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08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包括底座和支撑板,底座与支撑板之间通过两个减震装置连接,减震装置由第一连接件、弹性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组成,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弹性连接件包括主支架,主支架内设有第一扭力架和第二扭力架,第一扭力架内装有第一扭力轴,第一扭力轴与第一扭力架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扭力轴连接,第二扭力架内装有第二扭力轴,第二扭力轴与第二扭力架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扭力轴连接,在物料下落的冲击力下,支撑板与底座会发生位移,在弹性扭力填料的作用,起到很好的抗震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
本技术属于输送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输送皮带转运点上的缓冲床。
技术介绍
皮带机是皮带输送机的简称,以挠性输送带作为物料承载和牵引构件的连续输送机械,一条无端的输送带环绕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两个滚筒之间的上下分支各以若干托辊支撑,物料置于上分支上,利用驱动滚筒与带之间的摩擦力曳引输送带和物料运行。适用于水平和倾斜方向输送散粒物料和成件物品,也可用于进行一定工艺操作的流水作业线,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对物料适应性强,输送能力较大,功耗小,应用广泛。现有皮带都会在落料处布置缓冲床,现有的缓冲床抗冲击效果差,不能很好地吸收物料下落的强大冲击力,易破坏托辊并造成皮带纵向撕裂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床,通过全新的缓冲床结构,充分有效地利用物料下落冲击力,降低了输送带与缓冲床之间的摩擦力,适用于落差较大、输送物料较大的皮带输送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包括置于下部的底座和置于上部的支撑板,底座与支撑板平行布置,底座与支撑板之间通过两个减震装置连接,当物料下落时,减震装置能够缓冲物料下落的冲击力。减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弹性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弹性连接件包括主支架,主支架内设有第一扭力架和第二扭力架,第一扭力架内装有第一扭力轴,第一扭力轴与第一扭力架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扭力轴连接,第二扭力架内装有第二扭力轴,第二扭力轴与第二扭力架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扭力轴连接,弹性扭力填料为橡胶材质。支撑板支撑在皮带的下方,在物料下落的冲击力下,支撑板与底座会发生位移,在弹性扭力填料的作用,使得缓冲力道均匀,起到很好的抗震缓冲效果。第一扭力架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一空心框,第一扭力轴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扭力轴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与第一空心框的边长相同,第一扭力轴的对角支撑在第一空心框内,第一扭力轴与第一空心框之间填充有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在物料下落的过程中,第一扭力轴会相对于第一空心框扭转,在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的作用下,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会限制第一扭力轴与第一空心框发生扭转,能够缓冲物料下落的冲击力。第二扭力架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二空心框,第二扭力轴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二扭力轴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与第二空心框的边长相同,第二扭力轴的对角支撑在第二空心框内,第二扭力轴与第二空心框之间填充有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在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的作用下,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会限制第二扭力轴与第二空心框扭转,能够缓冲物料下落的冲击力。本技术用于输送设备运转点落差较大和输送物料较打的区域,抗冲击面积大。其中,作为优选的,第一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二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结构能够完全填充扭力轴与扭力架之间的间隙,抗扭效果好。其中,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弹性扭力条结构,第一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圆形。其中,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弹性扭力条结构,第一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二弹性扭力条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扭力架内设有正方形截面的第一空心框,第一扭力轴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一扭力轴与第一空心框之间填充有第一弹性扭力器,第一弹性扭力器一体浇筑在第一扭力轴上,第二扭力架内设有正方形截面的第二空心框,第二扭力轴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第二扭力轴与第二空心框之间填充有第二弹性扭力器,第二弹性扭力器一体浇筑在第二扭力轴上。一体成型的结构,相对于上述的分装结构,抗扭效果更好。为了进一步增加抗扭效果,第一扭力轴的中部为阶梯型结构,第二扭力轴的中部为阶梯型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采用两个减震装置,物料在下落到皮带上时,会减轻物料在皮带上的跳动,避免皮带偏斜,缓冲床能够有效吸收物料冲击力,使得物料集中于皮带,并减少粉尘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实施例一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三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四中弹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五中第一扭力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五中第二扭力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底座,2为支撑板,3为减震装置,31为第一连接件,32为弹性连接件,3201为主支架,3202为第一扭力架,3203为第二扭力架,3204为第一扭力轴,3205为第二扭力轴,3206第一空心框,3207为第二空心框,3208为第一弹性扭力条,3209为第二弹性扭力条,3210为第一弹性扭力器,3211为第二弹性扭力器,33为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包括置于下部的底座1和置于上部的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平行布置,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个减震装置3连接,当物料下落时,减震装置3能够缓冲物料下落的冲击力。