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加热孔槽,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内,从而对第一基板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柱;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并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与外界连通。上述加热板,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隔热槽,从而当发热体插入加热孔槽内加热第一基板时,可以使热量在第一基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面上汇聚,实现预期方向上的加热,从而降低加热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板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板。
技术介绍
在制备热弯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加热,传统的加热板在被加热时,热量沿加热板的周向散发,且加热板在散发热量时,加热板表面的温度不均匀分布,也无法实现特定方向的倾向性加热。由于制备热弯玻璃的过程中,只需要加热板的一个侧面对模具进行加热,因而期望在对加热板加热时,加热板的热量被期望向对模具加热的侧面汇聚,传统的加热板不能实现特定方向的倾向性加热,使得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加热板不能实现特定方向的倾向性加热,使得能耗较高问题,提供一种加热板。一种加热板,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加热孔槽,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内,从而对第一基板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柱;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并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与外界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孔槽均匀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线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加热孔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面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为圆形孔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对应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中心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基板的中心与第二基板的中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从而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之间实现热传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边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第一连接柱采用310S不锈钢制成。上述加热板,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并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隔热槽,从而当发热体插入加热孔槽内加热第一基板时,可以使热量在第一基板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端面上汇聚,实现预期方向上的加热,从而降低加热的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加热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及图2,图1至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加热板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加热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及第一连接柱130,所述第一基板110上设置有加热孔槽110a,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110a内,从而对第一基板110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基板110及所述第二基板12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130连接,并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一基板110及所述第二基板1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的两侧,相对设置,并在所述第一基板110及所述第二基板120之间形成一隔热槽140,所述隔热槽140与外界连通。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及所述第一连接柱130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可以增强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所述第二基板120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之间的热传导。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110a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孔槽110a均匀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上,从而当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110a内时,发热体加热第一基板110,第一基板110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0的端面的温度能够实现较为均匀的分布。为便于加工,所述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可以是规则形状的板状结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板,所述加热孔槽110a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厚度。所述加热孔槽110a的轴线可以是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的轴线垂直。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110a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20的端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加热孔槽110a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120的端面的距离,从而可以加强热量在所述加热孔槽110a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20的端面的汇聚作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孔槽110a为圆形孔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加热孔槽110a的形状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为矩形孔槽。加热孔槽110a的轴线也可以不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的轴线垂直,而是以其他的夹角呈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130对应所述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的中心设置,并连接于第一基板110的中心与第二基板120的中心。当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110a内时,发热体工作,对第一基板110加热,当第一基板110的温度升高时,由于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存在温差,因而热量有向第二基板120传导的趋势,在此过程中,由于隔热槽140的存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热量具有向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30的连接处汇聚的趋势,直至第二基板120的温度与第一基板110的温度基本相等,此时,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的热量通过第一连接柱130实现相互传导,此时,第一基板110上的热量仍然往第一连接柱130的方向汇聚,第一基板110与第一连接柱130的连接处的局部温度较高,辅以第二基板120反向的热量传导,使得第一基板110上的热量向所述第一基板110的远离所述第二基板120的端面汇聚,从而使得加热板10能够实现倾向性加热。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柱150,所述第二连接柱150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柱15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从而在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之间实现热传导。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柱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的边缘。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柱150,可以避免热量在第一连接柱130的位置过渡汇聚,使得中心区域的温度过高,有利于实现加热的均匀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加热孔槽,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内,从而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柱;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并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与外界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设置有加热孔槽,发热体插入所述加热孔槽内,从而对所述第一基板进行加热;第一连接柱;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并实现热传导,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两侧,并在所述第一基板及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隔热槽,所述隔热槽与外界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孔槽均匀的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线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槽的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邓会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