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门锁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0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侧开门锁紧机构,属于巡展车辆厢门的安全保护装置,用于将车辆侧门与车辆的边梁锁定。包括拉钩、设在车辆侧门底部,与设在车厢底梁上的由锁钩座、锁钩、连接头、拉杆调节座、拉杆、弹簧、拉簧构成的锁定装置钩配,而锁定装置与由锁紧油缸、大摇臂构成的液压装置连接。所述锁钩座于车厢底梁上并与拉钩对应,锁钩上端枢于锁钩座上,下端与拉钩配合,中部与连接头一端铰接,连接头另端与拉杆调节座固定,拉杆一端于拉杆调节座的腔体内,另端与液压装置连接,弹簧的二端支承于拉杆、拉杆调节座上,拉簧二端固定在车厢底盘、拉杆调节座上,锁紧油缸于车厢底盘上,大摇臂分别与锁紧油缸、拉杆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侧门关闭时保障侧门与锁钩良好钩配。(*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开门锁紧机构,用于将汽车车厢的侧门与车厢边梁之间的锁紧。
技术介绍
对于用于供产品巡回展示、服装巡回表演、文艺节目巡演的具有优异的流动性的带折叠式展示舱、展示台的车辆来说,当放下侧翼门(简称侧门,又称车厢厢门),其与车厢边梁之间的锁紧较为重要。例如由中国专利申请号200420024682.1、20-0420024683.6、200420024684.0实施而推出的折叠式流动展示台伸展机构、车载折叠式展示舱、车载翻板平移展示舱,在它们所搭载的车辆上都存在侧门。在已有技术中,解决车厢厢门与车厢边梁之间的锁紧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采用从侧门1内伸展出的拉钩2在液压机构的控制下钩住车厢边梁3底部的钩孔实现锁紧。这种结构所表现出的不足是当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因诸如道路颠簸、装载的货物碰撞之类的原因而会引起车厢变形,导致锁钩孔的位置出现移位,使得拉钩2难以乃至无法伸入到锁钩孔中,从而使锁紧名存实亡。在已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手动的方式用锁具来锁紧侧门,手动方式的缺点在于易于误操作,例如,一旦忘记开启全部锁具而去操纵液压机构试图开启侧门,那么便会损坏机构,失去应有的防盗功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充分确保侧门上的拉钩与车厢边梁之间相锁紧的侧开门锁紧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侧开门锁紧机构,它包括于车辆的侧门1底部的拉钩2和用于供拉钩2与其钩配的设于车厢底梁3上的锁定装置以及与锁定装置连接的并用于驱使锁定装置动作的液压装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钩座7、锁钩30、连接头10、拉杆调节座28、拉杆23、弹簧21、拉簧29,锁钩座7固定在车厢底梁3上,与所述的拉钩2的位置相对应,锁钩30的上端枢设于锁钩座7上,下端弯曲有一锁钩头8,该锁钩头8与拉钩2相配合,锁钩30的中部与连接头10的一端铰接,连接头10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座28固定,拉杆23的一端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内,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弹簧21套置在拉杆23所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内的杆体上,其一端支承于拉杆23端部的支承座33上,另一端支承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顶壁上,拉簧29的二端分别固定于车厢底盘31、拉杆调节座28上;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锁紧油缸19、大摇臂13,锁紧油缸19设在车厢底盘31上,与车辆的液压系统油路连接,其缸柱与枢置于车厢底盘31上的大摇臂13的一端铰接,大摇臂13的另一端与拉杆23铰接。本技术即使当车辆出现合理范围的变形,可由锁定装置自身结构的合理调节来适应。从而能确保在侧门1关闭时,使侧门1上的拉钩2与锁钩良好钩配。附图及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在车辆上的一个应用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动作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现有的侧开门锁紧装置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请见图1,相对于整部车辆,侧开门锁紧机构可有多套,由于它们的设置位置、具体的结构形式表现为相同,因此,申请人仅以一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拉杆2由一对彼此平行的且构成有锁钩腔5的形状似香蕉形或称月亮形的臂构成,一对臂的顶端部采用焊接或铆接或其它类似方式与侧门1的下端部固定,一对臂的下方固定有锁钩扣脚4。所述的锁定装置的锁钩座7采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车厢底盘31的车厢底梁3上。锁钩30的上端开设有销轴孔32,相对应地在锁钩座7上也开设有销轴孔,用销轴6将锁钩30与锁钩座7枢接。锁钩30的下端形成有一弯折部,藉由该弯折部作为锁钩头8,该锁钩头8可与锁钩扣脚4相钩合,即在侧门1关闭时,锁钩头8钩置在锁钩扣脚4上,反之则脱开。