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喷射器中,利用固定于主体的支承部件(39),将与在主体(30)的内部形成制冷剂通路(13a、13c)的通路形成部件(35)连结的轴(38)支承为能够滑动。利用驱动机构(37)使轴沿轴向位移,从而使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变化。此外,作为通路形成部件的振动抑制部件,设置作用使制冷剂通路扩大的一侧的载荷的膜片(371)及作用使制冷剂通路缩小的一侧的载荷的螺旋弹簧(41),将膜片的第一可动侧端部(MP1)及螺旋弹簧的第二可动侧端部(MP2)这两方相对于支承部件中的滑动区域(39a)配置于轴向上的同一侧。由此,能够根据从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力来高精度地变更在内部形成的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喷射器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6年6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12855号,并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流体进行减压并且通过以高速度喷射的喷射流体的吸引作用来对流体进行吸引的喷射器。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应用的喷射器。在该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通过从使高压制冷剂减压的喷嘴通路喷射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从而对经由形成于主体的制冷剂吸引口及吸引用通路而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吸引。并且,在扩散通路中,使喷射制冷剂与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并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流出。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在形成于主体的内部的旋转体形状的内部空间配置有大致圆锥形状的通路形成部件。由此,在主体的内壁面与通路形成部件的圆锥状侧面之间形成截面圆环状的制冷剂通路。并且,将该制冷剂通路中的制冷剂流最上游侧的部位用作喷嘴通路,将该制冷剂通路中的喷嘴通路的制冷剂流下游侧的部位用作扩散通路。此外,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具备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而使制冷剂通路(即,喷嘴通路及扩散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变化的驱动机构。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根据应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负载变动而使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变化,根据在循环中进行循环的循环制冷剂流量而使喷射器适当地工作。更详细而言,在通路形成部件设置有圆柱状的轴,在主体设置有将轴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圆筒状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的中心轴与主体的内部空间的中心轴同轴地配置。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在驱动机构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时,使通路形成部件沿内部空间的轴向位移。此外,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具有作为对通路形成部件作用轴向的载荷而对通路形成部件的振动进行抑制的振动抑制部件的螺旋弹簧。由此,提高在从外部传递振动时的防振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7565号公报在如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那样利用螺旋弹簧来使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的结构中,螺旋弹簧不仅使轴向的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还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的载荷(以下,记载为横力)作用。此外,由于轴能够滑动地支承于支承部件,因此在轴的外周面与支承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当螺旋弹簧使横力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时,通路形成部件及轴的位移方向相对于主体的内部空间、支承部件的中心轴倾斜。当产生这样的倾斜时,会使轴与支承部件的摩擦力增加,从而导致驱动机构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时的响应性的恶化和迟滞的增加。因此,当通路形成部件等的位移方向相对于支承部件等的中心轴倾斜时,即使驱动机构根据制冷循环装置的负载变动而输出用于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的驱动力,也可能会无法使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变化为适当的面积。此外,当通路形成部件等的位移方向相对于支承部件等的中心轴倾斜时,形成为圆环状的制冷剂通路的截面形状在周向上变得不均匀。因此,有驱动机构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时的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其结果是,在制冷剂通路中流通的制冷剂流量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喷嘴通路中的能量转换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从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力来高精度地变更制冷剂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的喷射器。根据本申请的一方案,喷射器被应用于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喷射器具备:主体,该主体形成有流入空间、旋转体形状的减压用空间、吸引用通路以及升压用空间,该流入空间使高压制冷剂流入,该减压用空间使从流入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吸引用通路与减压用空间的制冷剂流下游侧连通并使从制冷剂吸引口吸引的制冷剂流通,该升压用空间使从减压用空间喷射出的喷射制冷剂和经由吸引用通路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流入;通路形成部件,该通路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减压用空间的内部及升压用空间的内部;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输出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的驱动力;筒状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将与通路形成部件连结的圆柱状的轴支承为能够滑动;振动抑制部件,该振动抑制部件对通路形成部件的振动进行抑制。在主体中的形成减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喷嘴通路,该喷嘴通路作为使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而发挥功能。在主体中的形成升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扩散通路,该扩散通路作为使喷射制冷剂与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升压部而发挥功能。支承部件的中心轴与减压用空间的中心轴同轴地配置,在从与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于主体且使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缩小到最小的喉部配置于与支承部件中的供轴滑动的滑动区域重合的范围外。振动抑制部件具有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使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扩大的方向的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第二弹性部件使与第一弹性部件相反方向的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将第一弹性部件中的使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的可动侧的端部定义为第一可动侧端部,将第二弹性部件中的使载荷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的可动侧的端部定义为第二可动侧端部。在从与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可动侧端部及第二可动侧端部配置于与滑动区域重合的范围外,此外,第一可动侧端部及第二可动侧端部这两方相对于滑动区域配置于轴向上的同一侧。