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子控制防盗锁,包括锁体和刷卡线圈壳,锁壳内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滑动部件,其中,第一滑动部件固定安装在锁壳内,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配合安装在一起,第二滑动部件上开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二滑动部件上固定安装有锁柱,锁柱有部分露于锁壳外侧,锁壳内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可沿转轴转动的扇形齿轮拨片,扇形齿轮拨片上安装有弹簧,弹簧左端插装在第一导槽内,弹簧右端插装在第二导槽内,锁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内安装有变速齿轮轴驱动涡杆,涡杆与扇形齿轮拨片相互啮合。电机带动涡杆转动,使扇形齿轮拨片沿转轴转动,扇形齿轮拨片上的弹簧推动滑块带动锁柱左右运动,完成“锁止”或“开锁”操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门锁,尤其是一种用于防盗门、机柜门、特别是户外 无人值守的电信机柜门等,利用智能卡作为钥匙,智能电控机械执行机构,驱 动锁柱实现对锁门插杆(锁门条)的"锁止"、"开锁"操作的智能电子控制防 盗锁。技术背景市场上现有的脉冲电控锁、静音锁等存在不安全隐患,当破坏锁芯后就可以开门;磁力锁、电插锁在门变形时因不能正常上锁(磁力锁位移失力、电插 锁不能插入锁孔)而失锁,需要派人到现场才能解决,很难使用在环境恶劣的 地方。随着户外无人值守机站、户外机柜等的安全要求不断增强,必须克服破坏 锁芯就能开门的弊端、克服门变形不能自动准确上锁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锁具中的门锁不安全(破坏锁芯就能开门)、不能自动 准确上锁(即门变形后不能插入锁孔、位移失力)等缺点,本技术提供一 种新的电子门锁,其通过智能电控板驱动电机及变速齿轮,带动涡杆转动,使 扇形齿轮拨片沿转轴转动,扇形齿轮拨片上安装的弓形弹簧推动滑块,从而带 动锁柱左右运动,将锁柱推入锁片上的开槽或使其从开槽内脱出,来完成对锁 门条(即天地锁插杆)的"锁止"或"开锁"功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电子控制防盗锁,包括安装在门内的锁体和安装在门外的刷卡线圈壳,锁体为锁壳内安装有控制 部件,控制部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滑动部件,其中,第一滑动部件固定安装 在锁壳内,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配合安装在一起,第二滑动部件上开 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二滑动部件上固定安装有锁柱,锁柱有部分露于锁 壳外侧,锁壳内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可沿转轴转动的扇形齿轮拨片, 扇形齿轮拨片上安装有弹簧,弹簧左端插装在第一导槽内,弹簧右端插装在第 二导槽内,锁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电机座内安装有变速齿轮轴,变速齿轮 轴一端固定安装有变速齿轮,电机转子上设有齿轮,电机转子上的齿轮与电机 座上安装的齿轮相啮合,齿轮轴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杆,涡杆与扇形齿轮拨片 相互啮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第一滑动部件为滑轨,第二滑动部件为滑槽,滑槽与滑轨配合安装 在一起。所述的电机座上固定安装有电机压片,电机压片设置在电机上方。 所述的扇形齿轮拨片上固定安装有挡盖,挡盖设置在弹簧上方。 所述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相互平行。所述的外刷卡线圈壳里固定安装有线圈,并灌有硬胶,门内锁壳与门外刷 卡线圈壳之间由4个螺钉固定,门外刷卡线圈壳内的线圈穿过开设在锁壳上的 线圈穿孔插装在电路板的线圈接头上,电路板固定安装在锁壳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通过远程 遥控或刷钥匙卡等,驱动电机转动,来实现自动上锁、开锁。另外,本实用新 型通过扭簧推动滑槽前后运动,由滑槽带动锁柱运动,当锁片上的开槽缺口尚未与锁柱对齐时,锁柱在扭簧弹力下夹住锁片,当锁片上的开槽缺口与锁柱对 齐时,扭簧再推动锁柱进入锁片上的开槽缺口内,大大的方便了使用,解决了 马达受阻烧毁的可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分解状态示意图。图中,l-锁壳,2-电机,3-滑轨,4-滑槽,5-锁柱,6-扇形齿轮拨片,7-涡杆, 8-转轴,9-电机座,10-刷卡线圈壳,11-电机压片,12-齿轮,13-齿轮轴,14-挡 盖,15-弹簧,16-第一导槽,17-弹簧左端,18-第二导槽,19-弹簧右端,20-锁 片,21-锁片固定螺丝,22-锁门条,23-电路板,24-电容,25-线圈穿孔,26-读 卡线圈,27-线圈接头。具体实施方式本实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例相 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看附图3,本技术内部各个组成部件的结构及形状如图中所示。 