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85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包括容腔、压板、压杆、弹簧一、弹簧二、导向腔、电机、扇叶以及转轴,容腔固定在底座上端面,压板设置在容腔内下端面,压杆安装在套筒内,弹簧一上端连接在压杆下端,弹簧一下端连接在套筒内下端面,盖板安装在容腔后端面上部,弹簧二后端固定在容腔内后端面,该设计实现了油墨泵车本体安装简易快捷以及保护其不受损坏的效果,导向腔安装在盖板上,电机设置在导向腔环形侧面,扇叶固定在转轴环形侧面,转轴安装在轴套内,该设计达到了降低油墨泵车本体工作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实用性高。

A Pump Truck for Printing Line Ink Suppl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ump truck for printing line ink supply,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a pressure plate, a pressure bar, a spring, a spring, a guide chamber, a motor, a fan blade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housing cavity is fix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the pressure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ousing, the pressure bar is installed in the sleeve, the upper end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ssure bar, the lower end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leeve, and the cover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capacitor, the two back ends of the spring are fixed in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capacitor. The design achieves the effect of easy and fast installation of the ink pump truck body and protection from damage. The guiding cavity is installed on the cover plate, the m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ring side of the guiding cavity, the fan blade is fixed on the ring side of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is installed in the axle sleeve. The design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ink pump truck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easy operation, good stability, long service life and high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
本技术是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属于印刷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仍有改进之处,现有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安装困难,且在安装时易损坏油墨泵车和印刷线,现有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在持续工作状态下,进而使油墨泵车温度升高以及减少使用寿命,现有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急需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实用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包括挤压固定机构、排气散热机构、油墨泵车本体以及底座,所述挤压固定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安装在挤压固定机构上,所述油墨泵车本体设置在排气散热机构下侧,所述油墨泵车本体固定在挤压固定机构内,所述挤压固定机构包括容腔、压板、套筒、压杆、弹簧一、盖板以及弹簧二,所述容腔固定在底座上端面,所述压板设置在容腔内下端面,所述压板后端面固定有弹簧二,所述套筒固定在盖板上端面,所述压杆安装在套筒内,所述弹簧一上端连接在压杆下端,所述弹簧一下端连接在套筒内下端面,所述盖板安装在容腔后端面上部,所述弹簧二后端固定在容腔内后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包括导向腔、固定杆、轴套、电机、扇叶以及转轴,所述导向腔安装在盖板上,所述固定杆固定在导向腔内环形侧面,所述轴套固定在固定杆上,所述电机设置在导向腔环形侧面,所述扇叶固定在转轴环形侧面,所述转轴安装在轴套内。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端装配有螺钉,所述螺钉下端固定有旋转杆,所述容腔上端面前部开设有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下端安装有铰链,所述盖板通过铰链安装在容腔后端面。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左端面开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内设置有印刷线,所述印刷线连接在油墨泵车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端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有导向腔。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上端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转轴上端安装有从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因本技术添加了容腔、压板、套筒、压杆、弹簧一、盖板以及弹簧二,该设计解决了现有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安装困难,且在安装时易损坏油墨泵车和印刷线的问题,实现了油墨泵车本体安装简易快捷以及保护其不受损坏的效果。因本技术添加了导向腔、固定杆、轴套、电机、扇叶以及转轴,该设计解决了现有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在持续工作状态下,进而使油墨泵车温度升高以及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达到了降低油墨泵车本体工作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目的。