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及其训练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70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及其训练方法,包括足底支撑托、小腿支撑托、驱动装置,其中: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上。本新型所公开的这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在患者康复早期就可介入治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该装置的开关,可控性非常强;并可达到预防和改善跟腱挛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踝关节被动运动和预防、改善跟腱挛缩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康复的期望值随之升高,这就要求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但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仍不能满足康复治疗实际的需要,因此就需要能尽可能达到康复治疗师技术水平的辅助装置。由于脑血管疾病、脊髓病变、骨折等均可能引起患者跟腱挛缩,导致踝关节不能维持其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而踝关节的正常运动是达到正常步行功能的前提,因此保证踝关节的正常功能状态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治疗师在患者卧床期仍采用手法牵伸跟腱以及被动关节活动,并且缺少对小腿和足背等相关部位的肌肉进行相应治疗,这样既不能得到最佳的牵伸,还会降低治疗师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目前手法牵伸的劣势,提高治疗师的工作效率,让患者得到高效的踝关节康复治疗,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即可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踝关节屈伸运动,又可预防和改善患者的跟腱挛缩,还能同步刺激患者小腿和足背部位的肌肉的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包括足底支撑托、小腿支撑托、驱动装置,其中: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上。进一步的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还包括肢体刺激带,所述肢体刺激带,由足底支撑托上固定的足扣带和小腿支撑托上固定的小腿扣带将肢体刺激袋固定在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上,肢体刺激带上固定振动产生器。进一步的所述肢体刺激袋内表面由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状凸起组成,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外表面边缘有魔术贴固定带。进一步的所述振动产生器为带有偏振轮的高速电机,电机通过导线和电源接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低速步进电机。进一步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者为仰卧位或者坐位,穿戴好肢体刺激带,并将肢体刺激带上的魔术贴固定带固定好,再将足底支撑托上的足扣带和小腿支撑托上的小腿扣带调节到合适位置;步骤二:开启驱动装置,牵引线带动底支撑托抬起一定角度并维持一定时间,设置为三档,一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0°、跖屈1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二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5°、跖屈2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三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20°、跖屈30°,每个方向维持10秒。步骤三:开启振动产生器,肢体刺激带内表面的点状凸起将发生振动,对患者形成刺激按摩。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这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对患者脚部进行背伸、跖屈训练,通过肢体刺激带的振动对患者进行刺激按摩,肢体刺激带的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避开敏感区防止诱发患者肌张力增高。本装置在患者康复早期卧床时就可介入治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该装置的开关,可控性非常强。并可达到预防和改善跟腱挛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内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外侧视图。图中:1-转轴、2-足底支撑托、3-小腿支撑托、4-足扣带、5-小腿扣带、6-电机轴、7-驱动装置、8-电源接口-、9-肢体刺激带、10-点状凸起、11-魔术贴固定带、12-牵引线、13-振动产生器、14-大齿轮、15-收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包括足底支撑托、小腿支撑托、驱动装置,其中: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低速步进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所述低速步进电机的电机轴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上。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机由单片机控制,可以是51系列单片机或stm32系列单片机,由单片机和电机电性连接构成最小系统进行精准控制,此连接控制方式为单片机教学的基本内容属于常规现有技术,系统中的电力来源于外接电源,外接电源连通到电源接口8,系统中电机,单片机和电源接口电性连通。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还包括肢体刺激带,所述肢体刺激带,由足底支撑托上固定的足扣带和小腿支撑托上固定的小腿扣带将肢体刺激袋固定在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上,肢体刺激带上固定振动产生器。振动产生器为带有偏振轮的高速电机,电机通过导线和电源接口连通。肢体刺激袋内表面由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状凸起组成,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外表面边缘有魔术贴固定带。肢体刺激带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因患者足底脚心处敏感,避开此敏感区可防止诱发患者肌张力的增高。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患者可为仰卧位、坐位,穿戴好肢体刺激带9,并将肢体刺激带9上的魔术贴固定带11固定好,再将足底支撑托2上的足扣带4和小腿支撑托3上的小腿扣带5调节到合适位置;开启驱动装置7上面的低速步进电机时,步进电机转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收线,牵引线带动底支撑托抬起一定角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以达到训练作用。设置为三档,一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0°、跖屈1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二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15°、跖屈20°,每个方向维持10秒;三档:足底支撑托使踝关节背伸20°、跖屈30°,每个方向维持10秒。开启振动产生器13时,肢体刺激带9内表面的点状凸起10将发生振动。对患者形成刺激按摩。患者可根据康复需求有选择的启动相应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包括足底支撑托(2)、小腿支撑托(3)、驱动装置(7),其特征在于: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12),所述电机的电机轴(6)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14)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2)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包括足底支撑托(2)、小腿支撑托(3)、驱动装置(7),其特征在于: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通过转轴(1)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小腿支撑托上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变速齿轮,牵引线(12),所述电机的电机轴(6)和变速齿轮的大齿轮(14)齿接,牵引线一端固定连接足底支撑托(2)一端固定在变速齿轮中心收线圈(1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肢体刺激带,所述肢体刺激带,由足底支撑托上固定的足扣带(4)和小腿支撑托上固定的小腿扣带(5)将肢体刺激袋固定在足底支撑托和小腿支撑托上,肢体刺激带上固定振动产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踝关节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刺激袋内表面由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状凸起组成,足底部内表面处无点状凸起,外表面边缘有魔术贴固定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踝关节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素慧王紫璇赵雅宁邢力永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