤压力时破碎损坏的问题,保证了第三气囊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证第三气囊回弹时处于较慢的状态下,避免重复的压缩损坏第三气囊的内部结构。

A Pneumatic Die Pad Device for Closed Double-Point High Precision Pres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neumatic die cushion device for a closed double-point high precision press, which comprises a second bottom plate, a support column and a second air bag ar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second bottom plate, the support column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air bag,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welded with a first bottom plate, a support sea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bottom plate and the second air bag, and the internal insertion of the support seat is arranged. There are first one-way valve and second one-way valve. The first one-way valve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second one-way valv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one-way valve is welded with support rings. On the one hand,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avoids the breakage and damage of the third air bag when it is subjected to rapid extrusion force through gas exchange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air bags, and ensur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third air bag. On the other hand, it ensures that the third airbag rebounds slowly and avoids repeated compression damage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hird air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
本技术属于压力机
,具体涉及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
技术介绍
压力机是一种结构精巧的通用性压力机,具有用途广泛,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压力机可广泛应用于切断、冲孔、落料、弯曲、铆合和成形等工艺。但是,目前市场现有压力机使用的气压模垫装置缓冲能力低,气囊在反复的压缩回弹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式磨损,降低气囊的使用寿命,另外,工件与气压模垫不容易脱离,造成工件下料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气压模垫缓冲能力低、使用寿命低和工件下料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包括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和第二气囊,所述支撑柱位于第二气囊的一侧,且支撑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二单向阀的一侧,且第一单向阀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上远离支撑环的一端焊接有挡板,所述第一底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焊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端焊接有第三顶板,所述第三顶板与第一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气囊,且第三顶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囊、气箱和第二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柱位于第一气囊与气箱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的底部嵌入有进气单向阀,且第一气囊与气箱之间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出气单向阀,所述第二缓冲柱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的底部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盘。优选的,所述第二顶板的顶部开设有孔。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柱均匀焊接在第二底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气盘与气箱通过软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的固定方向相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第二气囊、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支撑座和第三气囊,当压力机的升降机构下降时,第三气囊挤压变小,第三气囊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第二气囊,当压力机的升降机构上升时,随着压力的消失,第二气囊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第三气囊,第三气囊体积变大顶动第三顶板上升,一方面通过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相互之间的气体交换有效的避免了第三气囊受到快速的挤压力时破碎损坏的问题,保证了第三气囊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证第三气囊回弹时处于较慢的状态下,避免重复的压缩损坏第三气囊的内部结构,另外有效的提高了缓冲能力,避免工件受损。