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郜鹏专利>正文

多半径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43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多半径弯管机,包括基台、传送带、第一手爪、第二手爪、手爪电机、横臂、横臂电机、内臂、手爪架、电缸、外臂、支架电机、槽轮支架、转臂架、转臂电机、转臂、转臂油缸、固定油缸、送料滑块,基台固定于地面上,传送带安装于基台上,传送带上设置有六个定位台,备用槽轮均放置于定位台上,外臂与基台紧固连接,内臂与外臂构成移动副,横臂与内臂构成转动副,手爪架与横臂构成转动副,第一手爪和第二手爪安装于手爪架上,槽轮支架与基台构成移动副,第一手爪和第二手爪可根据弯管半径的需要,将合适的槽轮安装于槽轮支架上,从而快速完成对管坯不同直径的折弯动作。

Multi-radius pipe bend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radius pipe bend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conveyor belt, a first claw, a second claw, a claw motor, a cross arm, a cross arm motor, an inner arm, a claw frame, an electric cylinder, an outer arm, a support motor, a trough wheel bracket, a rotating arm motor, a rotating arm, a rotating arm oil cylinder, a fixed oil cylinder and a feeding slider. The base platform is fixed on the ground, and the conveyor belt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platform. There are six positioning platforms on the platform. The spare groove wheels are placed on the positioning platforms. The external arm and the base are tightly connected. The internal arm and the external arm form a moving pair. The horizontal arm and the internal arm form a rotating pair. The claw frame and the horizontal arm form a rotating pair.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ws are installed on the claw frame. The groove wheel bracket and the base form a moving pair. The first and second claws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bending radius. The suitable groove wheel is installed on the groove wheel bracket, so that the bending action of different diameter of the tube blank can be quickly comple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半径弯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弯管机
,具体涉及的是多半径弯管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弯管在电力施工、路桥建设和油气输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经常需要将笔直的管材弯曲成一定半径的圆弧状,以满足使用要求,现有存在的弯管机,一般配合使用模具使管坯成型成弯管,对于在同一台弯管机上成型不同弯曲直径的弯管而言,需要频繁更换模具,操作繁杂,因此急需一种具有多种弯曲半径的弯管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半径弯管机,其结构可靠,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能够快速对同一根管坯做不同半径的弯曲。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半径弯管机,包括基台、送料电机、第一槽轮、第二槽轮、备用槽轮、传送带、第一手爪、第二手爪、手爪电机、横臂、横臂电机、内臂、手爪架、电缸、外臂、支架电机、槽轮支架、转臂架、转臂电机、转臂、转臂油缸、折弯块、固定油缸、保持块、送料滑块、管坯,其特征在于:基台固定于地面上,送料电机固定安装于基台右端,送料滑块与基台构成移动副,送料电机通过丝杠驱动送料滑块的移动,送料滑块可夹持管坯并驱动管坯的转动,传送带安装于基台上,传送带上设有六个定位台,各槽轮外侧均设有与管坯外径相同的圆环槽,各槽轮底端均设有与定位台配合的圆孔,备用槽轮均放置于传送带上的定位台上。