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40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包括底部密封塞,底部密封塞的上方设有凸台,底部密封塞的外壁与孔内壁尺寸相匹配,底部密封塞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中插设有下压柱,凸台外壁上套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中层密封圈,下压柱和凸台的上方套设有中压套,中压套的内壁与凸台内壁直径尺寸相匹配,中压帽的底部边缘与中层密封圈贴合,中压套的上方套设有上压套,上压套的内壁套设在中压套的外壁外,中压套的顶端伸出上压套的顶端,中压套和上压套之间能够相互上下滑动,上压套的底部边缘设有上层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检测封堵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油道进行密封封堵,结构简单、封堵方式可靠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道封堵结构,具体涉及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气密性检测中,常常碰到变速箱等壳体轴孔内由于润滑与降温需要产生多组油道,在对多组油道进行单独分开检测时,往往由于油道处于孔内壁而造成不能有效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气密性检测中,往往由于油道处于孔内壁而造成不能对油道进行有效的密封,目的在于提供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油道进行密封封堵,结构简单、封堵方式可靠耐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包括底部密封塞,底部密封塞的上方设有凸台,底部密封塞的外壁与孔内壁尺寸相匹配,底部密封塞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中插设有下压柱,凸台外壁上套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中层密封圈,下压柱和凸台的上方套设有中压套,中压套的内壁与凸台内壁直径尺寸相匹配,中压帽的底部边缘与中层密封圈贴合,中压套的上方套设有上压套,上压套的内壁套设在中压套的外壁外,中压套的顶端伸出上压套的顶端,中压套和上压套之间能够相互上下滑动,上压套的底部边缘设有上层密封圈。本技术的密封检测封堵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油道进行密封封堵,结构简单、封堵方式可靠耐用。首先将需要检测的油道进行固定,然后将底部密封塞放入到油道孔中,然后下压柱处于插入在凹槽中的状态,中压套的外壁处于处于与油道孔内壁接触的状态,首先,通过下压中压套使其向下运动,使得中层密封圈与底部密封圈贴合,然后继续增压,两个中部密封圈产生径向变形从而与孔内壁严密贴合,最后下压上压套使得上部密封圈与油道的顶部贴紧,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封堵。其中,上压套和中压套的上方通过运动机构实现两者的上下移动。下压柱的顶部设有增面盘,增面盘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接触,增大了下压柱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中压套和上压套之间采用活塞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对外部进行隔绝。底部密封塞、中层密封圈和上层密封圈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得,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通过同时对多个采用聚氨酯制得的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径向变形后贴合孔壁产生密封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油道进行密封封堵,结构简单、封堵方式可靠耐用;2、本技术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下压柱的顶部设有增面盘,增面盘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接触,增大了下压柱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中压套和上压套之间采用活塞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对外部进行隔绝;3、本技术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底部密封塞、中层密封圈和上层密封圈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得,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通过同时对多个采用聚氨酯制得的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径向变形后贴合孔壁产生密封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底部密封塞,2-下压柱,3-中层密封圈,4-中压套,5-压套,6-上层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包括底部密封塞1,底部密封塞1的上方设有凸台,底部密封塞1的外壁与孔内壁尺寸相匹配,底部密封塞1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中插设有下压柱2,凸台外壁上套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中层密封圈3,下压柱2和凸台的上方套设有中压套4,中压套4的内壁与凸台内壁直径尺寸相匹配,中压帽4的底部边缘与中层密封圈3贴合,中压套4的上方套设有上压套5,上压套5的内壁套设在中压套4的外壁外,中压套4的顶端伸出上压套5的顶端,中压套4和上压套5之间能够相互上下滑动,上压套5的底部边缘设有上层密封圈6。本技术的密封检测封堵结构,能够很好的对油道进行密封封堵,结构简单、封堵方式可靠耐用。首先将需要检测的油道进行固定,然后将底部密封塞放入到油道孔中,然后下压柱处于插入在凹槽中的状态,中压套的外壁处于处于与油道孔内壁接触的状态,首先,通过下压中压套使其向下运动,使得中层密封圈与底部密封圈贴合,然后继续增压,两个中部密封圈产生径向变形从而与孔内壁严密贴合,最后下压上压套使得上部密封圈与油道的顶部贴紧,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封堵。其中,上压套和中压套的上方通过运动机构实现两者的上下移动。优选的,下压柱的顶部设有增面盘,增面盘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接触,增大了下压柱与中压套的内壁顶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优选的,中压套和上压套之间采用活塞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对外部进行隔绝。优选的,底部密封塞、中层密封圈和上层密封圈均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得,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延展性,通过同时对多个采用聚氨酯制得的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径向变形后贴合孔壁产生密封效果。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密封塞(1),底部密封塞(1)的上方设有凸台,底部密封塞(1)的外壁与孔内壁尺寸相匹配,底部密封塞(1)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中插设有下压柱(2),凸台外壁上套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中层密封圈(3),下压柱(2)和凸台的上方套设有中压套(4),中压套(4)的内壁与凸台内壁直径尺寸相匹配,中压套(4)的底部边缘与中层密封圈(3)贴合,中压套(4)的上方套设有上压套(5),上压套(5)的内壁套设在中压套(4)的外壁外,中压套(4)的顶端伸出上压套(5)的顶端,中压套(4)和上压套(5)之间能够相互上下滑动,上压套(5)的底部边缘设有上层密封圈(6)。

【技术特征摘要】
1.圆孔内壁多通道密封检测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密封塞(1),底部密封塞(1)的上方设有凸台,底部密封塞(1)的外壁与孔内壁尺寸相匹配,底部密封塞(1)中心处设有凹槽,凹槽中插设有下压柱(2),凸台外壁上套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中层密封圈(3),下压柱(2)和凸台的上方套设有中压套(4),中压套(4)的内壁与凸台内壁直径尺寸相匹配,中压套(4)的底部边缘与中层密封圈(3)贴合,中压套(4)的上方套设有上压套(5),上压套(5)的内壁套设在中压套(4)的外壁外,中压套(4)的顶端伸出上压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廷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