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22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介质存储罐、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冷量发生装置、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能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同时还具有复温过程控制精准的优点。

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 medium storage tank, a medium supply pipeline, a medium recovery pipeline, a refrige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a first refrigeration exchange device and a second refrigeration exchange device. Th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frigeration energy,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cise control of the rewarm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设备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23日递交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申请号为201810812246.7。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例如空调、冰箱、冷链物流、医疗设备等,一般包含有压缩机一类的冷量发生装置,配合一套载冷介质循环系统将冷量传导至受冷客体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领域对于制冷设备的冷量利用率、静音、体积等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医疗器械领域内存在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冷冻消融设备一般包括主机和冷冻球囊两部分,主机冷冻球囊提供载冷介质,使用时将冷冻球囊安装在导管前端伸入到人体内部,主机将载冷介质从导管内通入到冷冻球囊内对其进行降温,进而对靶向组织进行冷冻消融。由于冷冻消融术对冷头温度的要求一般在-60℃左右,而考虑到流程中的冷量损失,载冷的温度至少需达到-100℃才能顺利的进行冷冻消融术,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很难使载冷介质达到这个温度。如果采用提高制冷机功率的方式,则会受制于手术室内有限的空间,并且很难满足手术室内静音环境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由于对冷量的利用率低导致其难以满足诸如冷冻球囊等冷量使用元件的要求,难以达到此类冷量使用元件所需的低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对于冷量的利用率低而无法达到冷量使用元件所需低温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对冷量的利用率更高的制冷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介质存储罐,其中存储有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还包括: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预冷回路;且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进行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蓄冷装置,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上,利用旁通管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中流出的冷量。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装置为箱体,所述隔热装置上安装有与隔热腔连通的抽真空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装置为箱体,所述隔热腔内填充有绝热物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介质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包括:复温管;所述复温管的介质进入端利用第二三通阀与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未进入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一侧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复温回路,所述复温回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罐中的载冷介质加热之后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包括:复温管,其上串联有升温装置;所述复温管的进液端利用第二三通阀与进入所述热流体通道的进液口的上游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路还包括:复温回流管路,用于将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与介质存储罐的回液口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温回流管路包括:复温回流管,两端与介质回收管路连通,并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相并联;所述复温回流管的进液端利用第三三通阀与介质供应管路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隔热装置,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第二冷量交换装置、蓄冷装置和冷量发生装置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内;所述复温回流管处于隔热装置外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供应管路或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串联有泵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适于为载冷介质的流动提供动力。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中,包括介质存储罐、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冷量发生装置、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和第二冷量交换装置。介质存储罐中存储有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一端与介质存储罐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之间。在使用该制冷设备进行制冷时,利用介质供应管路、介质回收管路和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口以及使载冷介质进行循环流动,流动过程中,冷量发生装置处生成的冷量通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输送至介质供应管路上,进而输送至冷量使用元件上,冷量释放后从流回到介质回收管路中,此时的载冷介质仍然残存有部分冷量,随后载冷介质在流经介质回收管路时,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的存在,载冷介质中残存的冷量会通过第二冷量交换装置传导至介质供应管路内的载冷介质上,使该处的载冷介质预先降温。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二冷量交换装置在介质供应管路上相对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处于上游的位置,该处介质供应管路内的载冷介质温度高于介质回收管路内的温度,因而能够保证冷量自介质回收管路向介质供应管路传导。通过上述过程,介质回收管路内的载冷介质的残存冷量可以对载冷介质进行预降温,降低载冷介质进入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时的初始温度,进而在同样的冷量交换量的情况下,这种经过预降温的载冷介质可以达到更低的温度,提高对冷量的利用效率,满足冷量使用元件的低温需求。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和介质回收管路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预冷回路;且所述旁通管与介质供应管路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进行连通。利用旁通管,可以使载冷剂通入到冷量使用元件之前先进行预冷,在预冷阶段载冷介质从介质存储罐中出来以后依次流经介质供应管路、第一冷量交换装置、旁通管和介质回收管路,并最终回到介质存储罐内。经过预冷后的载冷介质温度得到降低,在冷量使用元件中时具有更低的初始温度,再经过第一冷量交换装置的降温之后就更加容易达到冷量使用装置所需的低温。因此,此举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该制冷设备对冷量的利用效率。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设备中,还包括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向冷量使用元件提供冷量,包括:介质存储罐(1),其用于存储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2),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3),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4),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4)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1)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3 CN 20181081224671.一种制冷设备,用于向冷量使用元件提供冷量,包括:介质存储罐(1),其用于存储载冷介质;介质供应管路(2),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进液端连通;介质回收管路(3),一端与介质存储罐(1)连通,另一端适于与冷量使用元件的出液端连通;冷量发生装置(4),用于提供冷量;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安装在介质供应管路(2)上,所述冷量发生装置(4)向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用于对途经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内的载冷介质进行制冷换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具有安装在所述介质供应管路(2)上的热流体通道和安装在所述介质回收管路(3)上的冷流体通道,所述冷流体通道与所述热流体通道之间产生冷量交换,对流经所述热流体通道内的载冷介质进行预冷;所述热流体通道连接在所述介质存储罐(1)与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管(9),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相连通,并使介质供应管路(2)和介质回收管路(3)形成串联介质存储罐(1)和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的预冷回路;且所述旁通管(9)与介质供应管路(2)之间通过第一三通阀(10)进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装置(11),安装在介质回收管路(3)上,利用旁通管(9)与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相连通,适于存储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中流出的冷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装置(12),具有适于降低或隔绝与外部的热量传导的隔热腔(13),所述第一冷量交换装置(5)、第二冷量交换装置(6)、蓄冷装置(11)和冷量发生装置(4)的冷量输出端位于隔热腔(13)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装置(12)为箱体,所述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家华苏东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前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