请参看附图1和附图2,图中只标示出下锁壳部分,'上锁壳部分并为画出, 实际中,应为上锁壳与下锁壳相配合成一个完整的锁壳,本实例中,在锁壳1 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滑轨3,滑轨3呈倒"凸"字形,滑轨3上安装有滑槽4, 滑槽4上开有与滑轨3形状相吻合的槽,滑槽4可在滑轨3上自由滑动。滑槽4 上方开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导槽,分别为第一导槽16和第二导槽18,滑槽4上方还固定安装有锁柱5,锁柱5有部分可伸出在锁壳外侧,靠锁柱5插入锁片20 上的缺口来实现上锁。与滑槽4配套安装有的还有扇形齿轮拨片6,扇形齿轮拨 片6的形状请参看附图3,其具体形状为扇形齿轮拨片6—侧设有类似齿轮样 的轮齿,对立的另一侧上安装有弹簧15,弹簧15为弓形弹簧,即为弓形弹簧 15,弓形弹簧15的两端分别插入滑槽4上的导槽内,其中,弓形弹簧左端17 插在第一导槽16内,弓形弹簧右端19插在第二导槽18内,扇形齿轮拨片6通 过转轴8与锁壳1安装在一起,转轴8固定安装在锁壳1内,扇形齿轮拨片6 插装在转轴8上,使扇形齿轮拨片6可沿转轴8自由转动,扇形齿轮拨片6上 固定安装有挡盖14,挡盖14设置在弓形弹簧15上方,挡盖14 一方面可以防止 弓形弹簧15从齿轮拨片6内脱出,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扇形齿轮拨片6与转轴 8相分离。本技术的另一大组成部分即为驱动部分,请参看附图,本实例中, 在锁壳l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9,电机座9内固定安装有电机2,电机座9上固 定安装有电机压片11,电机压片11设置在电机2上方,通过电机压片11将电 机2固定安装在电机座9内,电机座9内通过齿轮轴13安装有齿轮12,齿轮 12固定安装在齿轮轴13 —端,齿轮轴13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杆7,电机2的 转子上固定安装有带有轮齿的转子头,电机2的转子头与齿轮12相啮合,涡杆 7上的螺纹与扇形齿轮6的齿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给出的是采用钥匙卡来打开门锁的形式,上述为本技术 安装在门内部分,本技术还包括安装在门外的刷卡线圈壳IO和固定安装在 刷卡线圈壳10内的线圈26,刷卡线圈壳10内灌装有硬胶,将线圈26固定在其 内。刷卡线圈壳IO是通过四个螺钉与锁壳1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锁壳1内固定 安装有识别输入信号并驱动电机2工作的电路板23,线圈26穿过锁壳1上开设的线圈穿孔25插接在电路板23的线圈接头27处,以输入线圈传来的开锁、上 锁信号给电路板23内的电路。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3上固定安装有电容24, 电容24与电路板23的电源端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容24蓄电使本技术 具有断电自动开锁功能,当停止给锁体供电时,依靠锁体内的电容24的电量驱 动马达开锁。本技术还有其他的实现方式,如可将滑槽4和滑轨3的位置互换, 即将滑槽4固定安装在锁壳1上,将锁柱5等固定安装在滑轨3上,使滑轨3 带动锁柱5在滑槽4内滑动,滑轨3和滑槽4的具体形状也可自由设定。再如 可将涡杆7直接安装在电机2的转子上,通过电机2直接驱动扇形齿轮6工作, 本实例的设置方式是要满足电机2的驱动能力,又要使电机2驱动扇形齿轮拨 片6工作时,扇形齿轮拨片6沿转轴8的转动速度不要太快,同时又考虑到电 机2在锁壳1内所占用的空间,才如此设置。本技术在工作时,给电机2通电,利用电脑远程控制或钥匙卡在读卡 头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子控制防盗锁,包括安装在门内的锁体和安装在门外的刷卡线圈壳(10),其特征是:所述的锁体为锁壳(1)内安装有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滑动部件,其中,第一滑动部件固定安装在锁壳(1)内,第二滑动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配合安装在一起,第二滑动部件上开有第一导槽(16)和第二导槽(18),第二滑动部件上固定安装有锁柱(5),锁柱(5)有部分露于锁壳(1)外侧,锁壳(1)内固定安装有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可沿转轴(8)转动的扇形齿轮拨片(6),扇形齿轮拨片(6)上安装有弹簧(15),弹簧左端(17)插装在第一导槽(16)内,弹簧右端(19)插装在第二导槽(18)内,锁壳(1)内固定安装有电机座(9),电机座(9)内安装有变速齿轮轴(13),变速齿轮轴(13)一端固定安装有变速齿轮(12),电机(2)转子上设有齿轮,电机(2)转子上的齿轮与电机座(9)上安装的齿轮(12)相啮合,齿轮轴(13)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涡杆(7),涡杆(7)与扇形齿轮拨片(6)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成国,
申请(专利权)人:姚成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