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连接部位的一侧形成枢接部,另一侧形成调节部,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于该枢接部一侧通过一连接轴枢接,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边缘设有若干周缘平滑的棘齿,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通过一转轴枢设有一调节片,该调节片两侧形成互成一定夹角的棘爪和拉手,该棘爪与前述棘齿间的棘齿槽配合,每一棘齿槽形成一与该棘爪的端部抵触的压紧边和一与该棘爪的内侧缘抵触的推动边,该拉手通过一拉簧与第二连接臂连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方便,且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可以实现互相完全折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铰链,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调节折角大小的折叠铰链。
技术介绍
可调节折角大小的折叠铰链常用于椅或沙发的靠背和椅面之间的可调式转动连接,也用于其它需要进行调节的可转动连接。中国专利98229005.5号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棘轮式铰链,包括含空心槽的外锁体、穿过外锁体空心槽而固定在外锁体上的支撑轴,内锁体含空心棘轮齿板的一端伸入外锁体空心槽中且铰接在支撑轴上,含撞击部和限位部的回位舌位于空心棘轮齿板的空心槽中且铰接在支撑轴上,置于外锁体中的与空心棘轮齿板上的棘齿配合的棘爪的一端铰接在外锁体上的棘爪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棘爪轴和棘爪上。弹簧使棘爪压紧配合于棘轮齿板上,当外锁体和内锁体相对折叠时,棘爪可相对于棘轮齿板上的棘齿滑动,相反,当外锁体和内锁体相对伸展时,棘爪卡合于棘轮齿板上而不能滑动,只有通过扳动回位舌,使棘爪脱离棘轮齿板,才能使外锁体和内锁体相对伸展。上述途棘轮式铰链需要回位舌配合才能伸展,因此其结构较为复杂,装配也较为麻烦,并且,由于回位舌的存在,外锁体和内锁体之间无法完全折靠在一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棘轮式铰链结构复杂、装配麻烦,并且被折叠的两部分无法完全折靠在一起的缺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连接部位的一侧形成枢接部,另一侧形成调节部,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与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该枢接部一侧通过一连接轴枢接,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边缘设有若干周缘平滑的棘齿,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通过一转轴枢设有一调节片,该调节片两侧形成互成一定夹角的棘爪和拉手,该夹角的弯折方向与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折叠方向相对应,该棘爪与前述棘齿间的棘齿槽配合,每一棘齿槽形成一与该棘爪的端部抵触的压紧边和一与该棘爪的内侧缘抵触的推动边,该拉手通过一拉簧与第二连接臂连接。该拉簧拉紧调节片的拉手,使棘爪配合于棘齿槽中,若对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施加使其向折叠方向转动的力,则棘齿槽的推动边推动棘爪克服拉簧的拉力转动而滑入下一棘齿槽中;若对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施加使其向伸展方向转动的力,则棘齿槽的压紧边向棘爪的端面施力,该压紧力通过棘爪的转轴,不会使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发生相对转动,若要实现伸展动作,对调节片施力,使其棘爪脱离棘齿槽。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其第一连接臂于调节部一侧靠近棘齿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一用于抵触所述棘爪外侧缘、以限制第二连接臂继续相对第一连接臂转动的限位口。当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成一直线时,棘爪的外侧缘抵触于该限位口中,此时若对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施加使其向伸展方向转动的力,则该限位口压紧于该棘爪的外侧缘,受其转轴的限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无法相对转动。前述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其第二连接臂于调节部一侧的侧缘延伸形成一凸耳,所述的拉簧连接于所述调节片拉手与该凸耳之间。前述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还包括一侧盖,该侧盖包括一体成形的固定臂和盖板,该固定臂固定于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之间的连接轴和所述调节片的转轴上,该盖板覆盖于所述调节片的拉手、拉簧及凸耳外侧。前述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靠调节部一侧的侧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上均设有固定孔。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方便;二,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可以实现互相完全折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处于完全伸展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完全伸展状态并且去除侧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状态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状态一去除侧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折叠状态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折叠状态二去除侧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侧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调节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一连接臂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1至图6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该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连接部位的一侧形成枢接部10,另一侧形成调节部20。该枢接部10向外凸出,第一连接臂1的连接端与第二连接臂2的连接端于该枢接部10一侧通过一连接轴3枢接。参照图9,第一连接臂1的连接端于调节部20一侧边缘设有三个周缘平滑的棘齿11,三棘齿11之间形成两棘齿槽12,每一棘齿槽12两侧分别形成一压紧边121和一推动边122。第二连接臂2的连接端于调节部20一侧通过一转轴43枢设有一调节片4,参照图8,该调节片4两侧形成互成一定夹角的棘爪41和拉手42,该夹角的弯折方向与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的折叠方向相对应,该棘爪41与前述棘齿11间的棘齿槽12配合,棘齿槽12的压紧边121与该棘爪41的端部抵触,推动边122与该棘爪41的内侧缘抵触的。第二连接臂2于调节部20一侧的侧缘延伸形成一凸耳21,所述调节片4的拉手42与该凸耳21之间通过一拉簧5连接。第一连接臂1于调节部20一侧靠近棘齿11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一用于抵触所述棘爪41外侧缘、以限制第二连接臂2继续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的限位口13。另外还包括一侧盖5,参照图7,该侧盖包括一体成形的固定臂51和盖板52,该固定臂51固定于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之间的连接轴3和所述调节片4的转轴43上,该盖板52覆盖于所述调节片4的拉手42、拉簧5及凸耳21外侧。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靠调节部20一侧的侧缘延伸分别形成第一固定片14和第二固定片22,第一固定片14和第二固定片22上分别设有固定孔140、220,第一固定片14和第二固定片22用于与使用该铰链的两部分固定。该拉簧5拉紧调节片4的拉手42,使棘爪41配合于棘齿槽12中,若对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施加使其向折叠方向转动的力,则棘齿槽12的推动边122推动棘爪41克服拉簧5的拉力转动而滑入下一棘齿槽12中;若对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施加使其向伸展方向转动的力,则棘齿槽12的压紧边121向棘爪41的端面施力,该压紧力通过棘爪41的转轴43,不会使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发生相对转动,若要实现伸展动作,对调节片4施力,使其棘爪41脱离棘齿槽12。当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成一直线时,棘爪41的外侧缘抵触于该限位口13中,此时若对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施加使其向伸展方向转动的力,则该限位口13压紧于该棘爪41的外侧缘,受其转轴43的限制,第一连接臂1和第二连接臂2无法相对转动。图1至图6显示了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的该铰链的三种状态,图1和图2显示了铰链处于完全伸展状态,图3至图6则显示了铰链的两种折叠状态,在该两种折叠状态中,棘爪41分别配合于两个棘齿槽12中。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调节折角的折叠铰链,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连接部位的一侧形成枢接部,另一侧形成调节部,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与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该枢接部一侧通过一连接轴枢接,第一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边缘设有若干周缘平滑的棘齿,第二连接臂的连接端于调节部一侧通过一转轴枢设有一调节片,该调节片两侧形成互成一定夹角的棘爪和拉手,该夹角的弯折方向与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的折叠方向相对应,该棘爪与前述棘齿间的棘齿槽配合,每一棘齿槽形成一与该棘爪的端部抵触的压紧边和一与该棘爪的内侧缘抵触的推动边,该拉手通过一拉簧与第二连接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鹭浩,
申请(专利权)人:冷鹭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