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成家专利>正文

气动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89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动门致动器,包括由阀体、电磁阀芯,固定铁芯、活动铁芯、线圈,顶杆等组成的电磁阀和由缸筒,带活塞杆的活塞、尾叉、端盖和防尘罩组成的气缸,在阀体内设置一换向阀,该换向阀由装在阀体孔内的阀芯和弹簧组成,在阀体内设有相应的气道,在活塞左端装有缓冲板。该致动器结构简单,耗能少、驱动力大,制造容易,成本低,用于大、中型客车门的开,关驱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门致动器,它属于一种两扇折叠门,如大、中型客车门的开、关驱动装置,主要由电磁换向联动阀、气缸两大部分构成,并连成一体。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广泛采用由日本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FR(仿日)803门致动器,如图9所示,它主要由电磁阀、气缸构成,其主要特征是铁芯由零件3和4组成,并采用二只单向阀42、44和一只慢动杆43,缸筒27和活塞31的公称内、外径为Φ65mm,活塞杆39的直径为Φ44mm,工作电流为1.5A以下,在8Kg/cm2工作气压下驱动力为120-140Kg,总重量为7.2Kg,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笨重、耗材多、耗能高、驱动力小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能少,驱动力大,成本低的带电磁换向联动阀的气动门致动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气动门致动器,包括由阀体1、电磁阀芯2、固定铁芯3、活动铁芯4、电磁线圈5、顶杆6等组成的电磁阀和由缸筒27、一端带活塞杆39的活塞31,与活塞杆39相连的尾叉40,左、右端盖26、37和防尘罩35组成的气缸,在所述电磁阀体1内设置一与所述电磁阀一起组成电磁换向联动阀的换向阀,该换向阀由装在阀体1孔11内的换向阀芯12和置于换向阀芯12内的压缩弹簧14组成,在所述阀体1内设有相应气道9、10、15、17、18、21、22、23、24,气道9、10连通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与换向阀孔11的顶部,气道15连通换向阀孔11并通过输气管38与气缸右端盖内的气道36及气缸右腔33相通,气道17连通进气孔23、换向阀孔11和气道21,气道21又连通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气道18连通换向阀孔11与大气,气道22通过气缸左端盖26上的气道28与气缸左腔30相通,进气孔23与压缩空气源相通,气道24连通固定铁芯3的纵、横气道与大气,在所述活塞31左端孔内装有压缩弹簧32,在压缩弹簧32左端套装有缓冲板2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换向阀取代现有技术中的两只加工难度大、带深小孔且结构复杂的单向阀和慢动杆,缸筒和活塞的公称直径可缩小为Φ48-52mm,活塞杆的直径缩小为Φ12-16mm,工作电流降低至0.8A以下,在8Kg/cm2的工作气压下驱动力提高到140-150Kg,总重量降低到3.5Kg,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料少、耗能省、驱动力大、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其他细节和优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整体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电磁换向取动阀的全剖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部分III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部分IV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部分V的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部分VI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换向阀处于车门关闭状态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气动门致动器的换向阀处于车门敞开状态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是现有气动门致动器剖视图由图1可见,本技术主要由电磁换向联动阀和气缸两大部分构成。为了进一步说明其结构,将图1分开图3、图4、图5、图6四部分分别放大单独绘出。由图2、图3、图4、图5、图6可知,电磁阀主要由阀体1、电磁阀芯2、固定铁芯3、活动铁芯4,电磁线圈5、顶杆6等组成,其电磁线圈5的线径为Φ0.4-0.45mm,固定铁芯3上、下均用钢材做成一体。