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及其高度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64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含显示荧幕及高度调整机构。显示荧幕具有形成有高度调整槽孔的荧幕框体。高度调整机构包含基座、遮蔽片结构、滑动盘及支撑脚座。基座固定于荧幕框体内。遮蔽片结构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荧幕框体内。滑动盘可滑动地设置于基座内且具有撑顶结构以撑抵于遮蔽片结构下。支撑脚座穿过高度调整槽孔连接至滑动盘以使荧幕框体可相对于支撑脚座移动。当荧幕框体位于较高位置时,撑顶结构与遮蔽片结构遮蔽至少部分高度调整槽孔。当荧幕框体移动至较低位置时,支撑脚座沿高度调整槽孔相对向上移动,使得撑顶结构推顶遮蔽片结构侧向滑动。借以解决高度调整槽孔在显示荧幕相对于支撑脚座的相对高度被调升时无法被遮蔽住而暴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及其高度调整机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及其高度调整机构,尤指一种使用遮蔽片结构遮蔽荧幕框体的高度调整槽孔的显示设备及其高度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平面显示器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荧幕更因为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故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桌上型电脑荧幕以及笔记型电脑等资讯产品上。一般来说,显示荧幕会设置在具有高度调整机构的支撑脚座上,以方便使用者调整显示荧幕在支撑脚座上的相对高度,其常见高度调整机构设计是将支撑脚座的支撑臂穿过位于显示荧幕背面的高度调整槽孔且连接于设置在显示荧幕内的滑动盘调整机构,如此一来,通过滑动盘调整机构的内部盘座元件可相对滑动的作动机制,支撑臂可相对应地沿着高度调整槽孔滑动,以便使用者可根据自身使用需求调整显示荧幕在支撑脚座上的相对高度。然而,在此设计中,由于支撑臂会在使用者调高显示荧幕时出现无法完全遮蔽住高度调整槽孔的情况,因此往往会导致使用者可通过高度调整槽孔看到显示荧幕内部机构的问题,从而大大地影响到显示荧幕的外观整体性以及使用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遮蔽片结构遮蔽荧幕框体的高度调整槽孔的显示设备及其高度调整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含:显示荧幕,其具有荧幕框体,该荧幕框体的背侧上形成有高度调整槽孔;以及高度调整机构,其连接于该荧幕框体的该背侧,该高度调整机构包含:基座,其固定于该荧幕框体内且相对应该高度调整槽孔;遮蔽片结构,其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该荧幕框体内以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在遮蔽位置以及退开位置之间滑动;滑动盘,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内且具有撑顶结构以撑抵于该遮蔽片结构下;以及支撑脚座,其具有支撑臂以及底盘,该支撑臂自该底盘向上延伸以穿过该高度调整槽孔连接至该滑动盘,使得该荧幕框体可相对于该支撑脚座在较高位置以及较低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撑顶结构与该遮蔽片结构遮蔽至少部分该高度调整槽孔;当该荧幕框体相对于该支撑脚座从该较高位置向下移动至该较低位置时,该支撑臂沿着该高度调整槽孔相对向上移动,使得该撑顶结构向上推顶该遮蔽片结构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从该遮蔽位置侧向滑动至该退开位置。较佳的,该撑顶结构形成有第一斜切面,该遮蔽片结构包含:第一遮蔽片,其对应该第一斜切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一斜切面与该第二斜切面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一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一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一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一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较佳的,该撑顶结构自该第一斜切面延伸形成有第三斜切面以形成三角凸块,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遮蔽片,其与该第一遮蔽片互相叠合且对向设置,该第二遮蔽片对应该撑顶结构的位置形成有第四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二斜切面与该第四斜切面共同形成三角开口以与该三角凸块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第二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二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二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该至少一第二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二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二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高度调整机构,其适用于显示荧幕的高度调整,该显示荧幕具有荧幕框体,该荧幕框体的背侧具有高度调整槽孔,该高度调整机构连接于该荧幕框体的该背侧,其特征在于,该高度调整机构包含:基座,其固定于该荧幕框体内且相对应该高度调整槽孔;遮蔽片结构,其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该荧幕框体内以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在遮蔽位置以及退开位置之间滑动;滑动盘,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内且具有撑顶结构以撑抵于该遮蔽片结构下;以及支撑脚座,其具有支撑臂以及底盘,该支撑臂自该底盘向上延伸以穿过该高度调整槽孔连接至该滑动盘,使得该荧幕框体可相对于该支撑脚座在较高位置以及较低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撑顶结构与该遮蔽片结构遮蔽至少部分该高度调整槽孔;当该荧幕框体相对于该支撑脚座从该较高位置向下移动至该较低位置时,该支撑臂沿着该高度调整槽孔相对向上移动,使得该撑顶结构向上推顶该遮蔽片结构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从该遮蔽位置侧向滑动至该退开位置。