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222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包括顶升导向装置、顶升装置和顶升监测装置,顶升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垂直导轨、与每条垂直导轨配合的定位滑块组件和垂直导轨与既有建筑之间的连接构件;定位滑块组件包括定位滑块和定位卡扣,定位卡扣将定位滑块与井道结构各层框架横梁连接;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提升装置和提升稳固装置;顶升施工过程中,顶升导向装置确保井道结构与既有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升稳固装置确保井道结构与顶升装置支撑框架之间的位置关系,顶升监测装置实时监控顶升作业状态。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施工,不仅占地少、效率高,而且无须大型起重设备和脚手架,避免高空作业,节约劳动力,对居民干扰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安装设备,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工厂标准化预制,现场分段装配既有多层建筑外加电梯井道结构的安装设备。
技术介绍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按国际标准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峻。目前在我国城镇住宅中,大量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度在10~24米之间,层数在4~7层之间的多层住宅,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标准和相关建筑规范的限制,都没有配建电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近年来,广东、上海、北京、福州、杭州等各地方政府鼓励城市居民自行出资加装电梯,并已开展了大量改造工程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18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第六项,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目前既有多层建筑加装电梯的相关技术,大多数采用构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方式,或工厂整体预制现场整体吊装的施工方式。如公开号CN10258313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组合式井架组装的电梯井道壁,其包括由分布于井道四角的4根立柱和至少8横梁连接形成的井架结构,横梁与立柱之间设有拉条或加强板,上下相邻井架结构通过立柱顶端立柱接头和连接座对位,并通过连接孔用高强螺栓连接。再如公开号CN10711751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梯井道单体及其电梯井道。其包括多个竖向方通、横向方通和槽钢焊接形成的截面为方形的井道单元,相邻两个竖向方通的上、下两端均有槽钢沿横向连接,相邻两个竖向方通的中部设有横向方通,上下相邻两个井道单元通过焊接在井道单元上下两端槽钢侧面的缀块,以及竖向方通内的芯柱连接。上述解决方案,虽然主体框架结构可以实现工厂标准化预制,但构件数量与种类多,连接节点复杂。而且即使采用工厂整体预制和现场整体吊装的施工方式,在主体框架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幕墙等围护结构的施工仍然无法避免大量的高空作业,以及搭建脚手架和防护工程等二次施工。同时,现实整体吊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内部道路狭窄,既有建筑之间距离有限,加上周围树木、路灯等的干扰,大型的运输车辆和起重机械很难进入。即使能够靠近施工场地,不仅作业的空间受限,而且安全措施也无法保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对居民干扰大。其中,上面提及公开号CN102583131A的专利文献中虽然提及可以采用顶升的施工方法,但其所提出的井架结构构件多、连接复杂,并不具有适用于顶升施工的结构优势。此外,公开号CN10721574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梯井道结构及提升方法,提出采用工厂整体预制现场分段提升的施工方式。但其中所采用提升设备安装在下层结构框架的侧边上,每次提升结束后都需要将提升设备升至到新的高度,以完成下一步提升作业,且每次提升操作都需要完成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移动,作业环节多,技术较复杂。顶升通常用是用在大跨度、重型网架等屋顶结构的一种施工方法。其特点是将网架结构就地拼装,再利用千斤顶逐步顶升到设计位置,顶升力大且稳定。顶升法与提升法区别在于:提升设备的位置不同,前者位于结构支点的下面,后者则位于上面;两者的作用原理不同,前者采用的千斤顶等顶升设备会随着结构一同上升,后者采用的卷扬机等提升设备在提升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既有多层建筑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工程中,施工周期长、高空作业多、对居民干扰大、场地空间受限、存在安全隐患、操作环节多、技术复杂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使用该设备进行电梯井道结构的安装,占地空间小,施工周期短,对居民干扰小,避免高空作业,不用大型起重设备,方便、安全、快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其中,电梯井道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轻质幕墙维护结构和屋顶,所述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包括首层框架、N个标准层框架和顶层框架,N个标准层框架中自下而上依次记为第二层框架、第三层框架、……、第N-1层框架、第N层框架;各层框架单元均包括四根以上立柱,每层框架单元内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一根以上框架横梁连接。该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导向装置、顶升装置和顶升监测装置。所述顶升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两条垂直导轨、与每条垂直导轨配合的定位滑块组件和用于将所述垂直导轨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相连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导轨连接构件和墙体连接构件,所述垂直导轨通过所述导轨连接构件与所述墙体连接构件连接;所述墙体连接构件与所述导轨连接构件之间、所述导轨连接构件与所述垂直导轨之间均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之间通过化学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垂直导轨和导轨连接构件上的螺栓孔均为长孔,以方便对垂直导轨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矫正;所述定位滑块组件包括定位滑块和定位卡扣,所述定位卡扣用于将所述定位滑块与电梯井道结构中的各层框架横梁连接;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提升装置和提升稳固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四个立柱,每个立柱的内侧均固定有两条斜撑定位条,所述斜撑定位条上设有一列螺栓孔,相邻的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斜撑,每个剪刀斜撑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斜撑定位条上,四个立柱的顶部连接有紧固拉索;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四套提升单元,每套提升单元包括提升钢索、一台伺服电机组、一台由伺服电机组带动的卷扬机、设置在每个立柱顶部的一个定滑轮,所述提升钢索上设有一动滑轮,所述动滑轮上设有吊钩以及绑扎框架横梁并连接吊钩的吊索;所述提升钢索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的转轴固定,所述提升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后固定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提升稳固装置包括纵向滑槽、稳固滑块和稳固卡扣,所述纵向滑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立柱外侧,所述稳固滑块通过所述稳固卡扣与各层电梯井道结构单元中的框架横梁固定,在顶升过程中稳固滑块沿纵向滑槽垂直滑动,从而对结构框架的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形成稳定的约束力,以确保电梯井道结构与顶升装置的支撑框架之间的水平位置关系。