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包括一壳体活装有一第一可转动元件与一第二可转动元件,并于壳体内部于第一可转动元件与第二可转动元件之间活装一可滑移元件;第一可转动元件与第二可转动元件可被转动而分别定位于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当第二可转动元件由第一角位置被转动到第二角位置时可将可滑移元件由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第一可转动元件的第二位置,以限制第一可转动元件的转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一般家庭为了防盗需要常在门扉上装设有双重锁具,因此在门扉的安装上采用较为复杂的锁具也容易影响美观,且对于窃贼并无太大的防盗效果,况且,在门扉上装设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门锁装置,对防盗的安全性是不够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使其具有高安全性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使其可依照各种安全性的考虑与需求额外增设部份元件,即可形成不同要求的组合锁的组装。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包括一壳体,其内活装有一第一可转动元件,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壳体内还活装有一与第一可转动元件隔开设置的第二可转动元件,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在第一可转动元件与该第二可转动元件之间设置有一滑移元件;当该可滑移元件位于靠近该第二可转动元件的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可转动元件可被旋转操作而于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做转动;当该第二可转动元件被转动时,该第二可转动元件可推动该可滑移元件由该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该第一可转动元件的第二位置,以限制该第一可转动元件的转动角度。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可转动元件可连接一操作锁具的第一锁闩动作的曲柄。前述的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可转动元件可连接一操作锁具的第二锁闩动作的曲柄。前述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具有一柱体,其周围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第一面与第二面,且柱体连接具有一长方形体,在长方形体的周围形成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的第三面。前述的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可接受安装于壳体的一弹性元件的选择偏压。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可以提高锁具的安全性,可根据各种安全性的考虑与需求额外增设部份元件,即可形成不同要求的组合锁的组装。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壳体内部当可滑移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壳体内部当可滑移元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握持部与第一可转动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握持部与第二可转动元件的分解立体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首先其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第一具体实施例应用于锁具上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包括一壳体1,由一底板11与一侧板12所形成的中空腔室,其中底板11具有至少一对支持部13与一对由底板11直接弯折成形的支承部14及二对上下隔开设置的通孔15与二个上下隔开设置的孔16;一锁套7,可安装于门板9外侧,其具有一可供钥匙操作的曲柄71,以及一对螺杆72;一第一可转动元件2,活装于壳体1内,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一第二角位置,所述第一可转动元件2连接一可供旋转操作而配置于壳体1外部的握持部21,第一可转动元件2在它的外表面形成大致垂直的一对对应的第一面23与一对对应的第二面24,以接受安装于壳体1的支持部13的一弹性元件10的选择偏压,而在第一可转动元件2的轴向位具有一孔25,可供锁具的锁套7的曲柄71穿设,使第一可转动元件2可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皆能受弹性元件10的偏压而确实达到定位效果;一第二可转动元件3,活装于壳体1内,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一第二角位置,第二可转动元件3连接一可供旋转操作而配置于壳体1外部的握持部31,所述第二可转动元件3轴向位具有一孔36可连接一曲柄37,而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轴向位具有一呈方形的柱体,其周围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的第一面33与一对对应设置的第二面34,以接受安装于壳体1的支持部13的另一弹性元件10的选择偏压,使第二可转动元件3可以顺时钟方向或逆时钟方向旋转皆能受弹性元件10的偏压而确实达到定位效果,且柱体连接具有一长方形体,在长方形体的周围形成具有一对对应设置的第三面35;一可滑移元件4,可滑动的安装于壳体1的底板11与支承部14之间,可接受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旋转拨动而由纵向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纵向的第二位置一第一锁闩5,安装于门板9的孔中,并由螺丝53将其牢固于门板9上,而部份伸入通孔91(贯穿的孔)中,其具有一驱动部51及二个通孔52,驱动部51具有通孔,可供该锁套7的曲柄71的插入,并通过握持部21的转动,驱动该第一锁闩5的锁舌作伸出或撤收的移动。一第二锁闩6,安装于门板9的孔中,并由螺丝53将其牢固于门板9上,而部份伸入凹穴92(非贯穿的孔)中,其具有一驱动部61及二个通孔62,驱动部61具有通孔,可供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曲柄37的插入,并可通过握持部31被转动,以驱动第二锁栓闩6的锁舌作伸出或撤收的移动。一安装于壳体1上方的弹性元件10的两端分别邻靠于壳体1的支持部13而中央紧贴着第一可转动元件2的第一面23或第二面24,以提供第一可转动元件2弹性定位。另一安装的壳体1下方的弹性元件10的两端分别邻靠于壳体1的另一相对的支持部13而中央位紧贴着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第一面33或第二面34,以提供第二可转动元件3弹性定位。一盖板8位于壳体1与门板9之间,盖板8具有一对螺杆81与一个设置于两个螺杆81之间的第一通孔83;盖板8另具有一对第一通孔82与一个设置于两个第一通孔82间的第二通孔83以及上下设有螺丝孔85,二支螺杆81在安装时可分别穿过第二锁闩6的通孔62中,然后将二支螺钉84分别穿设盖板8上下方的螺丝孔85,而将其锁固于门板9之上,且盖板8的第一通孔82与穿设过第一锁闩5的通孔52的锁套7的螺杆71相对应,并可延伸对应于壳体1的第一通孔15,使该安装者可以以螺丝17将壳体1、盖板8、第一锁闩5、第二锁闩6、锁套7直接锁固安装定位于门板9之上。如图1与图2所示,当第二可转动元件3位于第一角位置时(组合锁的第二锁闩6呈开锁状态),此时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第一面33与可滑移元件4的第二端42相邻靠,而使可滑移元件4位于第一位置,而第一锁闩5位于撤收的状态(组合锁第一锁闩5呈开锁状态、第二锁闩6亦呈开锁状态)。如图1与图3所示,当旋转第一可转动元件2的握持部21,使第一可转动元件2从第一角位置转动到第二角位置时,第一可转动元件2可带动曲柄71转动,以驱动第一锁闩5的驱动部51,使第一锁闩5产生横向移位,此时第一锁闩5呈闭锁状态。当旋转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握持部31,使第二可转动元件3从第一角位置转动到第二角位置时,除了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曲柄37可拨动第二锁闩6的驱动部61,使第二锁闩6产生横向移位,第二锁闩6呈闭锁状态,而且第二可转动元件3会推动可滑移元件4移位到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可转动元件3的第三面35与可滑移元件4的第二端42相邻靠,此时可滑移元件4的第一端41靠近第一可转动元件2的第二面24,而阻碍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具的辅助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壳体,其内活装有一第一可转动元件,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壳体内还活装有一与第一可转动元件隔开设置的第二可转动元件,并可被转动而设定于一第一角位置或第二角位置;在第 一可转动元件与该第二可转动元件之间设置有一滑移元件;当该可滑移元件位于靠近该第二可转动元件的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可转动元件可被旋转操作而于第一角位置与第二角位置之间做转动;当该第二可转动元件被转动时,该第二可转动元件可推动该可滑移元件 由该第一位置移动到靠近该第一可转动元件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法,蔡坤臣,
申请(专利权)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