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海周专利>正文

折叠式旅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9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旅行车,包括推杆部分、底座部分和折叠机构,推杆部分包括手把(2)、与手把连接的可伸缩的两侧伸缩杆Ⅰ(3)、伸缩杆Ⅱ(6)和固定杆(44),两侧伸缩杆Ⅱ之间设有上横杆(8),两侧固定杆之间设有下横杆(22),上、下横杆由上直杆(10)连接成“工”字形,可与上直杆相勾接的上挂钩(12)连接弹力绳(13),弹力绳绕制在绕绳盘(16)上;底座部分包括两侧底直杆(26),底直杆的一端与推杆部分的固定杆(44)铰接,且在铰接点的轮叉(31)内安装有脚轮(32),另一端部铰接有支撑(25),两侧底直杆(26)之间设有前横杆(17)和后横杆(30),前、后横杆由下直杆(27)连接成“工”字形,前横杆中部设有下挂钩(20);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的折叠机构包括上端铰接在下横杆两侧的斜杆Ⅰ(21),斜杆Ⅰ的下端与滑条(35)铰接,该滑条一端连接底直杆(26),另一端可沿轮叉(31)内的内圆弧导轨槽(36)滑移,斜拉杆(19)的一端与轮叉内圆弧导轨槽(36)终端铰接,另一端与前横杆(17)铰接,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伸缩杆Ⅰ(3)顶部套装固定有固定座(1),手把(2)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b.所述的上横杆(8)、下横杆(22)、前横杆(17)、后横杆(30)分别由结构对称的两节构成,两节上横杆(8)一端与上直杆(10)上端通过上铰盘(9)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伸缩杆Ⅱ(6)上的上铰座(7)铰接;两节下横杆(22)一端与上直杆(10)下端通过下铰盘(15)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固定杆(44)上的下铰座(14)铰接;两节前横杆(17)一端与下直杆(27)前端通过底铰盘Ⅰ(18)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底直杆(26)上的前铰座(23)铰接;两节后横杆(30)一端与下直杆(27)后端通过底铰盘Ⅲ(33)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底直杆(26)上的后铰座(29)铰接;同时在下直杆(27)上套装可滑移的底铰盘Ⅱ(28),斜杆Ⅱ(34)一端与底铰盘Ⅱ(28)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后横杆(30)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是折叠式的旅行行李车。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折叠式旅行车,包括推杆部分、底座部分和折叠机构,推杆部分包括手把、与手把连接的可伸缩的两侧伸缩杆I、伸缩杆II和固定杆,两侧伸缩杆II之间设有上横杆,两侧固定杆之间设有下横杆,上、下横杆由上直杆连接成“工”字形,可与上直杆相勾接的上挂钩连接弹力绳,弹力绳绕制在绕绳盘上;底座部分包括两侧底直杆,底直杆的一端与推杆部分的固定杆铰接,且在铰接点的轮叉内安装有脚轮,另一端部铰接有支撑,两侧底直杆之间设有前横杆和后横杆,前、后横杆由下直杆连接成“工”字形,前横杆中部设有下挂钩;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的折叠机构包括上端铰接在下横杆两侧的斜杆I,斜杆I的下端与滑条铰接,该滑条一端连接底直杆,另一端可沿轮叉内圆弧导轨槽滑移,斜拉杆的一端与轮叉内的内圆弧导轨槽终端铰接,另一端与前横杆铰接,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伸缩杆I顶部套装固定有固定座,手把一端与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另一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b.所述的上横杆、下横杆、前横杆、后横杆分别由结构对称的两节构成,两节上横杆一端与上直杆上端通过上铰盘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伸缩杆II上的上铰座铰接;两节下横杆一端与上直杆下端通过下铰盘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固定杆上的下铰座铰接;两节前横杆一端与下直杆前端通过底铰盘I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底直杆上的前铰座铰接;两节后横杆一端与下直杆后端通过底铰盘III相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底直杆上的后铰座铰接;同时在下直杆上套装可滑移的底铰盘II,斜杆II一端与底铰盘II相铰接,另一端铰接在后横杆上。与现有折叠式旅行车相比,本技术采用了手把一端铰接、一端可拆卸连接,为旅行车在宽度方向(即横向)的折叠创造了条件,在保留原有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的折叠功能的基础上,将上横杆、下横杆、前横杆、后横杆设计成两节,并通过各种铰盘铰接相连,使推杆部分和底座部分在宽度方向也可折叠,这样,本旅行车就可折叠得很小,缩小了占用空间,故可藏入袋中旅行,为外出者带来方便,不影响展开后运载过程的稳定性。