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345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属于海堤防护领域,包括设置在海岸边的基础部,基础部上端远离海岸的一端设有防护升降组件,防护升降组件的上端设有植被,翻转组建包括嵌设在基础部内的定位架,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翻转板,翻转板靠近海岸的一端与定位架铰接,定位架内部的下端设有驱动翻转板转动的驱动件,定位架远离海岸一侧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通道,植被设在翻转板的上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少越浪、保证堤后安全,同时兼顾亲水和景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堤防护领域,涉及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有总长约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海堤是保护沿海地区免遭潮、浪袭击的重要工程设施,海堤的破坏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以往大量海堤事故表明,极端恶劣水文条件下,越浪是造成海堤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控制海堤越浪量是防止海堤破坏的关键。在实际工程中为了减少越浪量,一般在各类海堤堤顶都设置返浪墙。在返浪墙的设计中,顶标高是重要参数,对越浪量的大小起主要控制作用。理论上讲,只要堤顶足够高,越浪是可以避免的。但按照传统所设计的足够高海岸防护工程的思路,虽然对陆域进行了有效防护,但对于绵长的高墙环绕,则观感差、压抑,尤其在较小的人工岛,感觉尤甚。而以往的设计主要考虑防浪功能要求,波浪稍大的海域,防浪胸墙高出地面多达3~5m,亲水功能几乎不存在,尤其随着近年来,离岸人工岛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大多以休闲观光、旅游和房地产开发为目的,对环境、生态和亲水(景观)的要求如越来越高。如不能保持景观特色、提高人的感观,不利于项目开发,提高土地价值,甚至丧失开发价值和意义。对于海岸防护工程堤顶高程合理性的确定,考虑到海岸防护工程一方面由于按照完全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建造海堤的不经济性;同时,还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够,在地基处理条件小具备或虽经处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堤身高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设计水位及波浪要素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风暴潮作用下,越浪量会大大的增加,因此在现有海堤的设计过程中都是考虑允许部分越浪的情况。海岸防护如何在既保障足够安全,同时又能体现出景观和亲水效果的结构设计,探寻海防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和前期我们所调海岸防护工程破坏结果来看,均由极端海况条件所控制,同时研究发现在极端海况时,其发生的时段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平常海况条件,因此对于海岸防护工程只要能在极端海况的时间段,堤顶高程迅速提高达到保障安全标准即可,而在长时间段的平常海况条件下,此时海堤工程堤顶高程设定则满足景观和亲水要求即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减少越浪、保证堤后安全,同时兼顾亲水和景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海岸边的基础部,所述基础部上端远离所述海岸的一端设有防护升降组件,所述防护升降组件的上端设有植被;所述翻转组建包括嵌设在所述基础部内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靠近海岸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架铰接,所述定位架内部的下端设有驱动翻转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定位架远离海岸一侧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植被设在所述翻转板的上端面。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定位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翻转板远离海岸一端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上方嵌设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内设有所述植被生长用沙土,所述密封箱的上端盖设有防滑的花纹式网格钢板,所述网格钢板上设有避位孔,所述植被设穿过避位孔后种植在所述沙土内。进一步的,所述网格钢板远离海岸一端的上方设有向外延伸的尾部盖板,尾部盖板通过活页关节与网格钢板铰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升降组件设在所述基础部远离海岸部分的2/3范围内,所述定位架由工字钢和钢板等型材一体焊接而成,所述植被为杨树。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角度为0~45度,所述定位架的长度是所述定位架高度的2倍以上,所述定位架远离海岸的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维修支撑杆,所述维修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翻转板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部靠近海岸的一侧为水平设置的U型弧面且开口朝向海岸的一侧,所述基础部的上端上靠近海岸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基础部远离海岸的一侧从上到下向远离海岸的一侧斜向下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部上设有上下连通的喷水孔,所述喷水孔的截面从下到上逐渐做小,所述喷水孔从下到上向靠近海岸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喷水孔的出水口设在所述基础部上端靠近海岸的一侧且与所述防护升降组件错位设置,所述喷水孔下端的开口设在所述U型弧面中部以上30°位置至45°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可相互独立运动,一个所述翻转板匹配设置一个所述驱动件,两个相邻的所述翻转板之间预留人行通道。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部的上端面远离海岸的一端设有排水渠,所述排水渠设在所述防护升降组件远离海岸的一端,所述排水渠的断面按照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设置基础部和防护升降组件,完全实现正常海况波浪作用下,适宜的基础部高程满足亲水需求,防护升降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翻转板,在极端海况下,驱动件驱动翻转板向靠近海岸的一侧翻转,提升基础部的防护高程功能,再次对越堤波浪进行消减,从而大大减弱其冲击力,进一步减少波浪越入后方陆域冲刷破坏力,即开启应急保障模式,大大减少越浪量和保障安全,整个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装拆灵活。2、植被为杨树,适应性、生命力、经济性和防浪性能强,杨树速生易长,耐水性强,经洪水淹没后仍然能够正常生长,防浪护堤效果好,对越堤水体进行二次消减,也满足了景观要求;3、网格钢板远离海岸一端的上方设有向外延伸的尾部盖板,尾部盖板相对网格钢板斜向下设置,进一步扩大防护高程,提升安全性能,也避免了水分从网格钢板与基础部的对接处流道到下方,保持定位架内部的干燥性;4、排水渠汇集水体,防止水流冲刷破坏土地,达到了海岛开发,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功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防护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排水渠的断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植被在翻转板上种植的布局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U型弧面R1大于R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U型弧面R1小于R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础部;11-U型弧面;2-防护升降组件;21-定位架;22-密封箱;221-沙土;23-网格钢板;231-尾部盖板;24-驱动件;25-维修支撑杆;3-排水通道;4-排水渠;5-喷水孔;6-植被。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海岸边的基础部,所述基础部上端远离所述海岸的一端设有防护升降组件,所述防护升降组件的上端设有植被;所述翻转组建包括嵌设在所述基础部内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靠近海岸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架铰接,所述定位架内部的下端设有驱动翻转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定位架远离海岸一侧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植被设在所述翻转板的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海岸边的基础部,所述基础部上端远离所述海岸的一端设有防护升降组件,所述防护升降组件的上端设有植被;所述翻转组建包括嵌设在所述基础部内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端设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靠近海岸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架铰接,所述定位架内部的下端设有驱动翻转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定位架远离海岸一侧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植被设在所述翻转板的上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定位架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翻转板远离海岸一端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的上方嵌设有密封箱,所述密封箱内设有所述植被生长用沙土,所述密封箱的上端盖设有防滑的花纹式网格钢板,所述网格钢板上设有避位孔,所述植被设穿过避位孔后种植在所述沙土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钢板远离海岸一端的上方设有向外延伸的尾部盖板,尾部盖板通过活页关节与网格钢板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亲水型应急挡浪海岸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升降组件设在所述基础部远离海岸部分的2/3范围内,所述定位架由工字钢和钢板等型材一体焊接而成,所述植被为杨树。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龙仔陈汉宝刘海源彭程管宁赵旭刘针徐亚男谭忠华张维马隽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