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316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包括耐磨层、透水表层、透水结构层、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基层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且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的顶端设置有透水结构层,且透水结构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透水结构层的顶端设置有透水表层,且透水表层的顶端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且第二渗水孔的底端与透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透水管竖向贯穿耐磨层、透水表层、透水结构层、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和透水基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储水腔,使得透水砖具备储水功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砖
,具体为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
技术介绍
透水砖是一种砖体本身具有很强吸水功能的路面砖,当砖体吸满水分就会向地下排去,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的渗入,提高地表的透气、透水性,具有调节城市地表温度和湿度、减轻市政排水设施负担等优点,遂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改造中。目前的透水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马路雨水收集的问题,现有的透水砖还无法有效地回收利用雨水,普通的透水砖由于排水速度缓慢,在遇到特大暴雨时,排水不及时很容易让马路上产生积水,在晴天大量蒸发水分,导致地表温度很高,形成“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回收利用雨水、排水速度缓慢、易形成“热岛效应”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包括耐磨层、透水表层、透水结构层、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基层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且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的顶端设置有透水结构层,且透水结构层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透水孔,所述透水结构层的顶端设置有透水表层,且透水表层的顶端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且第二渗水孔的底端与透水管的顶端连接,所述透水管竖向贯穿耐磨层、透水表层、透水结构层、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和透水基层,所述耐磨层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一渗水孔,所述透水结构层和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之间设置有储水腔,所述第一渗水孔竖向贯穿耐磨层、透水表层和透水结构层并与储水腔相连通,所述透水基层的底端设置有石英砂层,所述石英砂层一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石英砂层另一侧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块,所述石英砂层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石英砂层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卡块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优选的,所述透水表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钢板,且加强钢板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储水腔的表面设置有聚氨酯防水涂料。优选的,所述第二渗水孔在耐磨层上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石英砂层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底端安装有与其相互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呈卡合结构。优选的,所述加强钢板在透水表层的内部交叉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通过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使得砖体不易碎裂,提高透水砖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耐磨层,提高透水砖的实用性,在雨天环境下,通过设置有储水腔,使得透水砖具备储水功能,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透水砖在排水的过程中收集一些雨水进行储备,在高温的天气下,透水砖中的雨水将被蒸发出砖体外,并用于降低城市的地表温度,避免形成“热岛效应”,通过设置有加强钢板,进一步提高透水砖的自身强度,通过设置有透水管,进一步加快排水的速率,避免路面严重积水,减轻市政排水设施负担,通过设置有限位块,使得在铺砖的过程中,定位更加准确,加快铺砖进度,并且透水砖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加快了排水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槽与限位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限位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耐磨层;2、透水表层;3、透水结构层;4、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5、透水基层;6、透水管;7、储水腔;8、第一渗水孔;9、第二渗水孔;10、第一卡槽;11、限位块;12、石英砂层;13、第一卡块;14、第二卡块;15、第二卡槽;16、限位槽;17、第一透水孔;18、第二透水孔;19、加强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包括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透水基层5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且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18,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顶端设置有透水结构层3,且透水结构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7,透水结构层3的顶端设置有透水表层2,透水表层2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钢板19,且加强钢板19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透水砖自身的强度,使得砖体不易碎裂,加强钢板19在透水表层2的内部交叉排列,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钢铁资源的浪费,并提高透水砖的韧性,且透水表层2的顶端设置有耐磨层1,耐磨层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9,第二渗水孔9在耐磨层1上等间距分布,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透水砖的排水速度,避免路面积水,且第二渗水孔9的底端与透水管6的顶端连接,透水管6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耐磨层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一渗水孔8,透水结构层3和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之间设置有储水腔7,储水腔7的表面设置有聚氨酯防水涂料,这样设置有利于储存水资源,便于雨水的二次利用,第一渗水孔8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和透水结构层3并与储水腔7相连通,透水基层5的底端设置有石英砂层12,石英砂层12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的底端安装有与其相互配合的限位槽16,限位块11与限位槽16之间呈卡合结构,这样设置有利于透水砖准确定位,提高铺设的工程效率,石英砂层12一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0,石英砂层12另一侧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0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块13,石英砂层1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块14,石英砂层12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卡块14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15。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透水砖上的限位块11对准限位槽16,使其插入限位槽16内,在铺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将透水砖上的第一卡块13对准第一卡槽10插入,将第二卡块14对准第二卡槽15插入,使其砖体之间不会产生偏移,即使是重物踩踏也不会对其造成影响,然后再这样依次进行铺设,在雨天环境下,透水砖内部的储水腔7收集大量的雨水加以储备,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便于在晴天时降低城市地表温度,避免地表土壤在大量蒸发水分的情况下形成“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透水砖上的透水管6能够迅速将雨水导入土壤中,加快排水速度,避免路面严重积水而影响人们的日常出入,透水砖内部的第一渗水孔8与第二渗水孔9进一步提高了排水速率,加强钢板19提高了透水砖自身的强度,使得砖体不易碎裂,体现了透水砖的实用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包括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5)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且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18),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顶端设置有透水结构层(3),且透水结构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7),所述透水结构层(3)的顶端设置有透水表层(2),且透水表层(2)的顶端设置有耐磨层(1),所述耐磨层(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9),且第二渗水孔(9)的底端与透水管(6)的顶端连接,所述透水管(6)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所述耐磨层(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一渗水孔(8),所述透水结构层(3)和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之间设置有储水腔(7),所述第一渗水孔(8)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和透水结构层(3)并与储水腔(7)相连通,所述透水基层(5)的底端设置有石英砂层(12),所述石英砂层(12)一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卡槽(10),所述石英砂层(12)另一侧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0)相互配合的第一卡块(13),所述石英砂层(12)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块(14),所述石英砂层(12)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二卡块(14)相互配合的第二卡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耐磨型环保透水砖,包括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5)的顶端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且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孔(18),所述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的顶端设置有透水结构层(3),且透水结构层(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透水孔(17),所述透水结构层(3)的顶端设置有透水表层(2),且透水表层(2)的顶端设置有耐磨层(1),所述耐磨层(1)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渗水孔(9),且第二渗水孔(9)的底端与透水管(6)的顶端连接,所述透水管(6)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透水结构层(3)、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和透水基层(5),所述耐磨层(1)顶端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第一渗水孔(8),所述透水结构层(3)和钢纤维混凝土加强层(4)之间设置有储水腔(7),所述第一渗水孔(8)竖向贯穿耐磨层(1)、透水表层(2)和透水结构层(3)并与储水腔(7)相连通,所述透水基层(5)的底端设置有石英砂层(12),所述石英砂层(12)一侧的两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刚邸翠莲郑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瑞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