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710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18:57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该方法包括选地、整地、二级种及基料制作、播种覆土、秋季发菌管理、越冬管理、制作及摆放营养袋、出菇管理、子实体采收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菌株为黑龙江省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得到,该菌株在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16791。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寒地林下土壤进行羊肚菌种植,栽培范围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即≥10℃积温在2100‑2700℃范围内均可进行栽培,采用“畦床‑窄沟‑畦床”播种方式,提高林下土壤利用率,降低羊肚菌种植成本,减少羊肚菌种植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A Morchella suitable for growing under cold forest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A Morchella suitable for growing in cold forest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belong to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edible fungi. The method includes site selection, soil preparation, secondary species and base material production, sowing and covering soil, autumn germination management, overwintering management, production and placement of nutrient bags, mushroom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fruiting body harvesting, etc. The strain used in the invention is isolated from the fruiting body of wild Morchell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strain is stored in China General Microbial Species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No. 16791. The cultivation range of the method is from the third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to the fourth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zo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e.,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10 C) can be cultivated in the range of 2100 2700. The method of \bed-bed-narrow ditch-bed\ sowing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soil under the forest, reduce the planting cost of morchella, and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Morchella cultivation on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for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及其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及其栽培技术,主要涉及一种在寒地林下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羊肚菌属子囊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分类命名:羊肚菌,拉丁文学名为Morchellaesculenta,保藏日期:2018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6791。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从1883年开始,直到1986年,美国一名大学教授OwerRD第一个申报了羊肚菌人工栽培专利技术专利(USPatents4594809,4757640,and4866878)。1994年8月24日,TerryFarmsInc.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羊肚菌栽培工厂,工厂面积80000平方尺,每周种植10000平方尺。2005年,密歇根州的DiversifiedNaturalProducts,Inc.(DNP)公司宣布成功地在室内栽培出羊肚菌。国内四川省绵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朱斗锡教授在2000年首次在野外利用纯菌种栽培成功,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专利权(zL00112812.4)。近十年来,国内特别是四川在羊肚菌大田栽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申报或授权的国家专利技术专利有野生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羊肚菌大田商业化栽培新方法、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小麦套作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的方法等,此类方法属于大田栽培,投入人工较多,栽培中需要的温度、光照均需要投入大量设施设备。羊肚菌林下栽培中具有自然遮阴的功能,降低栽培风险,同时节省搭建遮阴棚费用,目前国家专利技术专利中仅有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申报的“粗腿羊肚菌的林下栽培方法”以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申报的“羊肚菌的园林林下栽培方法”,上述方法只适用于我国四川、重庆等地≥10℃积温在4000-5500℃范围播种,不适合温带至寒温带播种栽培使用,截止目前,还没有可以在我国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地域范围内在林下自然条件下进行羊肚菌栽培的技术研究和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羊肚菌栽培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一种可在我国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即≥10℃积温在2100-2700℃地域范围内适合在寒地林下栽培的羊肚菌及其方法,达到使羊肚菌栽培地域向高寒地区扩展、实现寒地林下栽培羊肚菌规模化、降低栽培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所述羊肚菌拉丁文学名为Morchellaesculenta,保藏日期:2018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6791。