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多孔砖,涉及建筑材料领域,解决了现有多孔砖手持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包括多孔砖本体,所述多孔砖本体包括设置条孔的大面、条面及尺寸最小的顶面,所述多孔砖本体位于大面上设有贯穿多孔砖本体设置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位于大面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孔内壁上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有手持凹槽,所述手持凹槽位于所述中心孔四周侧壁且相互连通设置,在施工人员需要砌筑墙体时,通过中心孔方便了将手固定在多孔砖本体上,并通过中心孔中心位置的手持凹槽,使得在进行手持过程中,通过手指弯曲放置在手持凹槽内,使得抓取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抓取过程中,多孔砖的滑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多孔砖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多孔砖。
技术介绍
普通烧结砖有自重大、体积小、生产能耗高、施工效率低等缺点,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烧结多孔转来代替普通烧结砖,烧结多孔砖具有生产能耗低、节土利废、施工方便和体轻、强度高、保温效果好、耐久、收缩变形小、外观规整等特点,是一种替代烧结粘土砖的理想材料。而现有技术中的多孔,由于其表面没有设置防滑的材料及部件,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滑落的现象。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69715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滑多孔砖,其包括多孔砖体和抗裂胶浆层,所述多孔砖体的外表面设有圆孔机构,且多孔砖体的一侧设有竖形防滑纹,所述多孔砖体的上端设有粘结层和网状防滑纹,所述多孔砖体的内部设有钢筋网。上述技术方案所披露的一种防滑多孔砖,通过设置竖形防滑纹、耐火层和钢筋网,能够避免多孔砖搬运的过程中发生滑落的现象,并具有高强度。但是,由于其圆孔为均匀排列的圆柱形空洞,在进行搬运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手持多孔砖的棱角,这样,就导致了手持不方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其具有能够方便手持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包括多孔砖本体,所述多孔砖本体包括设置条孔的大面、条面及尺寸最小的顶面,所述多孔砖本体位于大面上设有贯穿多孔砖本体设置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位于大面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孔内壁上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有手持凹槽,所述手持凹槽位于所述中心孔四周侧壁且相互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需要砌筑墙体时,通过中心孔方便了将手固定在多孔砖本体上,并通过中心孔中心位置的手持凹槽,使得在进行手持过程中,通过手指弯曲放置在手持凹槽内,使得抓取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抓取过程中,多孔砖的滑落。优选的,所述中心孔至少两个,且沿大面宽度边中心点连线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为两个的中心孔,在手持过程中,两个中心孔的设置可以使得中心孔与两侧条面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多孔砖进行手持。优选的,所述中心孔内设有承接框架,所述承接框架与所述中心孔内壁相互贴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孔需要通过手持,其整体尺寸需要设置为容易让手放置,这样,会由于中心孔尺寸过大,导致多孔砖本体整体强度不够,通过承接框架的设置,对中心孔四周进行承载,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稳定。优选的,所述条面及所述顶面上分别阵列设有与所述条孔相互平行设置的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是通过条面及顶面上涂抹混凝土来对多孔砖本体之间进行连接固定,通过砌槽的设置,方便了后期对多孔砖本体的粉刷和装饰。优选的,其中一侧所述条面向背离所述多孔砖本体一侧延伸设有延伸凸起,所述延伸凸起至少两个,且所述延伸凸起之间设有让位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放置时,通过延伸凸起的设置,能够避免多孔砖本体地面与地面之间进行接触,从而使得地面与多孔砖本体之间留有一定的通风空间,避免多孔砖本体与地面之间无缝连接,造成地面湿气上升渗入到多孔砖本体内部对多孔砖本体的强度造成影响。优选的,所述延伸凸起远离所述多孔砖本体一侧侧面设有减震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堆叠过程中,上方多孔砖本体通过延伸凸起与下方多孔砖本体进行抵接,从而实现堆叠,通过减震橡胶垫的设置,在堆叠过程中,可以对上方多孔砖本体的重力趋势进行缓冲,避免堆积过程中,上方多孔砖本体下落趋势过大,造成下方多孔砖本体的损伤。优选的,所述多孔砖本体外周包覆有一层矿物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物棉,是由矿物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其具有不燃、不霉、不蛀等性能,可用作吸声、减震、隔热材料。从而增加了多孔砖本体的保温性能。