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调度算法。
技术介绍
海洋是人类维持生存繁衍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开发利用海洋的热潮正在全球兴起。水下传感器网络能够为促进海洋环境管理、资源保护、灾害监测、海上生产作业和海洋军事等提供更好的技术设备和信息平台,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工业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在水下环境中,节点能量有限且很难更换电池,若是节点能量耗尽将会造成网络覆盖漏洞,甚至出现局部网络瘫痪,大大影响网络性能。因此设计一种高覆盖、高连通、低能耗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模型完成海洋环境采样工作,传感器节点采用三维布尔感知模型,传感器节点ni的感知模型为一个以该点坐标(xi,yi,zi)为球心,以感知半径rs为半径的球体;传感器节点布放时是一层一层地布放,首先在水底随机布放节点,然后通过浮标将传感器推向水面,第一次绳长为重复上述动作,第n次绳长调节为其中m表示监测区域的高度;步骤2:分析传感器各部分能耗大小情况,确定能耗模型;传感器能耗主要在感知模块、计算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会消耗大部分的能量,通常分为发送、接收、空闲和睡眠四种状态;其中发送能耗最大,接收和空闲能耗适中,而睡眠能耗最小;因此,能耗模型只考虑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空闲状态时的能耗;发送数据能耗:假设传感器节 ...
【技术保护点】
1.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模型完成海洋环境采样工作,传感器节点采用三维布尔感知模型;传感器节点布放时是一层一层地布放,首先在水底随机布放节点,然后通过浮标将传感器推向水面,第一次绳长为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三维水下传感器网络模型完成海洋环境采样工作,传感器节点采用三维布尔感知模型;传感器节点布放时是一层一层地布放,首先在水底随机布放节点,然后通过浮标将传感器推向水面,第一次绳长为重复上述动作,第n次绳长调节为其中m表示监测区域的高度;步骤2:分析传感器各部分能耗大小情况,确定能耗模型;步骤3:在监控区域上建立三维坐标系;以监测的三维区域的左下角顶点作为原点,建立监控区域的三维坐标系;步骤4:运用三维密集网络的拓扑模型,将整个三维空间划分为多个相同的虚拟组成单元,使得任意时刻,每个虚拟单元中都存在一个活动节点;步骤5:根据集群休眠调度算法的相关定义及数学公式来确定分割单元和集群的大小,确定节点等级和感知半径,并设置休眠时间和信息表;步骤6:根据确定好的信息,实现集群休眠唤醒调度算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传感器能耗主要在感知模块、计算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会消耗大部分的能量,通常分为发送、接收、空闲和睡眠四种状态;其中发送能耗最大,接收和空闲能耗适中,而睡眠能耗最小;因此,能耗模型只考虑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空闲状态时的能耗;发送数据能耗:假设传感器节点能够正常接收1bit数据的最低功率为Pmin,随着传输距离D变化的功率衰减函数为A(D),与衰减系数α、传输距离D和水声信道传输模型有关:A(D)=αD·Dk式中,k表示水声信道传输类型参数;通常情况下,衰减系数α与吸收系数α(f)直接相关:而吸收系数α(f)只与水声信号频率f相关:因此在浅水区域把Lbit的数据发送到相距d米处的另一个节点能耗为:Es=L·Pmin·A(d)接收数据能耗接收数据能耗与数据包大小和接收1bit数据时的耗能有关,通常用常数Ee表示节点接收1bit数据时所耗费的能量,因此接收Lbit数据时的能耗为Er=L·Ee;空闲时能耗空闲状态时节点的能耗与等待时间有关;假设在单位时间内传感器节点监听信道所要消耗的能量是一个常数Em,因此空闲时长为tw秒时,传感器的能耗情况为El=tw·E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三维拓扑控制的集群休眠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方法为:步骤5.1:进行相关定义:定义1:覆盖率Cr: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是指传感器节点感知范围V1,V2,…,Vn的交集与监控区域体积VA的比值,即定义2:分割单元:目标三维区域A可以被分割为若干个相同的多面体Polytope,则本发明中将立方体作为分割单元;定义3:集群:立方体分割单元与其26个一级物理邻接单元组成的立方体称为集群;定义4:节点编号ID0:使用节点在监控区域的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x,y,z)作为节点的编号,记为IDo=(x,y,z);定义5:分割单元编号ID1:每一个分割单元设置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即分割单元编号ID1=(i,j,k),其中i代表分割单元所处的行数,j代表分割单元所处的列数,k代表分割单元所处的层数;所以每一个编号为(i,j,k)的分割立方体的坐标范围为:因此,节点可以通过ID0得到所在分割单元的编号:定义6:集群编号ID2:每一个集群设置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即集群编号ID2=(a,b,c);则该集群的坐标范围为:因此,节点可以通过ID0得到所在集群的编号:定义7:节点等级Rank:根据节点在分割单元内的位置信息划分节点的级别,记为节点等级Rank;定义8:通信半径rc:传感器节点的通信范围与感知范围相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波,谭小波,张林丛,付立冬,魏宣任,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