换向阀主要由阀体1、阀孔11、阀芯12、压缩弹簧14等组成。电磁换向联动阀与气缸用2只螺钉25连接。阀体1上加工有气道9、10、15、17、18、21、22(虚线孔与2 8相连)、23、24,气道24在阀体1的左上方,连接固定铁芯3纵、横气道与大气,气道9、10位于阀体1的右上方,分别连接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换向阀孔11的顶部,气道21和进气孔23位于阀体1的左下方,气道21连接进气孔23和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换向阀孔11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下方分别开有气道17、18、15,气道17连接进气孔23与换向阀孔11,气道18连接换向阀孔11与大气,气道15连接换向阀孔11和输气管38、右端盖37的气道36直至气缸右腔室33。换向阀芯12的外径为Φ12-16mm、高为28-32mm,圆周上加工有四条窄槽和一条宽槽,上、下和中间的窄槽中,各装一只密封橡胶圈13,底部有一只Φ7-10、深16mm-20mm的孔,内装一只压缩弹簧14,换向阀孔11位于阀体1右下方,其孔径为Φ12-16mm,深36-40mm,换向阀芯12就装在这只孔中,底部加盖20,用螺钉16紧固,并装有调节螺钉19。由图3、图4、图5、图6可知气缸由缸筒27、活塞31、右端盖37、活塞杆39、拉杆式四节防尘罩35、尾叉40、左端盖26、缓冲板29、压缩弹簧32等组成,活塞31左端孔内装有压缩弹簧32、压缩弹簧32的左端套装缓冲板29,缓冲板29左端有一环型凸台,其中心加工有一只Φ0.5-0.7mm的孔,左、右端盖26、37和缸筒27由U型双头螺栓和螺帽34紧固,尾叉40左端与活塞杆39螺纹连接,右端与客车门铰接。左端盖26下方加工有一只孔与车门后底板上一圆柱销配装。缸筒27和活塞31的公称内、外径为Φ48-52mm,活塞杆39的直径为Φ12-16mm。如图7所示,当电磁线圈5断电时,固定铁芯3和活动铁芯4失去磁性,电磁阀芯2在压缩弹簧8的作用下,向上靠,与固定铁芯3阀座上的密封橡胶圈密合,关闭气道24,断开了气缸左室30与大气的通路,同时打开了气道21,连通气道9、10、22、28,压缩空气从进气孔23,经气道21、9、10,一部分将换向阀芯12向下压,关闭气道17,接通了气道18,经换向阀芯12圆周上宽槽,到气道15、输气管38、气道36和气缸右室33,使其与大气相通;另一部分经气道22、28进入气缸左室30,将活塞31向右驱动,车门被关闭。车门的关闭速度可由调节螺钉19控制。如图8所示,当电磁线圈5通电时,固定铁芯3和活动铁芯4产生磁力,将活动铁芯4向下吸引与固定铁芯3叠合,带动顶杆6向下移动,使电磁阀芯2克服压缩弹簧8的阻力,向下压,将气道21堵住,同时一方面打开了气缸左室30经气道28、22、固定铁芯3的中心纵、横气道和气道24与大气的通路;另一方面,经气道9、10打通了换向阀芯12顶部与大气的通路,换向阀芯12在压缩弹簧14的作用下,被压向顶部联通气道17和15,压缩空气由进气孔23经气道17和换向阀芯12圆周上的宽槽到气道15、输气管38、气道36至气缸右室33,将活塞31向左驱动,车门被开启。活塞31向左驱动速度开始一段较快,当缓冲板29的环形凸台紧靠左端盖26右面时,气缸左室30的剩余压缩空气只能从缓冲板29的环形凸台内的中心Φ0.5-0.7mm的孔中缓缓排出,有效地起到了缓冲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门致动器,包括由阀体(1)、电磁阀芯(2)、固定铁芯(3)、活动铁芯(4)、电磁线圈(5)、顶杆(6)等组成的电磁阀和由缸筒(27)、一端带活塞杆(39)的活塞(31),与活塞杆(39)相连的尾叉(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门致动器,包括由阀体(1)、电磁阀芯(2)、固定铁芯(3)、活动铁芯(4)、电磁线圈(5)、顶杆(6)等组成的电磁阀和由缸筒(27)、一端带活塞杆(39)的活塞(31),与活塞杆(39)相连的尾叉(40),左、右端盖(26、37)和防尘罩(35)组成的气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体(1)内设置一与所述电磁阀一起组成电磁换向联动阀的换向阀,该换向阀由装在阀体(1)孔(11)内的换向阀芯(12)和置于换向阀芯(12)内的压缩弹簧(14)组成,在所述阀体(1)内设有相应气道(9、10、15、17、18、21、22、23、24),气道(9、10)连通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与换向阀孔(11)的顶部,气道(15)连通换向阀孔(11)并通过输气管(38)与气缸右端盖内的气道(36)及气缸右腔(33)相通,气道(17)连通进气孔(23)、换向阀孔(11)和气道(21),气道(21)又连通电磁阀芯(2)的周围空隙,气道(18)连通换向阀孔(11)与大气,气道(22)通过气缸左端盖(26)上的气道(28)与气缸左腔(30)相通,进气孔(23)与压缩空气源相通,气道(24)连通固定铁芯(3)的纵、横气道与大气,在所述活塞(31)左端孔内装有压缩弹簧(32),在压缩弹簧(32)左端套装有缓冲板(2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成家
申请(专利权)人:颜成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