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门或窗的连杆驱动装置(1),其中齿轮(7)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4)内,该齿轮例如以手动方式通过手柄被驱动。齿轮配有可沿壳体(4)移动的连杆(3),该连杆直接或间接地与齿轮(7)的齿配合作用。在壳体(4)中设有用于手柄固定件的支座(13),该支座的走向平行于齿轮(7)的转动轴线(14)。壳体(4)由两个半壳体(5,6)组成,在半壳体中设有齿轮(7)的支承座,在半壳体(5,6)之间装有隔距垫块(8),该隔距垫块包括用于手柄固定件的支座,并且包括用于与半壳体(5,6)连接的固定机构。为了提供由简单廉价的零件构成的且允许顺利安装的连杆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半壳体由相同的片材(5,6)构成,隔距垫块(8)由位于两者间的弯曲的金属片段构成,它至少具有一个沿齿轮(7)转动轴线(14)延伸的隔板(15),该隔板对应于片材(5,6)用于固定,隔距垫块(8)长度几乎等于固定件间距,并相当于容纳两个支座(13)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连杆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这样的连杆驱动装置是已知的,例如由DE2345496A1公开了。已知 的连杆驱动装置由壳体构成,齿轮转动支承在壳体中。齿轮可以通过多 边形承座和穿过承座的多边形轴例如以手动方式通过手柄被驱动。齿轮 配有一个可沿壳体纵向移动的连杆,连杆上装有锁定件,锁定件与框架 的位置固定不动的锁口锁合。连杆直接或者间接地与齿轮齿配合作用,例如其做法是,齿轮齿啮 合到连杆缺口中。为了确保驱动连接并且为了将驱动装置固定在扇片上, 在壳体中装有用于固定件如手柄的支座,它以平行于齿轮转动轴线延伸 的螺纹孔的形式构成。这种已知的壳体由两个半壳体组成,在每个半壳体中,分别设有齿 轮的一个轴承。在半壳体之间安装有隔距垫块,该隔距垫块包括手柄固 定件的支座,并且该隔距垫块还包括用于与板连接的固定机构。这种连杆驱动装置由此可以由更少的零件制成,即齿轮、两个半壳 体、两个隔距垫块、连杆以及与连杆驱动装置连接的翻边轨道。但此时不利的是,必须总是操作两个构件的隔距垫块接合,比较而 言是相当复杂的。在相关设计中,连杆和翻边轨道必须是驱动装置的组 成部分,即所有构件必须组装在一起。即便半壳体也像齿轮和隔距垫块 那样能被用于许多连杆驱动装置,但这也付出了相当高的加工技术成本, 因为当翻边轨道和连杆较长时,在自动装配装置中很难处理。半壳体的形状也由于连接件的原因而只是有限地适用于连杆驱动装 置的自动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连杆驱动装置,它由简单的、制造 成本低廉的零件组成,而且也允许顺利的安装。对于上述类型的连杆驱动装置,通过实现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特 征完成该任务。该设计允许通过冲压弯曲方法制造两个半壳体,从而可以很简单且 成本低廉地大批量生产半壳体,而不因此损失机械强度。此外,只操作 唯一隔距垫块减轻了安装工作负担,无论安装工作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 动化方式进行。由于隔距垫块也由金属片段构成,所以在这里也可以成 本很低廉地进行制造。因为这两个半壳体是相同的,所以在安装装置中 的输送和分拣是非常简单的。另外,隔距垫块已经连接在片材上,因此 按照现有技术需要而设置的翻边轨道,在这里不是必须的。就是说,翻 边轨道可以随后被安装到已经组装好的壳体或者组件上。这样一来,安 装基本上分两步走,在第一步中,通过一个隔距垫块由两个半壳体构成 壳体,在第二步中,组装好的壳体与连杆一起被安装在翻边轨道上。由此减轻了连杆驱动装置的库存负担,这是因为可以大量生产和储 备壳体,而在各门窗确定尺寸后才设计的翻边轨道和连杆可以少量生产。从权利要求2至10中得到了其它有利的设计方案。 按照权利要求2,横向延伸的隔板在朝向连杆的那侧对应于齿轮, 同时该隔板被齿轮在其支承座附近从一长孔开口中穿过。这样一来,连 杆驱动装置可以在负载能力提高的情况下被构造得更紧凑。假如,将隔 距垫块布置在齿轮的后面(从连杆看过去),则壳体可以在此方向上相应 扩大,这也导致安装空间更大。两个片材的固定由此也将只在片材边缘 区内进行,从而这些构件在继续制造连杆驱动装置时将会需要特殊的小 心操作。现在提出的解决方案除了结构紧凑外,还可以明显不易脏地作 为连杆驱动装置部件构成壳体。所发现的布置形式得到一种U形安装空 间,其一方面在侧面由片材界定,另一方面由横向于片材的隔距垫块来 界定。这个安装空间用于引导连杆。为了使各个单独构件也能被有效用于其它尺寸的连杆驱动装置,本 专利技术规定,齿轮只间接通过中间垫块与连杆配合作用,该中间垫块由半 壳体和隔距垫块引导。尤其是与上述引导相关地,由此得到了连杆驱动 装置的简化,这是因为前述中间垫块在壳体内不需要附加的引导。