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42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两侧的遮羞片、包裹在发泡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以及包裹在发泡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所述发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一面套裁片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一面套裁片通过第一尼龙搭扣与第二面套裁片上的第二尼龙搭扣闭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头枕定位孔先套入发泡,再进行翻包包覆,封闭性的定位孔不受力,不会出现撕裂的情况,是一种可以解决传统“L”造型的头枕在面套包覆过程中易出现面套定位孔区域撕裂(延导管孔开口反方向撕裂)、解决包覆完成时头枕导杆区域有可视白色发泡(面套导管孔撕裂导致开孔直径变大,露出内部发泡)风险的头枕面套包覆方式。

A New Seat Headrest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Fac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eat headrest which is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assemble the face sleeve, including a shade sheet wrapp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oam, a first cover cutting piece wrapped in the front end of the foam and a second cover cutting piece wrapped in the back end of the foam. The bottom of the foa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guide ro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cover cut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for sleeving on the guide rod, and the first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rod. The sleeve piece is closed by the first nylon buckle and the second nylon buckle on the second side of the sleeve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first sheaths the positioning hole of the head sleeve into foam, then overturns and coats it. The closed positioning hole is not loaded and will not tear.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L\ shaped head sleeve is prone to tear the positioning hole area of the face sleeve during the covering process (the reverse direction tear of the opening of the extension duct hole), and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re is visible white foam in the guide rod area of the head sleeve when the covering is completed. (The tearing of the catheter hole in the face sleeve leads to the enlargement of the diameter of the opening, which exposes the internal foaming) the risk of the head and pillow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
本技术涉及汽车枕头
,具体为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对于汽车座椅来说,终端客户的目光已经从刚开始仅仅满足驾驶需求延伸到了座椅安全、舒适、美观等各方面。汽车座椅头枕又称汽车座椅安全头枕,是用于限制成年乘客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辅助装置,其中“L”造型的头枕多出现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由于生产流水线节拍快速,传统“L”造型的头枕传统包覆方式是先把面套套入发泡后,再在头枕导杆孔位置翻包,在面套包覆时易出现导杆开孔位置(开放性开孔)面套撕裂,包覆完成头枕导杆区域有可视白色发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两侧的遮羞片、包裹在发泡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以及包裹在发泡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所述发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一面套裁片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一面套裁片通过第一尼龙搭扣与第二面套裁片上的第二尼龙搭扣闭合连接。所述定位孔的圆孔直径小于导杆的直径1-2mm。所述发泡的侧剖面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面套裁片、遮羞片和第二面套裁片的边缘部位除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以外均相互缝合连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将头枕定位孔先套入发泡,再进行翻包包覆,封闭性的定位孔不受力,不会出现撕裂的情况,是一种可以解决传统“L”造型的头枕在面套包覆过程中易出现面套定位孔区域撕裂(延导管孔开口反方向撕裂)、解决包覆完成时头枕导杆区域有可视白色发泡(面套导管孔撕裂导致开孔直径变大,露出内部发泡)风险的头枕面套包覆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成品示意图。图中:1第一面套裁片、2定位孔、3第一尼龙搭扣、4导杆、5遮羞片、6第二尼龙搭扣、7第二面套裁片、8发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8两侧的遮羞片5、包裹在发泡8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1以及包裹在发泡8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7,所述发泡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4,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4上的定位孔2,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通过第一尼龙搭扣3与第二面套裁片7上的第二尼龙搭扣6闭合连接,所述的第一面套裁片1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通过定位孔2套入导杆4内,然后再将其他缝合面的遮羞片5和第二面套裁片7套入发泡8上,这样便会使得定位孔2在套入后,定位孔2周边的面套不会受力,不会出现撕裂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2的圆孔直径小于导杆4的直径1-2mm,可以有效的套紧并包裹住导杆4,避免发泡8外漏。进一步的,所述发泡8的侧剖面为L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遮羞片5和第二面套裁片7的边缘部位除第一尼龙搭扣3和第二尼龙搭扣6以外均相互缝合连接。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8)两侧的遮羞片(5)、包裹在发泡(8)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1)以及包裹在发泡(8)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4),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4)上的定位孔(2),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通过第一尼龙搭扣(3)与第二面套裁片(7)上的第二尼龙搭扣(6)闭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8)两侧的遮羞片(5)、包裹在发泡(8)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1)以及包裹在发泡(8)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7),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4),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4)上的定位孔(2),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通过第一尼龙搭扣(3)与第二面套裁片(7)上的第二尼龙搭扣(6)闭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珊珊侯猛夏迅虎彭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云鹤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