锁钩30的中部垂直地延伸有一具锁钩中心孔9的连接耳,藉由该连接耳通过销轴11与连接头10的一端连接。在图中示出了连接头10上具有的销轴孔,而且连接头10的端部形成为U形,当将所述的连接耳插入U形的腔体中,再用销轴11依序穿过连接头10上的销轴孔和连接耳上的锁钩中心孔9,从而使锁钩30实现与连接头10的一端铰接,连接头10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座28一端的端部固接。拉杆调节座28具有一座腔,拉杆23的一端贯入于该座腔中,而拉杆23的另一端位于拉杆调节座28外,并且,在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座腔中的拉杆23的一端端部固设有一支承座33。弹簧21容置于拉杆调节座28的座腔中,且套置于拉杆23的杆体上,其一端支承于支承座33上,另一端则支承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顶壁上。拉簧29的一端固定在车厢底盘31的横梁或车厢底梁3上,另一端则固定在拉杆调节座28上。请继续见图1,液压机构的锁紧油缸19通过一对油缸上、下支架25、18而安装于车辆的车厢底梁3上,为了能使锁紧油缸19通过油缸上、下支架25、18而可靠地固定于车厢底梁3上,故而在锁紧油缸19上凸设有一对油缸定位轴17,相对应地在油缸上、下支架25、18上各形成有供油缸定位轴17座落其上的油缸定位轴孔26。锁紧油缸19由两油管22与车辆的液压系统油路连接,其缸柱与角尺形的大摇臂13的一端铰连,大摇臂1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27贯过拉杆23上的销轴孔后进而贯过大摇臂13上的销轴孔16而实现与所述的锁定装置的拉杆23连接。大摇臂13的中部则座落于固置在车厢横梁上的大摇臂座12上,并用连接销20实现枢接。如前所述,相对于整部车辆,侧开门锁紧机构可以依需有多套,因此,在它们的位于同侧的侧门1之间的液压装置的大摇臂13可以用拉杆24来贯连,拉杆24活设于车辆底盘31上,拉杆24的端部形成有连接头15,连接头15上有销轴孔14,通过销轴将连接头15与大摇臂13铰连。本技术是这样来体现其作用的,申请人结合图2并以锁紧为例进行说明,当侧门1放下后,油管22中的其中一根油管进油,使锁紧油缸19的缸柱向外伸展,缸柱推动大摇臂13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由于大摇臂13是与锁定装置的拉杆23相铰接的,又由于连接头10是与锁钩30铰接的,锁钩30是通过销轴6铰设于锁钩座7的,因此,由于大摇臂13的转动,带动拉杆调节座28向内运动,由此带动锁钩30运动,最终由锁钩30的锁钩头8扣紧于锁钩腔5的锁钩扣脚9上,实现使侧门1与车厢边梁3之间的锁紧。弹簧21的作用是用于确保拉杆调节座28向内/外伸缩的适应性自动调节,因为车辆在长期营运后,各部件连接处由于相互运动产生摩擦,会致锁紧间隙增大,使锁紧效果欠佳乃至失效,故而本技术方案的锁紧装置便可将此现象予以消除。因松开过程,也即锁钩头8与锁钩扣脚4两者相脱扣的过程与前述相反,所以申请人不再对其赘及。权利要求1.一种侧开门锁紧机构,它包括于车辆的侧门(1)底部的拉钩(2)和用于供拉钩(2)与其钩配的设于车厢底梁(3)上的锁定装置以及与锁定装置连接的并用于驱使锁定装置动作的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钩座(7)、锁钩(30)、连接头(10)、拉杆调节座(28)、拉杆(23)、弹簧(21)、拉簧(29),锁钩座(7)固定在车厢底梁(3)上,与所述的拉钩(2)的位置相对应,锁钩(30)的上端枢设于锁钩座(7)上,下端弯曲有一锁钩头(8),该锁钩头(8)与拉钩(2)相配合,锁钩(30)的中部与连接头(10)的一端铰接,连接头(10)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座(28)固定,拉杆(23)的一端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内,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开门锁紧机构,它包括于车辆的侧门(1)底部的拉钩(2)和用于供拉钩(2)与其钩配的设于车厢底梁(3)上的锁定装置以及与锁定装置连接的并用于驱使锁定装置动作的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钩座(7)、锁钩(30)、连接头(10)、拉杆调节座(28)、拉杆(23)、弹簧(21)、拉簧(29),锁钩座(7)固定在车厢底梁(3)上,与所述的拉钩(2)的位置相对应,锁钩(30)的上端枢设于锁钩座(7)上,下端弯曲有一锁钩头(8),该锁钩头(8)与拉钩(2)相配合,锁钩(30)的中部与连接头(10)的一端铰接,连接头(10)的另一端与拉杆调节座(28)固定,拉杆(23)的一端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内,另一端与液压装置连接,弹簧(21)套置在拉杆(23)所位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内的杆体上,其一端支承于拉杆(23)端部的支承座(33)上,另一端支承于拉杆调节座(28)的腔体顶壁上,拉簧(29)的二端分别固定于车厢底盘(31)、拉杆调节座(28)上;所述的液压装置包括锁紧油缸(19)、大摇臂(13),锁紧油缸(19)设在车厢底盘(31)上,与车辆的液压系统油路连接,其缸柱与枢置于车厢底盘(31)上的大摇臂(13)的一端铰接,大摇臂(13)的另一端与拉杆(23)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龙刘懋功马知才夏志翔何兴华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专用汽车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