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85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带有滑轨的横杆、固定件、带有连接线的挡杆和压力传感器模块,所述横杆延车位长度方向设置在车位上方,充电桩上侧面设置有动力轮,动力轮卡设在横杆两侧的滑轨内;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横杆前端,固定件上设置有滑轮,所述连接线绕过滑轮固定在充电桩上;所述充电桩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警报器模块,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延每条车位划线的中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充电桩设置在车位上方不占用停车位置、未停车时挡杆吊在车位上,防止其他车辆进入、警报器模块在车辆压线停放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移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化石燃料的燃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尾气的排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电动交通设备。但是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电动车电池的续航能力相较于燃油车较差,每次长距离出行后都需要进行充电,因而需要在车位上安装充电桩,但是现有的充电桩占用了较大的使用面积。同样的,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停车位数量也越来越紧张。为了使用方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私人停车位,随之而来的就是车位被占和停车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很多会在自己的停车位上安装地锁来确保自己车位不被别人占用。但是现有的地锁大多全靠人工操作,需要在车出库后落锁且在停车之前开锁,使用十分麻烦;而且在停车时,如果停车不规范会占用别人的部分车位,导致别人在停车时很不方便,容易造成擦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充电桩设置在车位上方不占用停车位置、未停车时挡杆吊在车位上,防止其他车辆进入、警报器模块在车辆压线停放时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移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充电桩本体、带有滑轨的横杆、固定件、带有连接线的挡杆和压力传感器模块,所述横杆延车位长度方向设置在车位上方,充电桩上侧面设置有动力轮,动力轮卡设在横杆两侧的滑轨内;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横杆前端,固定件上设置有滑轮,所述连接线绕过滑轮固定在充电桩上;所述充电桩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警报器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入端与车牌识别模块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出端与动力轮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延每条车位划线的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模块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牌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车牌识别处理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来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或开出车位区域;车牌识别处理器用来分析比对是否为目标车辆,车牌识别处理器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模块连接,红外传感器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与动力轮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线长度与横杆上滑轨长度相同,连接线长度大于横杆与车辆顶部之间的距离。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杆涂覆有荧光材料。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的充电桩具有车位守护功能,车辆未进车位时,充电桩本体和挡杆吊设在车位上方,不仅不占用车位的停车位置,而且保证未录入车牌信息的车辆不能进入。第二,本技术的充电桩具有车位守护功能,车辆入位时,车牌识别模块中的红外传感器捕捉到车辆信息,并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打开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摄像头拍摄车牌信息并传送至车牌识别处理器进行分析比对,比对成功后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控制动力轮移动并带动挡杆上移,车辆进入。整个流程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力操作。第三,本技术的充电桩具有车位守护功能,挡杆与充电桩之间通过连接线简单连接,充电桩的前后移动即实现挡杆的上下移动。挡杆的移动完全不需要其他外部能量输入,节约了能源。第四,本技术的充电桩具有车位守护功能,挡杆上涂覆有荧光材料,可在晚上提醒驾驶员,防止车辆与挡杆发生碰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智能控制电路模块的连接关系图;图中标记:1、充电桩本体,2、横杆,201、滑轨,3、固定件,301、滑轮,4、挡杆,401、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带有滑轨201的横杆2、固定件3、带有连接线401的挡杆4和压力传感器模块,所述横杆2延车位长度方向设置在车位上方,充电桩本体1上侧面设置有动力轮,动力轮卡设在横杆2两侧的滑轨201内,滑轨201和动力轮的设置方便充电桩本体1在车位上方的移动;固定件3设置在横杆2的前端未设滑轨201处,固定件3上设置有滑轮301,所述连接线401绕过滑轮301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挡杆4与充电桩本体1之间通过连接线401简单连接,在无其他外部动力的前提下即可实现挡杆4的上下移动,节省了能源。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警报器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入端与车牌识别模块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车牌识别模块包括摄像头、车牌识别处理器和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来检测是否有车辆进入或开出车位区域;车牌识别处理器用来分析比对是否为目标车辆,车牌识别处理器信号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模块连接,红外传感器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与动力轮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延每条车位划线的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模块电性连接,当车辆压到车位划线上时,压力传感器模块将信息发送至警报器模块,警报器发出警报。当车辆进入车位时,红外传感器捕捉信息,并将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器模块,整个系统打开;车牌识别模块中的高清摄像头拍摄车牌信息并传送至车牌识别处理器进行分析比对,比对成功后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控制动力轮移动,充电桩本体1的移动带动挡杆4上移,车辆进入。在车辆进入车位压到位于车位划线中部的压力传感器模块时,压力传感器模块将信息发送至警报器模块,警报器发出警报,提醒本车位内车辆驾驶员或相临车位内车辆驾驶员移动车辆。在车辆驶出车位后,红外传感器捕捉信息,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控制动力轮前移,此时挡杆4下落至车位底面与横杆2之间,防止其他车辆进入,车主在晚上驾车进入车位时,挡杆上涂覆有荧光材料,以提醒车主。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带有滑轨(201)的横杆(2)、固定件(3)、带有连接线(401)的挡杆(4)和压力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延车位长度方向设置在车位上方,充电桩本体(1)上侧面设置有动力轮,动力轮卡设在横杆(2)两侧的滑轨(201)内;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横杆(2)前端,固定件(3)上设置有滑轮(301),所述连接线(401)绕过滑轮(301)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警报器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入端与车牌识别模块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出端与动力轮控制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模块延每条车位划线的中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模块与警报器模块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车位守护功能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带有滑轨(201)的横杆(2)、固定件(3)、带有连接线(401)的挡杆(4)和压力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延车位长度方向设置在车位上方,充电桩本体(1)上侧面设置有动力轮,动力轮卡设在横杆(2)两侧的滑轨(201)内;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横杆(2)前端,固定件(3)上设置有滑轮(301),所述连接线(401)绕过滑轮(301)固定在充电桩本体(1)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包括车牌识别模块、中央处理器模块和警报器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入端与车牌识别模块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出端与动力轮控制器连接;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豪张超宗长波于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水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