图2为附图说明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支撑展开)。图4为图1的C C剖视图。图5为图2的D-D剖视图。参见图1,折叠式旅行车由推杆部分、底座部分和折叠机构三大部件构成。由折叠机构实现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的折叠,而宽度方向的折叠由铰接在推杆部分的由两节构成的上横杆、下横杆和铰接在底座部分的同样由两节构成的前横杆、后横杆,通过与各种铰盘的铰接来实现。推杆部分包括人手操作的橡塑制的手把2,该手把与固定座1相连,固定座有左、右侧两个,外形结构相同,相向设置,都有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开口,可将手把从水平状态转换成垂直状态,左侧的固定座只与手把一端铰接,右侧的固定座与手把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图4),其两内侧壁设有凸扣41,与固定座开口相配装的手把头部两侧分别设有与凸扣相配的槽,当手把被推入固定座、凸扣与槽相结合后,手把即被定位。沿手把中心安装有由弹簧38顶推的推销40,该推销与推钮39固连一体,推销外露端与固定座内孔相配插接,手把进入固定座后,推销在弹簧作用下顶入固定座内孔,手把即被锁住。手把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为旅行车在宽度方向的折叠创造了条件。两固定座被固定在两侧伸缩杆I3顶部,伸缩杆I3在伸缩杆II6内可伸缩,伸缩杆II6在固定杆44内可伸缩,其伸缩结构包括按扣4和弹簧5,即在伸缩杆I和伸缩杆II内分别安装有弹簧和按扣,伸缩杆II和固定杆上设有与按扣相配插的按扣孔。伸缩杆I与伸缩杆II之间的按扣朝外安装,由手指按压解扣。伸缩杆II与固定杆之间的按扣朝内安装,由上横杆宽度方向折叠后相碰解扣。在两侧固定杆44的中部固定有上铰座7,下部固定有下铰座14,一对与上铰座相铰接的上横杆8、与下铰座相铰接的下横杆22由结构对称的两节构成,中间分别与上铰盘9、下铰盘15铰接,上铰盘与下铰盘之间连接上直杆10,使上横杆、下横杆、上直杆连接成“工”字形;上直杆10上有一连体小柱11,连接弹力绳13的上挂钩12可与小柱勾接,弹力绳的下端与下铰盘15扎接并盘绕在与下铰盘相连的绕绳盘16上。上述上铰盘、上直杆、下铰盘为连体结构,上、下铰盘的两侧设有铰接上、下横杆的对称槽,槽宽略大于上、下横杆尺寸,使上、下横杆在该对称槽内铰接活动自如,对称槽的槽底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上、下横杆展开呈“一”字形时被限位,上、下横杆各由两节铰接结构是实现旅行车推杆部分宽度方向折叠的必要条件。绕绳盘16处在下铰盘15的后背,通过绕绳盘的方轴与下铰盘的方孔压装连接。上铰座、下铰座、上横杆、下横杆、上直杆、上铰盘、下铰盘均为橡塑制。底座部分(图2)包括底直杆26,该底直杆与推杆部分的固定杆44铰接,底直杆上套装着连体的前铰座23和后铰座29,前、后铰座上铰接着前横杆17和后横杆30,前、后横杆中部连接下直杆27,呈“工”字形,前横杆和后横杆同样由结构对称的两节构成,分别与下直杆两端的底铰盘I18、底铰盘III33铰接,其铰接结构相同于推杆部分的上铰盘9、下铰盘15。前横杆中部的下挂钩20是与底铰盘I18、底铰盘III33连体的。在运输货物时,与上挂钩12相勾接,防止货物散落。下直杆27上还设有底铰盘II28,底铰盘II(图5)由铰座42和盖板43通过螺钉连接而成,呈方形,铰座上开有方孔,下直杆穿过该方孔并可活动移动,同时在两节后横杆30与底铰盘II28之间铰接有斜杆II34。前、后横杆由两节构成的铰接结构,是实现旅行车底座部分宽度方向折叠的必要条件。前铰座、后铰座、前横杆、后横杆、底铰盘I、底铰盘II、底铰盘III、下直杆、下挂钩均为橡塑制。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的折叠机构(图1-3),包括上端铰接在下横杆22两侧的斜杆I21,斜杆I的下端与滑条35一端铰接,该滑条另一端与前铰座23、后铰座29连体,与斜杆I21的铰接端可沿轮叉31内的内圆弧导轨槽36滑移,且在内圆弧导轨槽的终端铰接一斜拉杆19,斜拉杆的另一端与前横杆17铰接,是实现推杆部分向底座部分折叠的折叠机构。轮叉内安装有脚轮32,轮叉固定在底直杆26后端。底直杆26的前端部铰接有支撑25,支撑着地端包复有橡塑套,支撑25展开后与脚轮32形成整车重量的支承点。本技术折叠过程的动态结构是1、首先通过推钮39打开手把2开关,使手把一端脱离固定座1;2、将推杆部分和底座部分折笼;3、将两支撑25折笼;4、将推杆部分和底座部分沿宽度方向收折;5、用手指按压朝外安装的按扣4使其解扣,伸缩杆I3即可收缩进伸缩杆II6内;6、最后分别将伸缩杆II6推入固定杆44,此时朝内安装的按扣4已解扣,折叠过程完成。此时旅行车占用空间最小,即可放入专用袋中随带。打开过程的动态结构是1、首先将推杆部分与底座部分拉开,在拉开的同时,宽度方向亦被展开;2、扳开两支撑25;3、将伸缩杆I3和伸缩杆II6向上抽拉,此时上、下按扣4锁进;4、锁好手把2开关。此时的旅行车即成使用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旅行车,包括推杆部分、底座部分和折叠机构,推杆部分包括手把(2)、与手把连接的可伸缩的两侧伸缩杆I(3)、伸缩杆II(6)和固定杆(44),两侧伸缩杆II之间设有上横杆(8),两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国定
申请(专利权)人:王海周洪国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