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元件以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79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其中,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以及卷制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一对通过正面叠合且一并卷制于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进水流道具有形成于两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进水口以及形成于两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出水口,反渗透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进水流道内的隔水结构,隔水结构包括在两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与中心管形成一预设夹角的第一隔水带,第一隔水带把进水流道分隔成横截面均逐渐变小的第一流道以及与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 and a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 and a 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with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 in which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 comprises a central tube and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omponent rolled on the central tube, and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omponent comprises a pair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rolled together on the central tube through front overlapping, and the inlet channel has two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formed on the two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module also includes a water-proof structure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intake channel. The water-proof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water-proof zone with a preset angle between the two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 and the central pipe when they are deployed. The first water-proof zone divides the intake channel into a first channel with gradually smaller cross-section. And the second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el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以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反渗透膜元件的原水从一端流入,沿平行中心管方向流动,净水进入反渗透膜的膜袋内,通过中心管上的通孔流入中心管,从中心管的净水出口排出,未通过反渗透膜的浓水平行中心管方向,从中心管周围的浓水出口排出。在这种方式下,原水沿着反渗透膜组件中心管平行方向流动,原水与反渗透膜片的接触时间较短。由于此方式卷制的反渗透膜组件水的流道宽,所以水在膜表面的流速慢,膜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后果就是导致膜表面容易结垢。另外,沿着原水流动方向,原水不断渗透进入膜袋内,水的浓度(含盐量)越来越高,越靠近浓水出口端的膜表面水的盐浓度越高,溶质在膜表面析出结垢也越严重,缩短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76447公开了一种侧流式反渗透膜元件,在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片之间涂有防水胶带,如图1所示,展开状态的导流网20’呈矩形,一端连接有中心管21’。中心管21’位于导流网的卷制起始端,卷制方向即为图1中箭头24’所示方向。与卷制方向平行的一组对边边22’和边23’,都涂有防水胶带(如粗黑线所示)。边22’从卷制起始端到卷制末端,边23’的一部分涂有防水胶带231’,未涂防水胶带的一部分232’作为卷制以及完成后续常规工序后得到的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在图2中,入水口32’对应于图1中的边25’,出水口31’对应于图2中的未涂防水胶带的一部分232’。在图3中,入水口42’对应于图1中的未涂防水胶带的一部分232’,出水口41’对应于边25’。以这种方式,原水沿着反渗透膜片的长度方向移动,相对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的方式,增加了与反渗透膜片片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反渗透膜片的过滤效率,增大反渗透膜元件的纯水回收率和水通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死角”即图1所示的区域26’,该区域膜片表面流动性降低,膜片的利用率降低,降低膜片效率,虽然现有技术中在区域26’处增加了防水胶带27’,但效果有限,反渗透膜元件仍然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旨在解决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用于浓缩原水以产生纯水,包括从前往后延伸的中心管以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地卷制于所述中心管外管壁上的反渗透膜组件,所述中心管于其外管壁开设连通至其内管通道的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一对通过正面叠合且一并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共同形成进水流道,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之间共同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具有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进水口以及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水流道内的隔水结构,所述隔水结构用于使所述原水在所述进水流道内所流经的路径大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的直线距离。所述隔水结构包括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中心管形成一预设夹角的第一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把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横截面均逐渐变小的第一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为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进一步地,所述隔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前侧片沿且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隔水带、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后侧片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隔水带以及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四周且用于密封所述纯水流道的第四隔水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水带与所述第三隔水带交错设置且还包括靠近所述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相反方向倾斜布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朝所述中心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端朝背离所述中心管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于远离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处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隔水带与所述中心管之间,所述第二隔水带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右侧片沿之间设置有向第一流道内补充原水的补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心管之间且供浓水流出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隔水带之间且供所述浓水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水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隔水带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右侧片沿之间且供浓水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朝所述中心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端朝背离所述中心管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于靠近所述中心管的第二端处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隔水带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右侧片沿之间,所述第二隔水带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向第一流道内补充原水的补水口;所述出水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右侧片沿之间且供浓水流出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隔水之间且供所述浓水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出水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隔水带与所述中心管之间且供浓水流出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流道内且用于引导所述原水流动的进水导流网以及设置在所述纯水流道内且用于引导所述纯水流动的纯水导流网;所述第一隔水带、所述第二隔水带以及所述第三隔水带均成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导流网的两侧网面,所述第四隔水带成对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纯水导流网的两侧网面。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第一隔水带把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原水依次流经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不但延长了原水在两反渗透膜片之间的流经距离,提高了反渗透膜片的利用率,而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沿原水流动的方向横截面面积均不断变小,使得原水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流速不断增大,减轻了极化边界层带来的推动力降低问题,实现了原水近似等速流动,消除了原水在流道内的层流现象,实现全湍流,有利于冲刷反渗透膜片表面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的堵塞,延长了反渗透膜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一卷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另一卷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反渗透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反渗透膜组件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反渗透膜组件于展开状态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隔水结构与进水导流网的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用于浓缩原水以产生纯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往后延伸的中心管以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地卷制于所述中心管外管壁上的反渗透膜组件,所述中心管于其外管壁开设连通至其内管通道的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一对通过正面叠合且一并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共同形成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具有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进水口以及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水流道内的隔水结构,所述隔水结构用于使所述原水在所述进水流道内所流经的路径大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的直线距离,所述隔水结构包括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中心管形成一预设夹角的第一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把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横截面均逐渐变小的第一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用于浓缩原水以产生纯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往后延伸的中心管以及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地卷制于所述中心管外管壁上的反渗透膜组件,所述中心管于其外管壁开设连通至其内管通道的进水孔,所述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一对通过正面叠合且一并卷制于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片,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之间共同形成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具有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进水口以及形成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水流道内的隔水结构,所述隔水结构用于使所述原水在所述进水流道内所流经的路径大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的直线距离,所述隔水结构包括在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中心管形成一预设夹角的第一隔水带,所述第一隔水带把所述进水流道分隔成横截面均逐渐变小的第一流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的第二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之间共同形成纯水流道,所述隔水结构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前侧片沿且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隔水带、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后侧片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隔水带以及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片四周且用于密封所述纯水流道的第四隔水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带与所述第三隔水带交错设置且还包括靠近所述反渗透膜片后侧片沿的第一端以及靠近所述反渗透膜片前侧片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朝相反方向倾斜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朝所述中心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端朝背离所述中心管的方向倾斜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安吉尔饮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