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488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基质是以鲜食玉米秸秆、稻壳等材料作为有机填充成份,并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壮苗剂、保水剂、杀虫剂以及微生物菌剂,按一定程序和按一定比例处理得到的营养基质。以鲜食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或谷壳等为原料,不经过常规发酵腐熟过程,且极大缩短有机基质生产时间,具有环保、无污染和节约资源等优点,既满足鲜食玉米苗期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实现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平衡;利用该壮苗育苗基质培育的鲜食玉米幼苗根系发达、茎叶粗壮、出苗整齐且长势一致,可有效提高鲜食玉米移栽后的成苗率和壮苗指数,适合应用于鲜食玉米等育苗期短的农作物育苗;原料成本廉价且低碳,实现了绿色经济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鲜食玉米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工业和饲料的重要原料。尤其是鲜食甜糯玉米还是一种营养保健食品和休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以相应市场需求。但鲜食甜玉米种子较小,较常规种子皱缩干瘪,且种子中贮存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苗期的生长需要。鲜食玉米特别是甜玉米种子价格贵,如果采取直播法播种,会出现出苗率低、出苗慢出苗不整齐和苗细弱等问题,造成种子用量增加和用种成本过高。优质育苗基质是培育壮苗的前提,也是实施机械化移栽体系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目前国内采用的育苗基质多由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等不可再生资源组成,虽然草炭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但因其为不可再生资源,且价格不断上涨,成本较高,资源短缺;蛭石为矿物、珍珠岩为火山喷发时产生,均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的生产极为不方便,因而限制了此项育苗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在现实生产中,鲜食玉米常规穴盘育苗方式常常出现出苗率不高,徒长苗(高脚苗)的茎杆瘦弱、叶片细长、幼苗过高、根系欠发达等现象。目前还没有相关的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得以解决该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壮苗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鲜食玉米育苗过程中所存在的出苗率低、出苗慢和幼苗根茎细弱等问题,针对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一些鲜食玉米育苗基质的不足,专利技术了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该基质是以蒸煮或发酵后的鲜食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或谷壳粉碎物为有机混合填充料,加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成分、氨基酸、壮苗剂、保水剂、杀虫剂及有益微生物菌剂,按照一定程序和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对鲜食玉米具有壮苗育苗效果的基质。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分数的成分组成:有机混合填充成分100份、N-P205-K203~5份,微量元素1~3份,氨基酸2~3份,壮苗剂0.5~1份,保水剂0.5~1份,杀虫剂0.5~2份,微生物菌剂1~5份;所述的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由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腐熟发酵的牲畜粪便、并加入或不加入EM菌剂制成;所述有机混合填充成分中的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和腐熟发酵后的牲畜粪便的体积比为1:4~6:0.1~0.2。进一步的,所述保水剂为高吸水性树脂,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杀虫剂为精甲霜灵·咯菌腈、20%噻虫嗪、70%噻虫嗪可、10%氟虫苯甲酰胺、20%溴氰虫酰胺和15%茚虫威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氨基酸为脯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渔业蛋白质废液水解制备的农用氨基酸液肥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到牲畜粪便中搅拌,堆放发酵,干燥粉碎混合均匀即为有机混合填充成分。进一步的,所述的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干燥粉碎过筛,同时将EM菌剂和牲畜粪便混合搅拌,接着将所有物质混合堆放发酵,干燥粉碎混合均匀即为有机混合填充成分。进一步的,所述的EM菌剂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堆放时堆料的含水量为45%~55%;堆放发酵23~25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是以鲜食玉米秸秆、稻壳等材料作为有机填充成份,并与大量元素(N-P2O5-K2O)、微量元素、氨基酸、壮苗剂、保水剂、杀虫剂以及微生物菌剂,按一定程序和按一定比例处理得到的营养基质。以鲜食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或谷壳等为原料,不经过常规发酵腐熟过程,且极大缩短有机基质生产时间,具有环保、无污染和节约资源等优点,既满足鲜食玉米苗期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实现基质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平衡;利用该壮苗育苗基质培育的鲜食玉米幼苗根系发达、茎叶粗壮,出苗整齐且长势一致、可有效提高鲜食玉米移栽后的成苗率和壮苗指数,适合应用于鲜食玉米等育苗期短的农作物育苗;原料成本廉价且低碳,实现了绿色经济的理念。