较佳的,该撑顶结构形成有第一斜切面,该遮蔽片结构包含:第一遮蔽片,其对应该第一斜切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一斜切面与该第二斜切面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一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一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该至少一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一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一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较佳的,该撑顶结构自该第一斜切面延伸形成有第三斜切面以形成三角凸块,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遮蔽片,其与该第一遮蔽片互相叠合且对向设置,该第二遮蔽片对应该撑顶结构的位置形成有第四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二斜切面与该第四斜切面共同形成三角开口以与该三角凸块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第二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二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二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较佳的,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该至少一第二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二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二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将遮蔽片结构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荧幕框体内且将撑顶结构撑抵于遮蔽片结构下的设计,可使用遮蔽片结构遮蔽荧幕框体的高度调整槽孔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显示荧幕的高度调整槽孔在显示荧幕相对于支撑脚座的相对高度被调升时无法被遮蔽住而暴露的问题,藉以确实地避免使用者在进行显示荧幕的高度调整操作的过程中可通过高度调整槽孔看到显示荧幕内部机构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地提升显示荧幕的外观整体性以及使用观感。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显示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遮蔽片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高度调整机构的部份机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显示设备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4的显示设备于荧幕框体移动至较高位置时的部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显示荧幕,其具有荧幕框体,该荧幕框体的背侧上形成有高度调整槽孔;以及高度调整机构,其连接于该荧幕框体的该背侧,该高度调整机构包含:基座,其固定于该荧幕框体内且相对应该高度调整槽孔;遮蔽片结构,其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该荧幕框体内以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在遮蔽位置以及退开位置之间滑动;滑动盘,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内且具有撑顶结构以撑抵于该遮蔽片结构下;以及支撑脚座,其具有支撑臂以及底盘,该支撑臂自该底盘向上延伸以穿过该高度调整槽孔连接至该滑动盘,使得该荧幕框体可相对于该支撑脚座在较高位置以及较低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撑顶结构与该遮蔽片结构遮蔽至少部分该高度调整槽孔;当该荧幕框体相对于该支撑脚座从该较高位置向下移动至该较低位置时,该支撑臂沿着该高度调整槽孔相对向上移动,使得该撑顶结构向上推顶该遮蔽片结构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从该遮蔽位置侧向滑动至该退开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显示荧幕,其具有荧幕框体,该荧幕框体的背侧上形成有高度调整槽孔;以及高度调整机构,其连接于该荧幕框体的该背侧,该高度调整机构包含:基座,其固定于该荧幕框体内且相对应该高度调整槽孔;遮蔽片结构,其可侧向滑动地设置于该荧幕框体内以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在遮蔽位置以及退开位置之间滑动;滑动盘,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内且具有撑顶结构以撑抵于该遮蔽片结构下;以及支撑脚座,其具有支撑臂以及底盘,该支撑臂自该底盘向上延伸以穿过该高度调整槽孔连接至该滑动盘,使得该荧幕框体可相对于该支撑脚座在较高位置以及较低位置之间上下移动;其中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撑顶结构与该遮蔽片结构遮蔽至少部分该高度调整槽孔;当该荧幕框体相对于该支撑脚座从该较高位置向下移动至该较低位置时,该支撑臂沿着该高度调整槽孔相对向上移动,使得该撑顶结构向上推顶该遮蔽片结构相对于该高度调整槽孔从该遮蔽位置侧向滑动至该退开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撑顶结构形成有第一斜切面,该遮蔽片结构包含:第一遮蔽片,其对应该第一斜切面的位置形成有第二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一斜切面与该第二斜切面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一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一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滑槽,该至少一第一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一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一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撑顶结构自该第一斜切面延伸形成有第三斜切面以形成三角凸块,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遮蔽片,其与该第一遮蔽片互相叠合且对向设置,该第二遮蔽片对应该撑顶结构的位置形成有第四斜切面,当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该第二斜切面与该第四斜切面共同形成三角开口以与该三角凸块上下接触配合,使得该撑顶结构与该第一遮蔽片以及该第二遮蔽片共同遮蔽该高度调整槽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第二弹性件,其连接于该第二遮蔽片以及该荧幕框体,用来于该荧幕框体位于该较高位置时提供弹力驱动该第二遮蔽片回位至该遮蔽位置。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遮蔽片结构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遮蔽片侧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滑槽,该至少一第二固定件穿过该至少一第二滑槽且固定至该荧幕框体,以引导该第二遮蔽片相对于该荧幕框体侧向滑动。8.一种高度调整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升江衍祯林信宏林冠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