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29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所述的导风圈包括导风圈底板、导风圈顶板,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呈弧形,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与导风圈底板连接,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设置限位部,在所述限位部的中心处设置进风口,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垂直设置,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之间存在高度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降低整个天花机的整体装配厚度,便于装配,强度较高,不易变形,具有极高的连接稳定性。

A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Cei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eiling air guide ring and an air conditioner. The air guide ring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of the air guide ring and a top plate of the air guide ring.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air guide ring and the top plate of the air guide ring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guide plate, which is curved and one end of the gu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guide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limit part, and an air inlet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limit part.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guide ring is parallel to the top plate of the guide ring. The first connection plate, the second connection plate and the top plate of the guide ring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re is a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guide ring and the top plate of the guide ring. The air guide ring and air conditioner of the ceiling reduces the overall assembly thickness of the whole ceiling machine, is easy to assemble, has high strength, is not easy to deform, and has extremely high connection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天花机空调又称天井机或吸顶式、嵌入式空调,其一般大量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机身轻而薄,例如,制冷量5000W的两匹天花机,其主机厚度仅为19厘米,当安装于天花板内时,不占室内空间,因此,非常适合家庭和办公场所使用。天花机空调具有全自动运转、四方向送风及三段风向设定、循环风量强劲的特点,凉爽(温暖)直达房间每一个角落,即使天花板高度超过标准层高,凉爽(温暖)也可直达地面。现有的天花机一般采用中间进风、四周出风的风道结构,进风口根据结构和功能的设定,要同时满足四个出风口的出风要求,并且伴随着,空调的功率越来越高,如何减小天花机的整体体积,降低天花机的厚度,并且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如何减小进风口体积,并且满足出风口出风效果的要求,是当前技术人员要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620993587.5、专利名称为天花机的回风面板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花机的回风面板,该设置通过采用多条竖筋和多条横筋交织成多个单元格的矩形单元的回风格栅,在每个单元格内设有相互交叉的两条对角线筋,以提高回风面板的强度,增大回风量。但是,该种结构的导风圈的进风效率较低,自然风在风扇叶轮作用下进入面框内部容易形成紊流,影响出风效率,且出风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及空调器,以降低天花机的整体厚度,提高天花机的适用性,并且保证出风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花机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导风圈底板、导风圈顶板,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呈弧形,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与导风圈底板连接,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设置限位部,在所述限位部的中心处设置进风口,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平行状,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垂直设置,所述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之间存在高度差。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顶板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整体呈矩形设置,第三支撑部整体呈弧形设置,第二支撑部被配置为将第一支撑部与第三支撑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底板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被配置为与接水盘的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顶板上设置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被配置为与接水盘的第二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至少各设置两个。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底板的边沿处设置第一沿板,所述第一沿板设置在导风圈底板上远离导风圈顶板的一侧,在导风圈顶板的边沿处设置外沿板装置,外沿板装置设置在导风圈顶板上靠近导风圈底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底板上设置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第二连接孔的周围,第二加强筋呈半开弧形设置,第二加强筋的开口与第一沿板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顶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第三连接孔的周围,所述第三加强筋一端与导风圈顶板上的外沿板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纵向加劲肋、第一横向加劲肋,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与第一横向加劲肋呈垂直状的横纵交错状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交叉状设置的加劲肋;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纵向加劲肋、第二横向加劲肋,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与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呈垂直状的横纵交错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置有斜向加劲肋,所述斜向加劲肋能够与部分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所述第二横向加劲肋交叉或者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第一加强槽;所述第三支撑部上设置第二加强槽,所述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槽均为贯穿槽,所述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槽设置能够设置在所述导风圈顶板的主体板上,或者设置在横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斜向加劲肋上或者其结合处中的一处或者多处,所述第一加强槽、第二加强槽为圆形、槽型、星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设置在导风圈顶板上靠近导风圈底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连接板并形成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环一端与第一限位环或者引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导风圈顶板远离导风圈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在连接处形成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圈底板的底面与导风圈顶板的底面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Hmm,以进风口的圆心为顶点,进风口的圆心到引导板的两端靠近导风圈底板的端点的连线形成的夹角为θ°,天花机单个出风口的舒适平衡参数为C,天花机单个出风口的舒适平衡参数为C与θ以及H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其中,C≥2,θ和H满足H+40<θ<H+115的关系。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导风圈底板与所述导风圈顶板之间存在高度差,便于降低整个天花机的整体装配厚度,提高天花机的通用性,弧形的引导板设置,并将第一连接板6与第二连接板7之间、导风圈底板1与限位部3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横截面渐变缩小的进风通道,避免自然风在进口处散逸,最终通过进风口进入,保证了天花机的风道的进风效果。(2)本技术所述的导风圈便于装配,加强筋、加劲肋以及沉降槽的设置,提高了导风圈的整体强度,连接稳定,便于装配,通过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形成的限位槽,提高了风扇吸气进风的效率,并且有效避免了回风。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含上述所述的导风圈。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导风圈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的第二视角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尺寸定义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风圈底板,2-引导板,3-限位部,301-第一限位环,302-第二限位环,303-限位槽,4-导风圈顶板,401-第一支撑部,402-第二支撑部,403-第三支撑部,5-进风口,6-第一连接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一加强筋,9-第一连接孔,10-第二连接孔,11-第一沿板,12-第二加强筋,13-第一纵向加劲肋,14-第一横向加劲肋,15-第一加强槽,16-第二沿板,17-第三连接孔,18-第三加强筋,19-第三沿板,20-第二纵向加劲肋,21-第二横向加劲肋,22-斜向加劲肋,23-第四沿板,24-第二加强槽,25-限位壁,26-螺钉柱,27-第三加劲肋,28-沉降槽,29-周向加劲肋,30-加强凸台,31-连接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包括导风圈底板(1)、导风圈顶板(4),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之间设置引导板(2),所述引导板(2)呈弧形,所述引导板(2)的一端与导风圈底板(1)连接,所述引导板(2)的另一端设置限位部(3),在所述限位部(3)的中心处设置进风口(5),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垂直设置,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之间存在高度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包括导风圈底板(1)、导风圈顶板(4),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7)之间设置引导板(2),所述引导板(2)呈弧形,所述引导板(2)的一端与导风圈底板(1)连接,所述引导板(2)的另一端设置限位部(3),在所述限位部(3)的中心处设置进风口(5),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垂直设置,所述导风圈底板(1)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之间存在高度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顶板(4)包括第一支撑部(401)、第二支撑部(402)以及第三支撑部(403),所述第一支撑部(401)整体呈矩形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403)整体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402)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撑部(401)与所述第三支撑部(403)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撑部(401)、第二支撑部(402)、第三支撑部(403)处在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底板(1)上设置第二连接孔(10),所述第二连接孔(10)用于与接水盘的第一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顶板(4)上设置第三连接孔(17),所述第三连接孔(17)用于与接水盘的第二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孔(10)、第三连接孔(17)至少各设置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圈底板(1)的边沿处设置第一沿板(11),所述第一沿板(11)设置在所述导风圈底板(1)上远离所述导风圈顶板(4)的一侧,在所述导风圈顶板(4)的边沿处设置外沿板装置,外沿板装置设置在所述导风圈顶板(4)上靠近所述导风圈底板(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机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底板(1)上设置第二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孔(10)的周围,所述第二加强筋(12)呈半开弧形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12)的开口与所述第一沿板(11)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顶板(4)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8),所述第三加强筋(18)设置在第三连接孔(17)的周围,所述第三加强筋(18)一端与所述导风圈顶板(4)上的外沿板装置固定连接。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意魏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