附表说明图1为基质育苗(A)和土壤育苗(B)长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的成份及配比如表1所示,表中还表示了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中相对于100重量份填充成分时其他成份的重量份。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先按表1的配方进行称量,再混合制备而成。表1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中成分表实施例12018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育苗试验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的制备:按的体积比为1:4:0.1的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与腐熟牲畜粪便,混合均匀制备有机混合填充成份,先晒干或风干后粉碎,通过5×5mm的筛网孔,再通过蒸汽蒸煮40~60min或加水煮沸30min灭菌,自然冷却、风干与粉碎,再进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即得到有机混合填充成分。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7月10日按照有机混合填充成分:N-P2O5-K2O:微量元素:氨基酸(脯氨酸):壮苗剂:高吸水性树脂(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杀虫剂(10%氟虫苯甲酰胺):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为100:3.0:2.0:2.0:0.5:1.0:0.5:0.5的重量比例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边加入边搅拌,使得所得基质的湿度为润,总重量为220g。然后按每千克上述混合物添加10g微生物菌种,所述的微生物菌种包含枯草芽孢杆菌1~5g,苏云金杆菌1~5g,地衣芽孢杆菌1~5g或侧孢芽孢杆菌1~5g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菌种混合均匀得到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育苗试验方法:将普通土壤和基质放置于育苗盘中进行鲜食玉米育苗对比试验,育苗盘每穴分别放入土壤和基质,每个穴中播入“粤甜28”种子1粒,每天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10天观测田间实际出苗率,并随机取样测量幼苗株高、鲜重、干重并计算单位苗高干重,以及测量幼苗的根长、白根数,并计算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实施例2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的制备:按的体积比为1:4:0.2的鲜食玉米秸秆、水稻秸秆或谷壳与腐熟牲畜粪便,混合均匀制备有机混合填充成份,先晒干或风干后粉碎,通过5×5mm的筛网孔,再通过蒸汽蒸煮40~60min或加水煮沸30min灭菌,自然冷却、风干与粉碎,再进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即得到有机混合填充成分。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再按照有机混合填充成分:N-P2O5-K2O:微量元素:氨基酸(渔业蛋白质废液水解制备的农用氨基酸液肥):壮苗剂: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酰胺):杀虫剂(精甲霜灵·咯菌腈):微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为100:5.0:2.0:3.0:1.0:0.5:0.5:1.5的重量比例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边加入边搅拌,使得所得基质的湿度为润,总重量为230g。然后按每千克上述混合物添加15g微生物菌种,再即得到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实施例3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分数的成分组成:有机混合填充成分100份、N‑P2O5‑K2O 3~5份,微量元素1~3份,氨基酸2~3份,壮苗剂0.5~1份,保水剂0.5~1份,杀虫剂0.5~2份,微生物菌剂1~5份;所述的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由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腐熟发酵的牲畜粪便、并加入或不加入EM菌剂制成;所述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和腐熟发酵后的牲畜粪便的体积比为1:4~6:0.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由以下重量分数的成分组成:有机混合填充成分100份、N-P2O5-K2O3~5份,微量元素1~3份,氨基酸2~3份,壮苗剂0.5~1份,保水剂0.5~1份,杀虫剂0.5~2份,微生物菌剂1~5份;所述的有机混合填充成分由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腐熟发酵的牲畜粪便、并加入或不加入EM菌剂制成;所述鲜食玉米秸秆或穗轴、水稻秸秆或谷壳和腐熟发酵后的牲畜粪便的体积比为1:4~6:0.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剂为高吸水性树脂,所述的高吸水性树脂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合交联物、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钠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为62.5克/升的精甲霜灵·咯菌腈、20%噻虫嗪、70%噻虫嗪、10%氟虫苯甲酰胺、20%溴氰虫酰胺和15%茚虫威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食玉米壮苗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刘建华莫钊文李高科高磊胡建广文天祥梁陆欣廖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