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电吹风,包括风筒及与风筒可转动连接的手柄,所述手柄为一壳状体,其表面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两部分,在折叠状态下,该壳状体内表面与风筒的部分表面相对,该壳状体外表面与风筒的其他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折叠后的电吹风整体的表面。该电吹风的手柄和风筒折合后其体积大大缩小,折合后的整体体积仅略大于风筒的体积;手柄和风筒折合后形成一统一、完整的整体,不易因外界碰撞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连接损坏;手柄和风筒折合后形成一统一、完整的整体,有利于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吹风结构,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折叠电吹风。
技术介绍
电吹风的主要结构通常包括风筒和手柄,并且风筒和手柄通常大致互相垂直,使用时 风筒处于横向,手柄处于纵向,成T字形。因此,该种电吹风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不便外 出旅行时携带。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可折叠的电吹风,主要结构是使手柄可折靠于风筒上, 从而在非使用状态下减小其占用空间。然而,当手柄折叠于风筒上时,其径向尺寸相当于二者的直径相加,占用空间仍然较 大;并且,手柄和风筒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在携带过程中,手柄和风筒之间 容易发生互相晃动而导致二者连接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吹风,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可折叠电吹风折叠后占用空 间仍然较大,手柄和风筒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而导致的携带不便、易损坏手柄 和风筒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缺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折叠电吹风,包括风筒及与风筒可转动连接的手柄,所 述手柄为一壳状体,其表面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两部分,在折叠状态下,该壳状体内表面 与风筒的部分表面相对,该壳状体外表面与风筒的其他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折叠后的 电吹风整体的表面。由于在折叠后,手柄是作为一个壳状体覆盖于风筒的表面,因此,折 叠后电吹风整体的体积大大縮小,并且手柄和风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会因为外界的 碰撞使二者之间的连接受损。前述可折叠电吹风,其风筒为一圆筒状体,其进风口一端形成圆滑的曲面;在折叠状 态下,所述手柄覆盖于该风筒的部分侧面及进风口一端的部分表面。所述风筒的进风口一端的两侧通过枢接孔与手柄两内侧壁对应位置的枢接轴枢接,形 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所述枢接孔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枢接轴中间形成一轴接孔,该轴接孔的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于电 吹风风筒和手柄展开状态下重合;还包括一推钮,该推钮具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由外向内穿过所述枢接轴的轴接孔,该定位杆可于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重合时滑动至第一定 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而使风筒和手柄定位。进一步地,该推钮内侧设有两个向内扣合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两侧以防止推钮脱离的倒 钩状滑扣。所述手柄内表面顶部边缘位置设有一定位扣部,所述风筒靠进风口一端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可于风筒、手柄处于展开状态时与所述定位扣部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点;所述手柄内表 面底部边缘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凸点,所述风筒的出风口一端两侧对应位置设有一可于 风筒、手柄处于折合状态时与该定位凸点配合定位的定位凹陷。展开状态下,所述手柄与风筒进风口对应位置设有若干进风孔。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一,手柄和风 筒折合后其体积大大縮小,折合后的整体体积仅略大于风筒的体积;二,手柄和风筒折合后形成一统一、完整的整体,不易因外界碰撞而导致二者之间的连接损坏;三,手柄和风筒折合后形成一统一、完整的整体,有利于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手柄和风筒连接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手柄和风筒连接处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将手柄拆下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4,该可折叠电吹风包括风筒1及与风筒1可转动连接的手柄2,风筒 1内设有风扇及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这些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4,手柄2为一壳状体,其表面包括外表面201和内表面202两部分,参照图 1,在折叠状态下,该壳状体内表面202与风筒1的部分表面相对,该壳状体外表面201与风筒1的其他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流畅的折叠后的电吹风整体的表面。风筒1 为一圆筒状体,其进风口 102—端形成圆滑的曲面;在折叠状态下,手柄2覆盖于该风筒1的部分侧面及进风口 102 —端的部分表面。风筒1的进风口 102 —端的两侧通过枢接孔与手柄2两内侧壁对应位置的枢接轴枢 接,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参照图4及图3,手柄2两内侧壁的枢接轴为21、 22,参照 图3,风筒1上的一个枢接孔为11,另一个枢接孔未显示出来,对称地位于风筒1的另一 侧。参照图2和图3,其中一个枢接孔11 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11,对应的枢 接轴21中间形成一轴接孔211,该轴接孔211的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二定位槽212,该 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212于电吹风风筒1和手柄2展开状态下重合,而于风筒1 和手柄2折合状态下错开一定角度,折合状态参照图2所示。另外还包括一推钮3,该推 钮3具有一定位杆31,该定位杆31由外向内穿过所述枢接轴21的轴接孔211,该定位杆 31可于第一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212重合时滑动至第一 定位槽111和第二定位槽212 内而使风筒1和手柄2定位于展开状态,只有通过该推钮3使定位杆31位于轴接轴21 的轴接孔211中,手柄2和风筒1才可相对转动。参照图2和图3,该推钮3内侧设有两个倒钩状滑扣32和33,该倒钩状滑扣32和 33向内扣合于第二定位槽212两侧以防止推钮3脱离的。风筒1内侧壁于其枢接孔11边 缘设有一挡块112,以防止手柄2和风筒1紧贴而影响二者之间的转动。参照图4,手柄2内表面202顶部边缘位置设有一定位扣部25,风筒1靠进风口 102 一端的相应位置设有一与所述定位扣部25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点26,在风筒l、手柄2处 于展开状态时,该定位扣部25和定位凸点26扣合,使二者更稳固地定位于展开状态。手 柄2内表面202底部边缘位置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凸点23、 24,而风筒1的出风口 101 — 端两侧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定位凹陷,图4由于视角的原因,仅显示了其中一个定位凹陷 27,在风筒l、手柄2处于折合状态时,该定位凸点23、 24与该两定位凹陷分别配合定 位,以使二者稳固地处于折合状态。参照图1,手柄2与风筒1进风口 102对应位置设有若干进风孔28,以便在手柄2 和风筒1相对展开的状态下风筒1能正常工作。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 主要构思是将手柄设计成一壳状体,在折合状态下可覆盖于风筒的表面而使二者形成一完 整的整体,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 行为。权利要求1、可折叠电吹风,包括风筒及与风筒可转动连接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一壳状体,其表面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两部分,在折叠状态下,该壳状体内表面与风筒的部分表面相对,该壳状体外表面与风筒的其他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折叠后的电吹风整体的表面。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折叠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为一圆筒状体,其进风口 一端形成圆滑的曲面;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手柄覆盖于该风筒的部分侧面及进风口一 端的部分表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进风口一端的两侧通过枢接孔与手柄两内侧壁对应位置的枢接轴枢接,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所述枢接孔 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一定位槽,所述枢接轴中间形成一轴接孔,该轴接孔的一侧形成与其连通的第二定位槽,该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于电吹风风筒和手柄展开状态 下重合;还包括一推钮,该推钮具有一定位杆,该定位杆由外向内穿过所述枢接轴的 轴接孔,该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折叠电吹风,包括风筒及与风筒可转动连接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一壳状体,其表面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两部分,在折叠状态下,该壳状体内表面与风筒的部分表面相对,该壳状体外表面与风筒的其他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完整的折叠后的电吹风整体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图明,
申请(专利权)人:游图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