优选的,所述多孔砖本体外位于所述矿物棉层外周包覆设有聚氨酯硬泡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硬泡体是一种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的新型合成材料,其导热系数相当于挤塑板的一半,是目前所有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因此聚氨酯硬泡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用作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等,保温和防水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中心孔的设置,在施工过程中,方便了将手固定在多孔砖本体上,并通过中心孔中心位置的手持凹槽,使得在进行手持过程中,通过手指弯曲放置在手持凹槽内,使得抓取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抓取过程中,多孔砖的滑落;2、通过矿物棉层及聚氨酯硬泡体层的设置,使得多孔砖本体能够具有相较于传统方式更好的保温和防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混凝土多孔砖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混凝土多孔砖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多孔砖本体;11、大面;111、条孔;112、中心孔;113、手持凹槽;114、承接框架;12、条面;121、砌槽;13、顶面;2、延伸凸起;21、让位部;22、减震橡胶垫;3、矿物棉层;4、聚氨酯硬泡体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如图1所示,包括多孔砖本体1,这里,多孔砖本体1包括设置条孔111的大面11、条面12及尺寸最小的顶面13,在多孔砖本体1位于大面11上设有贯穿多孔砖本体1设置的中心孔112,本实施例中,中心孔112位于大面11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且如图1所示,中心孔112内壁上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有手持凹槽113,手持凹槽113位于中心孔112四周侧壁且相互连通设置。这样,在施工人员需要砌筑墙体时,通过中心孔112方便了将手固定在多孔砖本体1上,并通过中心孔112中心位置的手持凹槽113,使得在进行手持过程中,通过手指弯曲放置在手持凹槽113内,使得抓取能够更加稳定,避免抓取过程中,多孔砖的滑落。由于多孔砖本体1尺寸不一,因此抓取过程中,需要保证中心孔112位置与两侧条面12之间的间距能够方便施工人员的抓取,如图1所示,中心孔112至少两个,且大面11宽度边中心点连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中心孔112设有两个。这样,通过设置为两个的中心孔112,在手持过程中,两个中心孔112的设置可以使得中心孔112与两侧条面12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方便了工作人员对多孔砖进行手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手指穿过中心孔112对多孔砖本体1进行抓取,因此,中心孔112的整体尺寸需要设置为容易让手放置,这样,会由于中心孔112尺寸过大,导致多孔砖本体1整体强度不够,因此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中心孔112内设有承接框架114,承接框架114与中心孔112内壁相互贴合设置。这样,通过承接框架114的设置,对中心孔112四周进行承载,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能够更加稳定。施工过程中,是通过条面12及顶面13上涂抹混凝土来对多孔砖本体1之间进行连接固定,而由于条面12与顶面13均为光滑设置,混凝土与条面12及顶面13之间的契合度不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多孔砖本体1的条面12及顶面13上分别阵列设有若干与条孔111相互平行设置的砌槽121。这样,通过砌槽121的设置,使得混凝土与条面12及顶面13之间的契合度提升,从而方便了后期对多孔砖本体1的粉刷和装饰。多孔砖本体1堆叠在地面上时,地面中的湿气会由于气温的变化而上升,为了避免湿气上升对多孔砖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包括多孔砖本体(1),所述多孔砖本体(1)包括设置条孔(111)的大面(11)、条面(12)及尺寸最小的顶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砖本体(1)位于大面(11)上设有贯穿多孔砖本体(1)设置的中心孔(112),所述中心孔(112)位于大面(11)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孔(112)内壁上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有手持凹槽(113),所述手持凹槽(113)位于所述中心孔(112)四周侧壁且相互连通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包括多孔砖本体(1),所述多孔砖本体(1)包括设置条孔(111)的大面(11)、条面(12)及尺寸最小的顶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砖本体(1)位于大面(11)上设有贯穿多孔砖本体(1)设置的中心孔(112),所述中心孔(112)位于大面(11)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孔(112)内壁上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设有手持凹槽(113),所述手持凹槽(113)位于所述中心孔(112)四周侧壁且相互连通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112)至少两个,且沿大面宽度边中心点连线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112)内设有承接框架(114),所述承接框架(114)与所述中心孔(112)内壁相互贴合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鹤,潘浩,陈思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腾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