因本技术添加了螺钉,该设计使盖板可固定在容腔上,另添加了透气孔,该设计使外界空气可进入容腔内形成空气流动,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实用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中挤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中排气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机构、2-排气散热机构、3-油墨泵车本体、4-底座、11-容腔、12-压板、13-套筒、14-压杆、15-弹簧一、16-盖板、17-弹簧二、21-导向腔、22-固定杆、23-轴套、24-电机、25-扇叶、26-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包括挤压固定机构1、排气散热机构2、油墨泵车本体3以及底座4,挤压固定机构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排气散热机构2安装在挤压固定机构1上,油墨泵车本体3设置在排气散热机构2下侧,油墨泵车本体3固定在挤压固定机构1内。挤压固定机构1包括容腔11、压板12、套筒13、压杆14、弹簧一15、盖板16以及弹簧二17,容腔1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压板12设置在容腔11内下端面,压板12后端面固定有弹簧二17,套筒13固定在盖板16上端面,压杆14安装在套筒13内,弹簧一15上端连接在压杆14下端,弹簧一15下端连接在套筒13内下端面,盖板16安装在容腔11后端面上部,弹簧二17后端固定在容腔11内后端面,该设计实现了油墨泵车本体3安装简易快捷以及保护其不受损坏的效果。排气散热机构2包括导向腔21、固定杆22、轴套23、电机24、扇叶25以及转轴26,导向腔21安装在盖板16上,固定杆22固定在导向腔21内环形侧面,轴套23固定在固定杆22上,电机24设置在导向腔21环形侧面,扇叶25固定在转轴26环形侧面,转轴26安装在轴套23内,该设计达到了降低油墨泵车本体3工作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目的。盖板16上端装配有螺钉,螺钉下端固定有旋转杆,容腔11上端面前部开设有螺纹孔,盖板16下端安装有铰链,盖板16通过铰链安装在容腔11后端面,容腔11左端面开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内设置有印刷线,印刷线连接在油墨泵车本体3上,盖板16上端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有导向腔21,电机24上端安装有传动齿轮,转轴26上端安装有从动齿轮,且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具体实施方式:将油墨泵车本体3安装固定时,将压板12向后推动,进而压板12与容腔11内前端面距离增大,将油墨泵车本体3放置在容腔11内下端面,松开压板12,压板12因弹簧二17弹力运动到油墨泵车本体3后端,并将油墨泵车本体3挤压在压板12和容腔11内前端面之间,将盖板16转动贴合在容腔11上端面,拿持旋转杆顺时针旋转,因此时螺钉下端在螺纹孔内,螺钉不断沿螺纹孔内壁向下移动,并将盖板16固定在容腔11上端面,盖板16压杆14旋转至油墨泵车本体3上停止向下移动,当盖板16继续旋转时,套筒13继续旋转向下移动,直至盖板16贴合在容腔11上端面,且压杆14将套筒13内的弹簧一15挤压变短,弹簧一15将压杆14挤压在油墨泵车本体3上,压杆14将油墨泵车本体3挤压固定在容腔11内上端面,该设计实现了油墨泵车本体3安装简易快捷以及保护其不受损坏的效果。当为油墨泵车本体3散热时,启动电机24,电机24通过传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着转轴26旋转,转轴26带着扇叶25在导向腔21内旋转,扇叶25将下部的空气吸入导向腔21内,并将空气从导向腔21上端排出,因容腔11内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外界空气从透气孔进入容腔11内,进而容腔11内的空气形成流动,流动的空气吸收油墨泵车本体3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通过导向腔21带离容腔11内,进而使油墨泵车本体3上的温度大大降低,该设计达到了降低油墨泵车本体3工作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寿命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包括挤压固定机构(1)、排气散热机构(2)、油墨泵车本体(3)以及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固定机构(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2)安装在挤压固定机构(1)上,所述油墨泵车本体(3)设置在排气散热机构(2)下侧,所述油墨泵车本体(3)固定在挤压固定机构(1)内;所述挤压固定机构(1)包括容腔(11)、压板(12)、套筒(13)、压杆(14)、弹簧一(15)、盖板(16)以及弹簧二(17),所述容腔(1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所述压板(12)设置在容腔(11)内下端面,所述压板(12)后端面固定有弹簧二(17),所述套筒(13)固定在盖板(16)上端面,所述压杆(14)安装在套筒(13)内,所述弹簧一(15)上端连接在压杆(14)下端,所述弹簧一(15)下端连接在套筒(13)内下端面,所述盖板(16)安装在容腔(11)后端面上部,所述弹簧二(17)后端固定在容腔(11)内后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2)包括导向腔(21)、固定杆(22)、轴套(23)、电机(24)、扇叶(25)以及转轴(26),所述导向腔(21)安装在盖板(16)上,所述固定杆(22)固定在导向腔(21)内环形侧面,所述轴套(23)固定在固定杆(22)上,所述电机(24)设置在导向腔(21)环形侧面,所述扇叶(25)固定在转轴(26)环形侧面,所述转轴(26)安装在轴套(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线供油墨的泵车,包括挤压固定机构(1)、排气散热机构(2)、油墨泵车本体(3)以及底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固定机构(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2)安装在挤压固定机构(1)上,所述油墨泵车本体(3)设置在排气散热机构(2)下侧,所述油墨泵车本体(3)固定在挤压固定机构(1)内;所述挤压固定机构(1)包括容腔(11)、压板(12)、套筒(13)、压杆(14)、弹簧一(15)、盖板(16)以及弹簧二(17),所述容腔(11)固定在底座(4)上端面,所述压板(12)设置在容腔(11)内下端面,所述压板(12)后端面固定有弹簧二(17),所述套筒(13)固定在盖板(16)上端面,所述压杆(14)安装在套筒(13)内,所述弹簧一(15)上端连接在压杆(14)下端,所述弹簧一(15)下端连接在套筒(13)内下端面,所述盖板(16)安装在容腔(11)后端面上部,所述弹簧二(17)后端固定在容腔(11)内后端面;所述排气散热机构(2)包括导向腔(21)、固定杆(22)、轴套(23)、电机(24)、扇叶(25)以及转轴(26),所述导向腔(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宏基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