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枢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878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包含一面上延伸有两个平行支架的座体;两端分别具有轴套及固接部的支撑臂,该轴套活动的设在两个支架间,且该轴套中具有一个挡止柱;一个贯穿两个支架及轴套的枢轴,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与轴套的挡止柱形成卡合;一端卡合在第二切槽中另端顶掣在座体上的回复弹簧;以及一个固定在支架外侧且与枢轴形成卡合的阻尼器。藉此,可将该枢纽装置设置在车辆封盖位置处,使该封盖在开启时形成缓慢上升的活动,除实用性佳之外,也可达到制作成本较低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枢纽装置,尤指一种可使车辆的封盖在开启时 形成緩慢上升的活动,除实用性佳之外,也可达到制作成本较低功效的 车辆枢纽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车辆的后行李箱盖及引擎盖在设置时,通常仅是以枢轴与 车体加以结合,因此,当后行李箱盖及引擎盖在开启或关闭时,并无任 何緩冲作用,因此若开启后行李箱盖及引擎盖时没有以支撑杆加以支撑, 则会使后行李箱盖及引擎盖直接盖合,除使用上较不方便之外,也容易 造成危险,且当后行李箱盖及引擎盖在进行关闭时,通常是以其本身重 力直接往车体方向盖合,不但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久下来还会造成其 锁固部位及车体的损伤,前述情形在引擎盖的使用上较不明显,但对于 时常需要开启或关闭的后行李箱盖而言,则影响较大。如图1所示,为解决上述缺失,便有相关业者设计出将利用两个油压杆7设置在车辆8的后行李箱81两侧,并以该油压杆7的两端分别结 合于车辆8及后行李箱盖82,也可将此设计运用在引擎盖上;当使用时, 是利用油压杆7的特性形成阻力,而将后行李箱盖82緩慢掀起或盖合, 确实可改善传统枢轴所造成的缺失。虽然以油压杆7的设置可改善传统枢轴所造成的缺点,但是当该油 压杆7在设置时,必须要以两支油压杆7分别设于后行李箱盖82的两侧, 才能在使用时输出均衡的顶推力量,使得制作的成本增加;况且,由于 该油压杆7在伸张时具有一定的动作行程,而收缩后也具有一定的体积, 因此,并无法依所需任意变换设置的位置,使得该油压杆7较不具有灵 活运用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该枢纽装置可设置在车辆的封盖位 置处,使该封盖在开启时形成緩慢上升的活动,除实用性佳之外,也可 达到制作成本较低的功效。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包含一面上延伸有两个平行支架的座体;两端分别具有轴套及固接部的支撑臂,该 轴套活动的设在两个支架间,且该轴套中具有一个挡止柱; 一个贯穿两 个支架及轴套的枢轴,该枢轴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 一切槽与轴套的挡止柱形成卡合; 一端卡合在第二切槽中另端顶掣在座 体上的回复弹簧;以及一个固定在支架外侧且与枢轴形成卡合的阻尼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油压杆与车辆结合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组装在车辆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使用时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使用时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其中:(现有技术部分)7油压杆 8车辆 81后行李箱82后行李箱盖(本技术部分)1座体 11支架 12、 26固定组件2支撑臂21轴套211挡止柱22固接部23延伸杆24弯折杆25斜杆3枢轴31第一切槽32第二切槽 4回复弹簧33环槽331C形扣环5阻尼器51固定组件52衔接部6车辆61后4于李箱62后行李箱盖具体实施方式图2、图3分别是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技术的立 体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是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其至少由 一个座体l、 一个支撑臂2、 一个枢轴3、 一个回复弹簧4以及一个阻尼 器5所构成。上述所提座体1其一面上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支架11。该支撑臂2的一端是活动设在上述两个支架11间的轴套21,另一端 有一个固接部22,且该轴套21中有一个挡止柱211,其中该支撑臂2至 少是由相互连接的延伸杆23、弯折杆24和斜杆25所构成,而所述轴套 21与固接部22是分别设在延伸杆23与斜杆25的一端。