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90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空铁列车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无法使驾乘人员快速地逃离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空铁系统包括轨道梁、支撑立柱和空铁列车,支撑立柱用于支撑轨道梁,空铁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上并能够沿轨道梁行走,逃生装置包括触发组件、滑动组件和逃生平台,触发组件能够使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进入至滑动组件内,滑动组件能够允许逃生平台相对于支撑立柱滑动并移动至空铁列车的侧部,以便使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能够转移至逃生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空铁列车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空铁列车发生紧急事故时使空铁列车内的驾乘人员快速地逃离,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
本技术属于空铁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空铁系统。
技术介绍
空铁系统,即悬挂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的是:空铁的轨道通过立柱支撑在空中,使得列车可以在空中轨道上行驶。这种新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即可以将以往的地面运输的一部分转移到空中进行,并且无需拓展现有的城市道路即可完成空铁系统的搭建,通过搭建空铁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空铁系统中列车需要在空中轨道上行驶,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列车在发生紧急事故(例如列车发生火灾、爆燃等或者列车内的乘车人员发生骚动、暴乱等)时,由于列车在空中,使得列车内的驾乘人员无法及时从列车中逃离,如何能够使驾乘人员快速地逃离列车已经成为人们当下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例如,当空铁列车发生火灾时,如果列车内的驾乘人员无法及时逃离,则驾乘人员有可能会被烧伤或者由于烟雾而中毒,甚至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再或者,如果列车上发生骚动或者暴乱时,如果列车内的驾乘人员无法及时逃离,则驾乘人员有可能被撞伤、砍伤或踩伤等,严重时也会危及驾乘人员的生命。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及相应的空铁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铁列车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无法使驾乘人员快速地逃离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空铁系统包括轨道梁、支撑立柱和空铁列车,支撑立柱用于支撑轨道梁,空铁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上并能够沿轨道梁行走,逃生装置包括触发组件、滑动组件和逃生平台,触发组件和滑动组件均设置在支撑立柱上,触发组件能够使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进入至滑动组件内,滑动组件设置为能够允许逃生平台相对于支撑立柱滑动并移动至空铁列车的侧部,以便使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能够转移至逃生平台上。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逃生装置还包括拉索组件,拉索组件的一端与支撑立柱和/或轨道梁相连,拉索组件的另一端与逃生平台相连。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触发组件包括驱动构件和第一限位构件,驱动构件和第一限位构件均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第一限位构件与滑动组件相连,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被卡置在第一限位构件内,驱动构件能够使逃生平台脱离第一限位构件的卡置并进入至滑动组件内。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构件为液压缸,第一限位构件为第一限位槽。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滑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逃生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滑柱和第二滑柱,第一滑柱与第一滑道滑动配合,第二滑柱与第二滑道滑动配合。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逃生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滑道底端的第二限位构件和设置在第二滑道底端的第三限位构件,第二限位构件和第三限位构件能够共同将逃生平台限位在与空铁列车的底板相齐平的位置。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构件为与第一滑道相连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构件为与第二滑道相连的第三限位槽。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滑柱与逃生平台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第二滑柱与逃生平台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在上述逃生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爬梯。在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铁系统,该空铁系统包括上述的逃生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触发组件可以在空铁列车发生紧急事故时快速地使逃生平台进入到滑动组件内并移动至空铁列车的侧部,以便于空铁列车上的驾乘人员可以转移至逃生平台上,从而使驾乘人员可以从空铁列车上快速地逃离,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空铁列车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拉索组件可以在逃生平台移动到空铁列车的侧部时对逃生平台进行拉伸,使得逃生平台能够更加稳定地被限制在空铁列车的侧部,降低逃生平台对支撑立柱的竖向压力,并且可以增加逃生平台的总体承重量,使得空铁列车中全部的驾乘人员都可以转移至逃生平台上,使得驾乘人员可以安全地在逃生平台上行走,进一步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限位构件能够对逃生平台进行卡置,即在无需使用逃生平台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限位构件对逃生平台进行限位,使其能够被稳定地支撑在支撑立柱上,在需要使用逃生平台的情况下驱动构件使逃生平台脱离第一限位构件的卡置,使逃生平台能够顺利地进入到滑动组件内,从而使逃生平台快速地移动至空铁列车的侧部。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对逃生平台控制的灵活性,使得在空铁列车发生紧急事故时,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可以快速逃离。再进一步地,滑动组件采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组合结构,使逃生平台可以沿着设定轨迹进行滑动,使得空铁列车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逃生平台可以按照设定轨迹准确地滑动到空铁列车的侧部,从而使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可以快速地向逃生平台上转移,进一步地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又进一步地,通过第二限位构件和第三限位构件能够共同将逃生平台限位在与空铁列车的底板相齐平的位置,从而便于驾乘人员可以等高度地转移到逃生平台上,进而快速地从空铁列车上逃离。又进一步地,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爬梯,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从空铁列车上逃离到逃生平台上的驾乘人员可以通过支撑立柱上的爬梯继续向地面逃离,从而使驾乘人员可以更加远距离地逃离空铁列车,进一步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此外,本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空铁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逃生装置,进而具备了上述逃生装置所具备的技术效果,并且相比于改进前的空铁系统,本技术的空铁系统可以保证空铁列车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空铁列车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使空铁列车内的驾乘人员快速地逃离,从而提高空铁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逃生装置处于收纳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逃生装置处于收纳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逃生装置处于收纳状态);图4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逃生装置处于启动准备状态);图5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逃生装置处于启动准备状态);图6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六(逃生装置处于启动准备状态);图7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七(逃生装置处于下坠状态);图8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八(逃生装置处于下坠状态);图9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九(逃生装置处于下坠状态);图10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十(逃生装置处于就位状态);图11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十一(逃生装置处于就位状态);图12是本技术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十二(逃生装置处于就位状态);图13是本技术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上”、“下”、“竖向”、“水平”、“内”、“外”、“侧”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所述空铁系统包括轨道梁、支撑立柱和空铁列车,所述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所述空铁列车悬挂在所述轨道梁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梁行走,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触发组件、滑动组件和逃生平台,所述触发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触发组件能够使所述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进入至所述滑动组件内,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为能够允许所述逃生平台相对于所述支撑立柱滑动并移动至所述空铁列车的侧部,以便使所述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能够转移至所述逃生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铁系统的逃生装置,所述空铁系统包括轨道梁、支撑立柱和空铁列车,所述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轨道梁,所述空铁列车悬挂在所述轨道梁上并能够沿所述轨道梁行走,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触发组件、滑动组件和逃生平台,所述触发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触发组件能够使所述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进入至所述滑动组件内,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为能够允许所述逃生平台相对于所述支撑立柱滑动并移动至所述空铁列车的侧部,以便使所述空铁列车中的驾乘人员能够转移至所述逃生平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还包括拉索组件,所述拉索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立柱和/或所述轨道梁相连,所述拉索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逃生平台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驱动构件和第一限位构件,所述驱动构件和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与所述滑动组件相连,所述逃生平台的一部分被卡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内,所述驱动构件能够使所述逃生平台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构件的卡置并进入至所述滑动组件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敏张敏武长虹周华吴玲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