由此 一来,也可以通过简单方式从上方将前述中间垫块装入安装空间,或者 说,不一定要与壳体安装在一起。该装置与连杆驱动装置安装在一起, 其中齿轮直接与连杆配合作用,因而它可以与利用中间垫块的连杆驱动 装置安装装置是相同的,如果该装置能容许两个壳体尺寸。安装装置由 此可以继续被充分利用,这又降低了成本。另一个改进方案规定,齿轮在片材中的支承座由以漏斗形朝内縮的 开口构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壳体内产生更大的齿轮支承面,而且可 以縮小片材厚度,而没有减小齿轮支承面。由于片材厚度縮小,所以也 可以使漏斗形开口的制造变得简单。齿轮的轴颈因这种结构在负载方向 上没有与开口的冲压边缘配合作用,而是与片材的未加工表面配合,因 此减小了预期磨损。为了成本低廉地制造连杆驱动装置,还有利的是,隔距垫块基本具 有T形横截面。这种造型允许用金属片段简单制成。按照权利要求l,也 可以想到U形隔距垫块,但它就生产技术而言成本较高。如此简化连杆驱动装置的人工或自动化制造,即片材相对纵轴线横 向对称地构成。这种横向对称性允许不混淆地安装壳体或片材。尤其是 降低了片材分拣时所需的成本。本专利技术还规定,齿轮由环绕喷涂了塑料的盘片体生成,并且突出于 盘面外的轴颈由塑料构成。这样一来,也可以按照简单的冲压件形式制造齿轮,轴颈得到优化设计。尤其是与按照权利要求4的措施相关地,可以实现对磨损情况产生有利影响的材料组合和工件形状。为了能获得壳体对称性,本专利技术还规定,片材具有相互指向的弯曲 部,所述弯曲部支撑在隔距垫块或者对置的片材的隔板上。当然可以想 到的是,在片材上各有朝向另一片材突出的隔板或弯曲部,在这里,片 材的弯曲部或隔板相对齿轮转动轴线以点对称方式对置。每个弯曲部于是将直接贴在另一片材上。不过这样一来无法再保证片材的对称性,因 而安装装置的设计会受到影响。通过弯曲部实现了片材相对隔距垫块的附加支撑以及相互支撑。支撑优选在手柄固定件区域内和T形隔距垫块 的T形隔板的延长区域内进行,因而稳定了连杆驱动装置的背侧壳体边 缘。最后还规定,用于将隔距垫块连接到片材上的固定件由突出的材料 片段构成,该固定件穿过片材中的开口。此外可以省掉要操纵的固定件 或安装件,这又简化了安装装置。附图说明从附图中得到其它的有利改进,其中 图1以侧视图表示连杆驱动装置;图2以俯视图表示图1的连杆驱动装置,但未示出翻边轨道和连杆;图3以另一侧视图表示图2的连杆驱动装置;图4以沿图2的线IV-IV的纵截面图表示连杆驱动装置;图5以仰视图表示图2禾n图3的连杆驱动装置;图6以纵截面侧视图表示连杆驱动装置;图7以沿图3的线VII-VII的横截面图表示连杆驱动装置;图8是连杆驱动装置的三维视图,但没有示出翻边轨道和连杆;图9是隔距垫块的放大细节图IO是图9的隔距垫块的纵截面图11是隔距垫块的纵截面图12是隔距垫块的三维视图13表示连杆驱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4是图13的连杆驱动装置的俯视图15是沿图14的线XV-XV的纵截面图16是图13的连杆驱动装置的三维视图17是图13的连杆驱动装置的纵截面图18是片材的细节侧视图;图19以俯视图表示图18的片材;图20以三维视图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附图标记一览表1—连杆驱动装置;2 —翻边轨道;3 —连杆;4一壳体;5 —半壳体; 6 —半壳体;7 —齿轮;8 —隔距垫块;9一固定件;10 —空腔;ll一缺口; 12—固定件;13 —螺纹孔;14一转动轴线;15 —隔板;16—吊耳;17 — 吊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门或窗的连杆驱动装置(1),其中齿轮(7)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4)内,该齿轮例如以手动方式通过手柄被驱动,该齿轮配有可沿壳体(4)移动的连杆(3),该连杆直接或间接地与齿轮(7)的齿配合作用,在这里,在壳体(4)中设有用于手柄的固定件的支座(13),该支座的走向平行于齿轮(7)的转动轴线(14),壳体(4)由两个半壳体(5,6)组成,在半壳体中设有齿轮(7)的支承座,在半壳体(5,6)之间装有隔距垫块(8),该隔距垫块包括用于手柄的固定件的支座并且包括用于与半壳体(5,6)连接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半壳体(5,6)由相同的片材(5,6)构成,隔距垫块(8)由位于两者之间的弯曲的金属片段构成,该金属片段至少具有一个沿齿轮(7)的转动轴线(14)延伸的隔板(15),该隔板用于固定片材(5,6),所述隔距垫块(8)的长度几乎等于所述固定件的间距,并且该长度将两个支座(13)容纳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罗尔阿莱拉克,霍斯特洛斯,
申请(专利权)人:丝吉利娅奥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