该枢轴3贯穿上述两个支架11及轴套21,且该枢轴3的两端分别具 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31、 32,该第一切槽31与轴套21的挡止柱211 形成卡合,且该枢轴3中的第一切槽及第二 31、 32的外侧都设有一个环 槽33,该环槽33分别扣接有一个C形扣环331,以防止枢轴3向外滑脱。该回复弹簧4呈涡巻状,其一端卡合在上述第二切槽32中,而另一 端顶掣在座体1上。该阻尼器5配合固定组件51固定在支架11外侧,且该阻尼器5的 中央处设有一个可穿设在第一切槽31中形成卡合的衔接部52。利用上述结构构成一个全新的车辆枢纽装置。图4、图5、图6、图7分别为本技术组装在车辆状态的示意图、 本技术的组装完成示意图、本技术使用时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及 本技术使用时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技术在运用 时,是可运用在各式车辆6的后行李箱盖、引擎盖等具有遮蔽及开启的 部分,而今以实施在车辆6的后行李箱盖62为例;组装时将该座体1及 支撑臂2的固接部22配合固定组件12、 26分别固设在车辆6的后行李 箱61顶面与后行李箱盖62上,即可完成本技术与车辆6后行李箱 盖62的结合,当然在实际运用时,可依所需可取一个车辆枢纽装置设置 在后行李箱61的中央处与后行李箱盖62结合,或以两个车辆枢纽装置 分别设置在后行李箱61的两侧再与后行李箱盖62结合,藉以达到较佳 的实用性以及可控制制作成本的功效。如图3所示,当使用时该后行李箱盖62锁扣在车辆6上,使支撑臂 2受后行李箱盖62的压迫,让支撑臂2转动枢轴3使回复弹簧4呈巻缩 的变形状态,而当该后行李箱盖62解除锁掣而进行开启时,该回复弹簧 4则获得释放回复为自由状态,此时,即可利用回复弹簧4的弹力转动该 枢轴3并带动支撑臂2,使该后行李箱盖62受支撑臂2的顶推而向上掀 起,当后行李箱盖62向上掀起时,同时配合该阻尼器5的阻力而限制后 行李箱盖62的掀起速度。综上所述,本技术车辆枢纽装置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种种缺 点,该枢纽装置设置在车辆封盖位置处,使该封盖在开启时形成緩慢上 升的活动,除实用性佳之外,也可达到制作成本较低的功效,进而使本 技术的产生能更进步、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所须,确已符合创作 专利申请之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一个座体,其一面上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支架;一个支撑臂,其一端是活动的设在两个支架间的轴套,另一端具有一个固接部,且该轴套中有一个挡止柱;一个枢轴,贯穿上述两个支架及轴套,且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与轴套的挡止柱卡合;一个回复弹簧,其一端卡合在上述第二切槽中,另一端是顶掣在座体上;以及一个阻尼器,固定在支架外侧且与枢轴卡合。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臂至少 是由相互连接的延伸杆、弯折杆和斜杆所构成,而轴套与固接部是分别 设在延伸杆与斜杆的 一 端。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轴中的第 一切槽及第二切槽的外侧都设有一个环槽,该环槽分别扣接有一个C形 扣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复弹簧呈涡巻状。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阻尼器的中央 处设有 一个可穿设于第 一切槽中的衔接部。专利摘要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包含一面上延伸有两个平行支架的座体;两端分别具有轴套及固接部的支撑臂,该轴套活动的设在两个支架间,且该轴套中具有一个挡止柱;一个贯穿两个支架及轴套的枢轴,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与轴套的挡止柱形成卡合;一端卡合在第二切槽中另端顶掣在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枢纽装置,其特征是至少包括:    一个座体,其一面上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支架;    一个支撑臂,其一端是活动的设在两个支架间的轴套,另一端具有一个固接部,且该轴套中有一个挡止柱;    一个枢轴,贯穿上述两个支架及轴套,且该枢轴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切槽及第二切槽,该第一切槽与轴套的挡止柱卡合;    一个回复弹簧,其一端卡合在上述第二切槽中,另一端是顶掣在座体上;以及    一个阻尼器,固定在支架外侧且与枢轴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谦
申请(专利权)人:永旭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