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即≥10℃积温在2100-2700℃范围内的针阔叶混交林地,所选林地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强,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PH为5—8,森林郁闭度在70—85%,取水方便,自然坡度在30°以下;(2)、播种时间寒地林下羊肚菌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中旬,其中,积温在2500—2700℃的地区可以选择9月中旬播种,积温在2100—2500℃的地区选择9月上旬播种;(3)、整地栽培前对选择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如条件允许可将枯枝杂草就地焚烧,草木灰留在林地表面;整地时在地表撒播一层生石灰,用旋耕机旋松土壤表层20公分,预播种地表采用“畦床-窄沟-畦床”的方式整理,畦床宽度为60公分,相邻畦床之间的窄沟宽度为10公分,即两个60公分畦床中间设置一个10公分的窄沟;(4)、羊肚菌二级种及基料制作播种前20-25天制作羊肚菌二级种,配方为:麦粒98%,蛭石1%,石膏1%,每瓶装500克,常规灭菌、接种,20-25℃温度下培养20-25天;播种前2天配置基料,配方为:木屑75%,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5%,石灰1%,蔗糖1%,土壤2%,基料含水量为65%,常规灭菌温度降至30℃以下可用;(5)、播种覆土先将基料及羊肚菌二级种拌匀,基料用量每平方米2斤,羊肚菌二级种用量每平方米500克,播种采用撒播方式进行,在畦床表面将拌好的基料及菌种均匀撒播,播种后覆上厚度为3公分的薄土,上覆草帘保温保湿;(6)、秋季发菌管理播种完毕后第3天在两个畦床中间的窄沟灌水一次,使畦床表面湿润,之后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25%,如水分缺失可以再次在窄沟内进行灌水处理,播种后7—10天可在畦床表面见到灰黄色绒毛状菌丝,播种30天后土壤表面有灰白色分生孢子形成;(7)、越冬管理黑龙江省低纬度林地在11上旬、高纬度地带林地在10月下旬温度陆续降低至0℃左右,此时进入羊肚菌越冬时期,此时畦床上覆盖草帘,森林落叶自然落至草帘上方,冬季降雪自然覆盖在草帘上方,不做人为干涉,在-20—-40℃低温下自然越冬;(8)、春季发菌管理3月末气温回升至5—10℃时,草帘上积雪融化,羊肚菌菌丝进入春季管理阶段;(9)、营养袋制作及摆放3月上旬制作营养袋,营养袋配方为:木屑60%,麸皮18%,玉米芯18%,玉米粉2%,石膏1%,石灰1%,每袋装2.4-2.5斤,常规灭菌接入二级种,接种后20-25℃养菌25-30天即可;4月上旬将草帘揭开,在畦面上摆放营养袋,每平方米摆放3-4袋,将营养袋表面塑料用刀割出长15公分宽3公分矩形开口,将菌袋开口面紧贴土壤表面,重新覆盖草帘保温,营养袋摆放30天后可撤去营养袋;(10)、出菇管理在气温稳定回升至10-15℃左右时可撤去草帘,逐渐加大水份管理,可在窄沟内灌水,控制土壤含水量在60-65%,促进原基形成,光照控制在三分阳七分阴;(11)、采收羊肚菌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整个菇体分化完整,子囊果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饱满、盖面沟纹明显时即可采摘,采收时要及时清理泥土,分级挑选,鲜销或干制,完成寒地林下羊肚菌栽培。寒地林下羊肚菌栽培方法的优势在于:(1)利用寒地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2)利用冬季低温去除畦床内病虫害,减少农药投入,生产出最接近野生状态的珍稀菌类;(3)利用林地原有经微生物降解的腐殖质进行栽培,同时林地具有遮荫及保湿功能,降低羊肚菌大田栽培中的设备投入;(4)栽培过程中减少人工投入羊肚菌生长基本处于野生自然生长状态。所述羊肚菌分类命名:羊肚菌,拉丁文学名为:Morchellaesculenta;保藏日期:2018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67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1、林地选择2017年9月选择鸡西市鸡东县哈达林场进行林下羊肚菌栽培。哈达林场≥10℃,积温在2500-2700℃之间的第三积温带地域,针阔叶混交林地以栎属、槭属、椴属等阔叶树种为主,少量分布云杉、冷杉、松属树木。所选林地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强、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pH为6.7,森林郁闭度在70%左右,森林取水方便,自然坡度在20°以下。2、播种时间林下羊肚菌播种时间为9月19日。3、整地栽培前对选择好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肚菌拉丁文学名为Morchellaesculenta,保藏日期:2018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 NO167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肚菌拉丁文学名为Morchellaesculenta,保藏日期:2018年11月23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入册编号:CGMCCNO16791。2.一种适合在寒地林下生长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林地选择选择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即≥10℃积温在2100-2700℃范围内的针阔叶混交林地,所选林地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强,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PH为5—8,森林郁闭度在70—85%,取水方便,自然坡度在30°以下;(2)、播种时间寒地林下羊肚菌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中旬,其中,积温在2500—2700℃的地区选择9月中旬播种,积温在2100—2500℃的地区选择9月上旬播种;(3)、整地栽培前对选择的林地进行清除枯枝杂草、翻耕整地处理,如条件允许可将枯枝杂草就地焚烧,草木灰留在林地表面;整地时在地表撒播一层生石灰,用旋耕机旋松土壤表层20公分,预播种地表采用“畦床-窄沟-畦床”的方式整理,畦床宽度为60公分,相邻畦床之间的窄沟宽度为10公分,即两个60公分畦床中间设置一个10公分的窄沟;(4)、羊肚菌二级种及基料制作播种前20-25天制作羊肚菌二级种,配方为:麦粒98%,蛭石1%,石膏1%,每瓶装500克,常规灭菌、接种,20-25℃温度下培养20-25天;播种前2天配置基料,配方为:木屑75%,麸皮18%,石膏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5%,石灰1%,蔗糖1%,土壤2%,基料含水量为65%,常规灭菌温度降至30℃以下可用;(5)、播种覆土先将基料及羊肚菌二级种拌匀,基料用量每平方米2斤,羊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晶许修宏刘梦潜徐杰卢丽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