所述顶升监测装置包括两组一一对应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固定于电梯井道顶层结构单元相背的两个侧面的上边缘或同一侧面上边缘的两端,所述激光接收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上,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与激光接收器垂直对正;在顶升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结构框架是否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扭转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倾斜,其中任何一个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超出激光接收器的接收范围,则激光接收器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其中,电梯井道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轻质幕墙维护结构(50)和屋顶(10),所述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包括首层框架(20)、N个标准层框架(30)和顶层框架(40),N个标准层框架中自下而上依次记为第二层框架、第三层框架、……、第N‑1层框架、第N层框架;各层框架单元均包括四根以上立柱,每层框架单元内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一根以上框架横梁连接;该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导向装置(70)、顶升装置(80)和顶升监测装置(9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导向装置(70)包括至少两条垂直导轨(71)、与每条垂直导轨(71)配合的定位滑块组件(72)和用于将所述垂直导轨(71)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相连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导轨连接构件(711)和墙体连接构件(61),所述垂直导轨(71)通过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与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连接;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与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之间、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与所述垂直导轨(71)之间均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之间通过化学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垂直导轨(71)和导轨连接构件(711)上的螺栓孔均为长孔,以方便对垂直导轨(71)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矫正;所述定位滑块组件(72)包括定位滑块(721)和定位卡扣(722),所述定位卡扣(722)用于将所述定位滑块(721)与电梯井道结构中的各层框架横梁连接;所述顶升装置(80)包括支撑框架(81)、提升装置(82)和提升稳固装置(83);所述支撑框架(81)包括四个立柱(811),每个立柱(811)的内侧均固定有两条斜撑定位条(812),所述斜撑定位条(812)上设有一列螺栓孔,相邻的立柱(811)之间设有剪刀斜撑(813),每个剪刀斜撑(813)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斜撑定位条(812)上,四个立柱(811)的顶部连接有紧固拉索(814);所述提升装置(82)包括四套提升单元,每套提升单元包括提升钢索(821)、一台伺服电机组(822)、一台由伺服电机组(822)带动的卷扬机(823)、设置在每个立柱(811)顶部的一个定滑轮(824),所述提升钢索(821)上设有一动滑轮(825),所述动滑轮(825)上设有吊钩(826)以及绑扎框架横梁并连接吊钩(826)的吊索(827);所述提升钢索(821)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823)的转轴固定,所述提升钢索(82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立柱顶部的定滑轮(824)和动滑轮(825)后固定在所述立柱(811)上;所述提升稳固装置(83)包括纵向滑槽(831)、稳固滑块(832)和稳固卡扣(833),所述纵向滑槽(831)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中的立柱(811)的外侧,所述稳固滑块(832)通过所述稳固卡扣(833)与框架横梁固定,在顶升过程中稳固滑块(832)沿纵向滑槽(831)垂直滑动,以确保结构框架与顶升装置(80)的支撑框架(81)之间的水平位置关系,从而对结构框架的前后、左右两个方向形成稳定的约束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其中,电梯井道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轻质幕墙维护结构(50)和屋顶(10),所述预制钢框架支撑结构包括首层框架(20)、N个标准层框架(30)和顶层框架(40),N个标准层框架中自下而上依次记为第二层框架、第三层框架、……、第N-1层框架、第N层框架;各层框架单元均包括四根以上立柱,每层框架单元内相邻两根立柱之间通过一根以上框架横梁连接;该顶升设备包括顶升导向装置(70)、顶升装置(80)和顶升监测装置(9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导向装置(70)包括至少两条垂直导轨(71)、与每条垂直导轨(71)配合的定位滑块组件(72)和用于将所述垂直导轨(71)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相连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导轨连接构件(711)和墙体连接构件(61),所述垂直导轨(71)通过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与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连接;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与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之间、所述导轨连接构件(711)与所述垂直导轨(71)之间均通过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与既有建筑的外墙或钢筋混凝土梁之间通过化学螺栓相连;所述墙体连接构件(61)、垂直导轨(71)和导轨连接构件(711)上的螺栓孔均为长孔,以方便对垂直导轨(71)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矫正;所述定位滑块组件(72)包括定位滑块(721)和定位卡扣(722),所述定位卡扣(722)用于将所述定位滑块(721)与电梯井道结构中的各层框架横梁连接;所述顶升装置(80)包括支撑框架(81)、提升装置(82)和提升稳固装置(83);所述支撑框架(81)包括四个立柱(811),每个立柱(811)的内侧均固定有两条斜撑定位条(812),所述斜撑定位条(812)上设有一列螺栓孔,相邻的立柱(811)之间设有剪刀斜撑(813),每个剪刀斜撑(813)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斜撑定位条(812)上,四个立柱(811)的顶部连接有紧固拉索(814);所述提升装置(82)包括四套提升单元,每套提升单元包括提升钢索(821)、一台伺服电机组(8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云爱
申请(专利权)人:华城天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