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弹性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1的顶部与支撑板2固定,第二连接件3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弹性连接件32包括主支架3201,主支架3201内设有第一扭力架3202和第二扭力架3203,第一扭力架3202内装有第一扭力轴3204,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扭力架3202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扭力轴3204紧固连接,第二扭力架3203内装有第二扭力轴3205,第二扭力轴3205与第二扭力架3203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二连接件33与第二扭力轴3205紧固连接,弹性扭力填料为橡胶材质。支撑板2支撑在皮带的下方,在物料下落的冲击力下,支撑板2与底座1会发生位移,在弹性扭力填料的作用,使得缓冲力道均匀,起到很好的抗震缓冲效果。第一扭力架3202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一空心框3206,第一扭力轴320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一扭力轴3204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与第一空心框3206的边长相同,第一扭力轴3204的对角支撑在第一空心框3206内,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空心框3206之间填充有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3208,在物料下落的过程中,第一扭力轴3204会相对于第一空心框3206扭转,在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3208的作用下,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3208会限制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空心框3206发生扭转,能够缓冲物料下落的冲击力。第二扭力架3203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二空心框3207,第二扭力轴320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第二扭力轴3205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与第二空心框3207的边长相同,第二扭力轴3205的对角支撑在第二空心框3207内,第二扭力轴3205与第二空心框3207之间填充有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3209,在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3209的作用下,四根第二弹性扭力条3209会限制第二扭力轴3205与第二空心框3207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下部的底座(1)和置于上部的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平行布置,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个减震装置(3)连接;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弹性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顶部与支撑板(2)固定,第二连接件(3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所述弹性连接件(32)包括主支架(3201),所述主支架(3201)内设有第一扭力架(3202)和第二扭力架(3203),所述第一扭力架(3202)内装有第一扭力轴(3204),所述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扭力架(3202)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扭力轴(3204)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架(3203)内装有第二扭力轴(3205),所述第二扭力轴(3205)与第二扭力架(3203)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二连接件(33)与第二扭力轴(320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下部的底座(1)和置于上部的支撑板(2),底座(1)与支撑板(2)平行布置,所述底座(1)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两个减震装置(3)连接;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弹性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顶部与支撑板(2)固定,第二连接件(33)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所述弹性连接件(32)包括主支架(3201),所述主支架(3201)内设有第一扭力架(3202)和第二扭力架(3203),所述第一扭力架(3202)内装有第一扭力轴(3204),所述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扭力架(3202)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扭力轴(3204)连接,所述第二扭力架(3203)内装有第二扭力轴(3205),所述第二扭力轴(3205)与第二扭力架(3203)之间压装有弹性扭力填料,第二连接件(33)与第二扭力轴(320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皮带转运点缓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力架(3202)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一空心框(3206),所述第一扭力轴(3204)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扭力轴(3204)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与第一空心框(3206)的边长相同,第一扭力轴(3204)的对角支撑在第一空心框(3206)内,所述第一扭力轴(3204)与第一空心框(3206)之间填充有四根第一弹性扭力条(3208),所述第二扭力架(3203)内设正方形截面的第二空心框(3207),所述第二扭力轴(3205)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结构,所述第二扭力轴(3205)的横截面对角线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班姆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