进一步的,所述外臂固定安装于基台上,内臂与外臂构成移动副,电缸安装于外臂和内臂之间,并为内臂的移动提供动力,横臂后端与内臂上端构成转动副,横臂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横臂电机安装于内臂顶端,横臂电机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横臂的转动,手爪架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手爪架转动安装于横臂前端,手爪电机安装于横臂前端,手爪电机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手爪架的转动,第一手爪和第二手爪均与手爪架固定连接,第一手爪与第二手爪夹角为12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油缸与基台固定连接,固定油缸前端设有保持块,保持块上设有与管坯直径相同的半圆槽,槽轮支架通过导轨滑块与基台构成移动副,支架电机与基台紧固连接,支架电机通过丝杠驱动槽轮支架的移动,槽轮支架顶端设有能安装槽轮的立柱,第一槽轮、第二槽轮和备用槽轮均可安装于槽轮支架顶端,并与槽轮支架构成转动副,转臂架与基台紧固连接,转臂下端与转臂架构成转动副,转臂电机安装于转臂架下侧,并为转臂的转动提供动力,转臂顶端设有转臂油缸,转臂油缸前端设有折弯块,折弯块上设有与管坯直径相同的半圆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①尤其适合具有不同折弯半径的弯管生产,在弯管生产过程中,根据折弯半径的不同,快速更换所需折弯槽轮;②传送带上可放置弯管生产所需的多种半径的槽轮,根据设定的折弯程序,自动更换槽轮,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多半径弯管生产效率;③结构可靠,原理简单,降低了多半径弯管机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手爪抓取第二槽轮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更换槽轮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手爪放置第一槽轮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转臂折弯管坯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1基台、2送料电机、3.1第一槽轮、3.2第二槽轮、3.3备用槽轮、4传送带、4.1定位台、5.1第一手爪、5.2第二手爪、6手爪电机、7横臂、8横臂电机、9内臂、10手爪架、11电缸、12外臂、13支架电机、14槽轮支架、15转臂架、16转臂电机、17转臂、18转臂油缸、18.1折弯块、19固定油缸、19.1保持块、20送料滑块、21管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多半径弯管机,包括基台1、送料电机2、第一槽轮3.1、第二槽轮3.2、备用槽轮3.3、传送带4、第一手爪5.1、第二手爪5.2、手爪电机6、横臂7、横臂电机8、内臂9、手爪架10、电缸11、外臂12、支架电机13、槽轮支架14、转臂架15、转臂电机16、转臂17、转臂油缸18、折弯块18.1、固定油缸19、保持块19.1、送料滑块20、管坯21,其特征在于:基台1固定于地面上,送料电机2固定安装于基台1右端,送料滑块20与基台1构成移动副,送料电机2通过丝杠驱动送料滑块20的移动,送料滑块20可夹持管坯21并驱动管坯21的转动,传送带4安装于基台1上,传送带4上设有六个定位台4.1,各槽轮外侧均设有与管坯21外径相同的圆环槽,各槽轮底端均设有与定位台4.1配合的圆孔,备用槽轮3.3均放置于传送带4上的定位台4.1上。所述外臂12固定安装于基台1上,内臂9与外臂12构成移动副,电缸11安装于外臂12和内臂9之间,并为内臂9的移动提供动力,横臂7后端与内臂9上端构成转动副,横臂7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横臂电机8安装于内臂9顶端,横臂电机8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横臂7的转动,手爪架10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手爪架10转动安装于横臂7前端,手爪电机6安装于横臂7前端,手爪电机6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手爪架10的转动,第一手爪5.1和第二手爪5.2均与手爪架10固定连接,第一手爪5.1与第二手爪5.2夹角为120°。