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680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所述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转轴、固定件、导磁套和磁钢,所述磁钢外套设有不锈钢套,所述固定件设置为L型,其与转轴固定连接的一端构成连接端,另一端与不锈钢套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端,所述不锈钢套相对密封端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圆形片状且其中心开设有用于套设在连接端上的通孔,不锈钢套套设在磁钢外,实现了对于不锈钢套的两端密封,也就完成了对于不锈钢套和直流无刷水泵转子的密封,连接简单方便,无需额外的焊接工序,降低了连接的工艺要求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
本技术涉及直流无刷水泵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
技术介绍
屏蔽水泵转子的磁钢如果采用钕铁硼材质,必须做好防锈、防腐处理,目前常见的处理办法是对转子磁钢表面包塑,如果用包塑的方法密封,那么转子的外径就会增大至1mm,从而增加了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即转子磁钢定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这样就会损耗掉无刷电机的一部分效率;还有一种处理办法,用不锈钢套将转子外表面隔离,通过两边焊接将其转子磁钢密封,由于不锈钢套壁厚一般0.2mm,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很小,这样对电机效率影响不大,但是这种焊接工艺复杂,对焊接质量要求高,一般的焊接工序无法保证其密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简单的直流无刷水泵转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所述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转轴、固定件、导磁套和磁钢,所述磁钢外套设有不锈钢套,所述固定件设置为L型,其与转轴固定连接的一端构成连接端,另一端与不锈钢套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端,所述不锈钢套相对密封端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圆形片状且其中心开设有用于套设在连接端上的通孔,所述密封端与不锈钢套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堵头与不锈钢套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密封堵头与连接端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套套设在磁钢外,不锈钢套一端与固定件的密封端密封连接,同时在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保证了不锈钢套与密封端连接的密封性,密封堵头与不锈钢套密封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同时密封堵头上的通孔与连接端的连接处也设有第三密封圈,实现了对于不锈钢套的两端密封,也就完成了对于不锈钢套和直流无刷水泵转子的密封,连接简单方便,无需额外的焊接工序,降低了连接的工艺要求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堵头相对导磁套的一侧设置为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密封堵头的外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三凹槽与密封堵头的内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二密封圈置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密封圈置于第三凹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端相对磁钢的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密封端的外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一密封圈置于第一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堵头的密封端面上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密封端上开设有第三凹槽,凹槽的开设则方便在其中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进行连接,连接快捷有效,同时增加了各连接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堵头与不锈钢套过盈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堵头与连接端过盈配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端与不锈钢套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连接之间的过盈配合保证其连接处的有效性和密封性,从而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保证了不锈钢套对于直流无刷水泵转子的防锈功能,有效延长了直流无刷水泵转子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与固定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注塑成型工艺简单,同时保证了固定件与转轴之间不会出现渗水等情况从而影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直流无刷水泵转子;2、转轴;3、固定件;4、导磁套;5、磁钢;31、连接端;32、密封端;7、不锈钢套;8、密封堵头;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第三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所述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转轴2、固定件3、导磁套4和磁钢5,所述磁钢5外套设有不锈钢套7,所述转轴2与固定件3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一体注塑成型工艺简单,同时保证了固定件3与转轴2之间不会出现渗水等情况从而影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的使用寿命,所述固定件3设置为L型,其与转轴2固定连接的一端构成连接端31,另一端与不锈钢套7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端32,所述密封端32与不锈钢套7过盈配合,所述不锈钢套7相对密封端3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堵头8,所述密封堵头8与不锈钢套7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堵头8为圆形片状且其中心开设有用于套设在连接端31上的通孔,所述密封堵头8与连接端31过盈配合,所述密封端32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9,所述密封堵头8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密封堵头8与连接端31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11。不锈钢套7套设在磁钢5外,不锈钢套7一端与固定件3的密封端32密封连接,同时在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9,保证了不锈钢套7与密封端32连接的密封性,密封堵头8与不锈钢套7密封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0,同时密封堵头8上的通孔与连接端31的连接处也设有第三密封圈11,实现了对于不锈钢套7的两端密封,也就完成了对于不锈钢套7和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的密封,连接简单方便,无需额外的焊接工序,降低了连接的工艺要求也就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密封堵头8相对导磁套4的一侧设置为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密封堵头8的外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三凹槽与密封堵头8的内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二密封圈10置于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密封圈11置于第三凹槽内,所述密封端32相对磁钢5的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密封端32的外圆周面相通,所述第一密封圈9置于第一凹槽内。在密封堵头8的密封端面上开设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密封端32上开设有第三凹槽,凹槽的开设则方便在其中设置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和第三密封圈11进行连接,连接快捷有效,同时增加了各连接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各连接之间的过盈配合保证其连接处的有效性和密封性,从而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密封防水性能,保证了不锈钢套7对于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的防锈功能,有效延长了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所述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转轴(2)、固定件(3)、导磁套(4)和磁钢(5),所述磁钢(5)外套设有不锈钢套(7),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3)设置为L型,其与转轴(2)固定连接的一端构成连接端(31),另一端与不锈钢套(7)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端(32),所述不锈钢套(7)相对密封端(3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堵头(8),所述密封堵头(8)为圆形片状且其中心开设有用于套设在连接端(31)上的通孔,所述密封端(32)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9),所述密封堵头(8)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密封堵头(8)与连接端(31)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无刷水泵转子,所述直流无刷水泵转子(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转轴(2)、固定件(3)、导磁套(4)和磁钢(5),所述磁钢(5)外套设有不锈钢套(7),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3)设置为L型,其与转轴(2)固定连接的一端构成连接端(31),另一端与不锈钢套(7)密封连接构成密封端(32),所述不锈钢套(7)相对密封端(3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密封堵头(8),所述密封堵头(8)为圆形片状且其中心开设有用于套设在连接端(31)上的通孔,所述密封端(32)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9),所述密封堵头(8)与不锈钢套(7)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密封堵头(8)与连接端(31)连接处设有第三密封圈(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水泵转子,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堵头(8)相对导磁套(4)的一侧设置为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迪卡奔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