(2)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气囊、气管、出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气箱和气盘,当压力机的升降机构上升时,随着压力的进一步的消失,工件与第二顶板之间出现缝隙,气箱中的空气通过气盘吹向工件,第一气囊内空气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单向阀进入第一气囊,气盘中的空气将工件与第二顶板分离,一方面便于工件脱模,保证工件正常下料,提高压力机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供额外的缓冲能力,提高气压模垫的缓冲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座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单向阀剖视图;图中:1-第一顶板、2-支撑板、3-第一气囊、4-第二顶板、5-气盘、6-出气单向阀、7-气箱、8-气管、9-第三顶板、10-进气单向阀、11-第一底板、12-支撑柱、13-第二气囊、14-支撑座、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17-第二底板、18-第一弹簧、19-第一缓冲柱、20-第三气囊、21-升降柱、22-第二缓冲柱、23-支撑环、24-第二弹簧、25-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包括第二底板17,第二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12和第二气囊13,支撑柱12位于第二气囊13的一侧,且支撑柱1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底板11,第一底板11与第二气囊13之间设置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单向阀15和第二单向阀16,起到气体单向流通的作用,第一单向阀15位于第二单向阀16的一侧,且第一单向阀15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环23,支撑环2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上远离支撑环23的一端焊接有挡板25,第一底板1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缓冲柱19,第一缓冲柱1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18,起到缓冲的作用,第一弹簧18的顶端焊接有升降柱21,升降柱21的顶端焊接有第三顶板9,第三顶板9与第一底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三气囊20,起到缓冲抬起的作用,且第三顶板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囊3、气箱7和第二缓冲柱22,第二缓冲柱22位于第一气囊3与气箱7之间,第一气囊3的底部嵌入有进气单向阀10,且第一气囊3与气箱7之间设置有气管8,气管8的内部设置有出气单向阀6,便于气体单向流通,第二缓冲柱2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顶板1,第一顶板1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顶板4,第二顶板4的底部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盘5。为了气盘5中的空气通过第二顶板4吹在工件上,提高脱模率,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顶板4的顶部开设有孔。为了保证第一底板11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柱12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支撑柱12均匀焊接在第二底板17的顶部。为了便于气箱7中的空气进气气盘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盘5与气箱7通过软管连接。为了保证空气的单向流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单向阀15与第二单向阀16的固定方向相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第二底板17固定在压力机上,当压力机的升降机构下压时,工件被按压在第二顶板4上,第一顶板1下降并使第一气囊3压缩,第一气囊3内的空气通过气管8内的出气单向阀6进入气箱7内,气箱7内的空气进入气盘5,随着工件位置的继续下降,第三顶板9将第三气囊20压缩,第三气囊20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16进入第二气囊13,升降柱21压动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压缩,当工件下降到最底部时,压力机的升降机构上升,随着压力的消失,第二气囊13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15进入第三气囊20,第三气囊20体积变大顶动第三顶板9上升,随着压力的进一步的消失,工件与第二顶板4之间出现缝隙,气箱7中的空气通过气盘5吹向工件,第一气囊3内空气压强小于外部空气,外部空气通过进气单向阀10进入第一气囊3,第一气囊3体积变大顶动第二顶板4上升,最后将工件顶出。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包括第二底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12)和第二气囊(13),所述支撑柱(12)位于第二气囊(13)的一侧,且支撑柱(1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与第二气囊(13)之间设置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单向阀(15)和第二单向阀(16),所述第一单向阀(15)位于第二单向阀(16)的一侧,且第一单向阀(15)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上远离支撑环(23)的一端焊接有挡板(25),所述第一底板(1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缓冲柱(19),所述第一缓冲柱(1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顶端焊接有升降柱(21),所述升降柱(21)的顶端焊接有第三顶板(9),所述第三顶板(9)与第一底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三气囊(20),且第三顶板(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囊(3)、气箱(7)和第二缓冲柱(22),所述第二缓冲柱(22)位于第一气囊(3)与气箱(7)之间,所述第一气囊(3)的底部嵌入有进气单向阀(10),且第一气囊(3)与气箱(7)之间设置有气管(8),所述气管(8)的内部设置有出气单向阀(6),所述第二缓冲柱(2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顶板(1),所述第一顶板(1)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顶板(4),所述第二顶板(4)的底部靠近支撑板(2)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气盘(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双点高精密压力机用气压模垫装置,包括第二底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17)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柱(12)和第二气囊(13),所述支撑柱(12)位于第二气囊(13)的一侧,且支撑柱(12)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底板(11),所述第一底板(11)与第二气囊(13)之间设置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的内部嵌入有第一单向阀(15)和第二单向阀(16),所述第一单向阀(15)位于第二单向阀(16)的一侧,且第一单向阀(15)的内壁上焊接有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24),所述第二弹簧(24)上远离支撑环(23)的一端焊接有挡板(25),所述第一底板(11)的顶部焊接有第一缓冲柱(19),所述第一缓冲柱(19)的内部底部焊接有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的顶端焊接有升降柱(21),所述升降柱(21)的顶端焊接有第三顶板(9),所述第三顶板(9)与第一底板(11)之间设置有第三气囊(20),且第三顶板(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气囊(3)、气箱(7)和第二缓冲柱(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星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