所述固定油缸19与基台1固定连接,固定油缸19前端设有保持块19.1,保持块19.1上设有与管坯21直径相同的半圆槽,槽轮支架14通过导轨滑块与基台1构成移动副,支架电机13与基台1紧固连接,支架电机13通过丝杠驱动槽轮支架14的移动,槽轮支架14顶端设有能安装槽轮的立柱,第一槽轮3.1、第二槽轮3.2和备用槽轮3.3均可安装于槽轮支架14顶端,并与槽轮支架14构成转动副,转臂架15与基台1紧固连接,转臂17下端与转臂架15构成转动副,转臂电机16安装于转臂架15下侧,并为转臂17的转动提供动力,转臂17顶端设有转臂油缸18,转臂油缸18前端设有折弯块18.1,折弯块18.1上设有与管坯21直径相同的半圆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2中所示,在弯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第一槽轮3.1更换为第二槽轮3.2时,支架电机13通过丝杠使槽轮支架14向左移动到指定位置,传送带4转动,使第二槽轮3.2位于设定的抓取位置,手爪架10在手爪电机6驱动下逆时针转动,使第二手爪5.2向下保持竖直状态,横臂7在横臂电机8驱动下,逆时针转动,使第二手爪5.2位于第二槽轮3.2的正上方,电缸11收缩,使横臂7向下移动到设定位置后,第二手爪5.2夹取第二槽轮3.2,电缸11伸长,使横臂7向上移动到设定位置后,手爪架10转动120°,使第一手爪5.1向下保持竖直状态,如图3所示,横臂7顺时针转动到设定位置,使第一手爪5.1位于第一槽轮3.1的正上方,电缸11收缩,使横臂7下降到设定位置后,第一手爪5.1夹取第一槽轮3.1,电缸11伸长,使横臂7升高到设定位置后,手爪架10转动120°,使第二手爪5.2向下保持竖直状态,电缸11收缩,横臂7下降到设定位置后,第二手爪5.2松开第二槽轮3.2,使第二槽轮3.2安装于槽轮支架14顶端后,横臂7上升到设定位置,手爪架10转动120°,使第一手爪5.1向下保持竖直状态,如图4所示,横臂7逆时针转动到设定位置,横臂7下降到设定位置后,第一手爪5.1松开第一槽轮3.1,使第一槽轮3.1放置于传送带4的定位台4.1上,与此同时,槽轮支架14向右移动到设定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半径弯管机,包括基台(1)、送料电机(2)、第一槽轮(3.1)、第二槽轮(3.2)、备用槽轮(3.3)、传送带(4)、第一手爪(5.1)、第二手爪(5.2)、手爪电机(6)、横臂(7)、横臂电机(8)、内臂(9)、手爪架(10)、电缸(11)、外臂(12)、支架电机(13)、槽轮支架(14)、转臂架(15)、转臂电机(16)、转臂(17)、转臂油缸(18)、折弯块(18.1)、固定油缸(19)、保持块(19.1)、送料滑块(20)、管坯(21),其特征在于:基台(1)固定于地面上,送料电机(2)固定安装于基台(1)右端,送料滑块(20)与基台(1)构成移动副,送料电机(2)通过丝杠驱动送料滑块(20)的移动,送料滑块(20)可夹持管坯(21)并驱动管坯(21)的转动,传送带(4)安装于基台(1)上,传送带(4上设有六个定位台(4.1),各槽轮外侧均设有与管坯(21)外径相同的圆环槽,各槽轮底端均设有与定位台(4.1)配合的圆孔,备用槽轮(3.3)均放置于传送带(4)上的定位台(4.1)上;所述外臂(12)固定安装于基台(1)上,内臂(9)与外臂(12)构成移动副,电缸(11)安装于外臂(12)和内臂(9)之间,并为内臂(9)的移动提供动力,横臂(7)后端与内臂(9)上端构成转动副,横臂(7)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横臂电机(8)安装于内臂(9)顶端,横臂电机(8)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横臂(7)的转动,手爪架(10)后端设有齿轮结构,手爪架(10)转动安装于横臂(7)前端,手爪电机(6)安装于横臂(7)前端,手爪电机(6)通过齿轮啮合驱动手爪架(10)的转动,第一手爪(5.1)和第二手爪(5.2)均与手爪架(10)固定连接,第一手爪(5.1)与第二手爪(5.2)夹角为120°;所述固定油缸(19)与基台(1)固定连接,固定油缸(19)前端设有保持块(19.1),保持块(19.1)上设有与管坯(21)直径相同的半圆槽,槽轮支架(14)通过导轨滑块与基台(1)构成移动副,支架电机(13)与基台(1)紧固连接,支架电机(13)通过丝杠驱动槽轮支架(14)的移动,槽轮支架(14)顶端设有能安装槽轮的立柱,第一槽轮(3.1)、第二槽轮(3.2)和备用槽轮(3.3)均可安装于槽轮支架(14)顶端,并与槽轮支架(14)构成转动副,转臂架(15)与基台(1)紧固连接,转臂(17)下端与转臂架(15)构成转动副,转臂电机(16)安装于转臂架(15)下侧,并为转臂(17)的转动提供动力,转臂(17)顶端设有转臂油缸(18),转臂油缸(18)前端设有折弯块(18.1),折弯块(18.1)上设有与管坯(21)直径相同的半圆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半径弯管机,包括基台(1)、送料电机(2)、第一槽轮(3.1)、第二槽轮(3.2)、备用槽轮(3.3)、传送带(4)、第一手爪(5.1)、第二手爪(5.2)、手爪电机(6)、横臂(7)、横臂电机(8)、内臂(9)、手爪架(10)、电缸(11)、外臂(12)、支架电机(13)、槽轮支架(14)、转臂架(15)、转臂电机(16)、转臂(17)、转臂油缸(18)、折弯块(18.1)、固定油缸(19)、保持块(19.1)、送料滑块(20)、管坯(21),其特征在于:基台(1)固定于地面上,送料电机(2)固定安装于基台(1)右端,送料滑块(20)与基台(1)构成移动副,送料电机(2)通过丝杠驱动送料滑块(20)的移动,送料滑块(20)可夹持管坯(21)并驱动管坯(21)的转动,传送带(4)安装于基台(1)上,传送带(4上设有六个定位台(4.1),各槽轮外侧均设有与管坯(21)外径相同的圆环槽,各槽轮底端均设有与定位台(4.1)配合的圆孔,备用槽轮(3.3)均放置于传送带(4)上的定位台(4.1)上;所述外臂(12)固定安装于基台(1)上,内臂(9)与外臂(12)构成移动副,电缸(11)安装于外臂(12)和内臂(9)之间,并为内臂(9)的移动提供动力,横臂(7)后端与内臂(9)上端构成转动副,横臂(7)后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郜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