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转轴和松紧带,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底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二固定环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壳体、挡片、第二转轴和扳手,所述挡片底端与齿条卡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侧壁固定连接有松紧带,上方所述松紧带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正下方设有粘接带,所述固定带正下方设有药贴,本装置可以对药贴进行更好的定位,且可以循环使用,对人体亲和无刺激,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
技术介绍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对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中药贴结构都是药贴与胶贴相组合,对人体部位进行敷贴,然而这种方式由于结构上的缺陷,随着粘贴时间变长,药贴位置容易造成偏移,胶贴的方式不能很好的对药贴进行固定,且这种中药贴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不能循环使用,提高了成本,并且在揭下药贴时由于胶贴粘性较强,容易撕扯皮肤和毛发,非常痛苦,降低使用体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第一转轴和松紧带,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底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二固定环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所述齿条通过锁紧装置与第二固定环连接,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壳体、挡片、第二转轴和扳手,所述第二固定环顶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左端与壳体连通,所述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壳体内部的挡片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扳手与第二转轴穿出壳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片底端与齿条卡接,所述挡片右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顶端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顶端固定连接在壳体内侧顶端,所述套筒和套杆外侧还设有弹簧;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侧壁固定连接有松紧带,上方所述松紧带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所述魔术贴正下方设有粘接带,所述固定带正下方设有药贴。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形状为C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为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左右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齿条的边宽小于收纳槽开口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锁紧装置改变了中药贴传统的采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上药的方式,利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卡紧的方式将药贴固定在腿部或手臂上,设置的锁紧装置方便调节松紧度,更好的固定,保证药贴位置不会便宜;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固定带、魔术贴和粘接带配合可以很好的对药贴进行固定,方便对敷药位置进行定位,且不需要用胶贴粘在身体上,对人体更加亲和,避免了传统中药贴取下不方便,容易粘贴到毛发造成疼痛;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松紧带具有更好的透气性,有利于提高药贴上药效果,且可以对不同的药贴都能进行固定上药,可以长期使用,避免了传统药贴一次性上药的缺陷,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松紧带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固定环、2-第二固定环、3-第一转轴、4-锁紧装置、401-壳体、5-齿条、6-挡片、7-第二转轴、8-扳手、9-套筒、10-套杆、11-弹簧、12-松紧带、13-固定带、14-魔术贴、15-粘接带、16-药贴、a-收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第一转轴3和松紧带12,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底端通过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1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5,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4,所述齿条5通过锁紧装置4与第二固定环2连接,所述锁紧装置4包括壳体401、挡片6、第二转轴7和扳手8,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开设有收纳槽a,所述收纳槽a左端与壳体401连通,所述壳体40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壳体401内部的挡片6与第二转轴7转动连接,所述扳手8与第二转轴7穿出壳体40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片6底端与齿条5卡接,所述挡片6右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0,所述套杆10顶端滑动连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顶端固定连接在壳体401内侧顶端,所述套筒9和套杆10外侧还设有弹簧11;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侧壁固定连接有松紧带12,上方所述松紧带12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3,所述固定带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4,所述魔术贴14正下方设有粘接带15,所述固定带13正下方设有药贴16。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的形状为C形,有利于对人体手臂或者腿部进行卡紧,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为左右对称设置,可以对松紧带12进行固定,也有利于对上下锁紧口进行不同程度的收紧,所述固定带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为左右对称设置,固定带13可以对药贴16进行固定,对人体皮肤更加亲和,所述齿条5的边宽小于收纳槽a开口大小,收纳槽a用于对齿条5的收纳。工作流程:将中草药制剂涂在药贴16中央,然后将药贴16放在固定带13下方,左右两个固定带13通过魔术贴14合粘接带15将药贴16固定在松紧带12表面,然后将药贴16对准手臂或者腿部敷药的位置,将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通过锁紧装置4进行锁紧,由于第一固定环1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5,随着齿条5慢慢伸入壳体401到达收纳槽a后,装置收紧,从而将药贴16更好的进行定位,避免药贴16随着运动位置发生改变,由于挡片6与齿条5卡接,防止齿条5回位,将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锁紧,当需要将药贴16卸下时,通过将扳手8向下扳动,挡片6绕第二转轴7向上转动,从而将齿条5回位将第一固定环1与第二固定环2分离,非常方便,安装拆卸方便,对人体刺激性小,提升了使用体验,重新对药贴16进行上药即可再次敷药,可以多次利用,节省了大量的资源,降低了成本,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值得推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第一转轴(3)和松紧带(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底端通过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1)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5),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4),所述齿条(5)通过锁紧装置(4)与第二固定环(2)连接,所述锁紧装置(4)包括壳体(401)、挡片(6)、第二转轴(7)和扳手(8),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开设有收纳槽(a),所述收纳槽(a)左端与壳体(401)连通,所述壳体(401)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壳体(401)内部的挡片(6)与第二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扳手(8)与第二转轴(7)穿出壳体(40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片(6)底端与齿条(5)卡接,所述挡片(6)右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0),所述套杆(10)顶端滑动连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顶端固定连接在壳体(401)内侧顶端,所述套筒(9)和套杆(10)外侧还设有弹簧(11);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侧壁固定连接有松紧带(12),上方所述松紧带(12)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带(13),所述固定带(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4),所述魔术贴(14)正下方设有粘接带(15),所述固定带(13)正下方设有药贴(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中药贴,包括第一固定环(1)、第二固定环(2)、第一转轴(3)和松紧带(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和第二固定环(2)底端通过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1)顶端固定连接有齿条(5),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固定连接有锁紧装置(4),所述齿条(5)通过锁紧装置(4)与第二固定环(2)连接,所述锁紧装置(4)包括壳体(401)、挡片(6)、第二转轴(7)和扳手(8),所述第二固定环(2)顶端开设有收纳槽(a),所述收纳槽(a)左端与壳体(401)连通,所述壳体(401)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7),所述壳体(401)内部的挡片(6)与第二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扳手(8)与第二转轴(7)穿出壳体(40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挡片(6)底端与齿条(5)卡接,所述挡片(6)右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0),所述套杆(10)顶端滑动连接有套筒(9),所述套筒(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李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