这样一来,喷射器具备振动抑制部件,因此能够提高喷射器的防振性能。此外,在从与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可动侧端部及第二可动侧端部这两方相对于支承部件的滑动区域配置于轴向上的同一侧。因此,能够使第一可动侧端部及第二可动侧端部这两方接近滑动区域的轴向一端部而配置。并且,能够缩短在轴的中心轴相对于支承部件的中心轴倾斜时的从旋转中心到第一可动侧端部的距离及从旋转中心到第二可动侧端部的距离。在此,轴的旋转中心是支承部件的中心轴上的点,能够定义为滑动区域的轴向中央点。由此,能够减少由第一弹性部件及第二弹性部件作用于轴的与轴向垂直的载荷(即,横力)产生的旋转力矩,能够抑制轴与支承部件的摩擦力的增加。另外,在从与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由于能够使第一可动侧端部及第二可动侧端部这两方接近滑动区域的轴向一端部而配置,因此对于喉部,能够接近滑动区域的轴向另一端部而配置。因此,即使是在从与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喉部配置于与滑动区域重合的范围外的喷射器,也能够极力缩短轴的旋转中心与喉部的轴向上的距离。由此,在驱动机构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时,即使通路形成部件及轴的位移方向相对于减压用空间及支承部件的中心轴倾斜,也能够减小喷嘴通路的截面形状在周向上变得不均匀的程度。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根据从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力而能够高精度地变更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的喷射器。并且,能够抑制喷嘴通路中的能量转换效率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图。图2是沿着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轴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的变化的莫里尔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可动侧端部、第二可动侧端部、旋转中心等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1的第一可动侧端部、第二可动侧端部、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射器,应用于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10a),该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30),该主体形成有流入空间(30a)、旋转体形状的减压用空间(30b)、吸引用通路(13b)以及升压用空间(30e),该流入空间使高压制冷剂流入,该减压用空间使从所述流入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吸引用通路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制冷剂流下游侧连通并使从制冷剂吸引口(31b)吸引的制冷剂流通,该升压用空间使从所述减压用空间喷射出的喷射制冷剂和经由所述吸引用通路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流入;通路形成部件(35),该通路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内部及所述升压用空间的内部;驱动机构(37),该驱动机构输出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位移的驱动力;筒状的支承部件(39),该支承部件将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连结的圆柱状的轴(38)支承为能够滑动;以及振动抑制部件(371、41、41a、41b),该振动抑制部件对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振动进行抑制,所述主体中的形成所述减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喷嘴通路(13a),该喷嘴通路作为使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而发挥功能,所述主体中的形成所述升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扩散通路(13c),该扩散通路作为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所述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升压部而发挥功能,所述支承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中心轴(CL)同轴地配置,在从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于所述主体且使所述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缩小到最小的喉部(30m)配置于与所述支承部件中的供所述轴滑动的滑动区域(39a)重合的范围外,所述振动抑制部件具有第一弹性部件(41a)及第二弹性部件(41、41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使所述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扩大的方向的载荷作用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使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相反方向的载荷作用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将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中的使载荷作用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可动侧的端部定义为第一可动侧端部(MP1),将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中的使载荷作用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可动侧的端部定义为第二可动侧端部(MP2),在从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可动侧端部及所述第二可动侧端部配置于与所述滑动区域重合的范围外,此外,所述第一可动侧端部及所述第二可动侧端部这两方相对于所述滑动区域配置于轴向上的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06 JP 2016-1128551.一种喷射器,应用于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10a),该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30),该主体形成有流入空间(30a)、旋转体形状的减压用空间(30b)、吸引用通路(13b)以及升压用空间(30e),该流入空间使高压制冷剂流入,该减压用空间使从所述流入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该吸引用通路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制冷剂流下游侧连通并使从制冷剂吸引口(31b)吸引的制冷剂流通,该升压用空间使从所述减压用空间喷射出的喷射制冷剂和经由所述吸引用通路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流入;通路形成部件(35),该通路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内部及所述升压用空间的内部;驱动机构(37),该驱动机构输出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位移的驱动力;筒状的支承部件(39),该支承部件将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连结的圆柱状的轴(38)支承为能够滑动;以及振动抑制部件(371、41、41a、41b),该振动抑制部件对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振动进行抑制,所述主体中的形成所述减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喷嘴通路(13a),该喷嘴通路作为使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而发挥功能,所述主体中的形成所述升压用空间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所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扩散通路(13c),该扩散通路作为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所述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升压部而发挥功能,所述支承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中心轴(CL)同轴地配置,在从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形成于所述主体且使所述喷嘴通路的通路截面面积缩小到最小的喉部(30m)配置于与所述支承部件中的供所述轴滑动的滑动区域(39a)重合的范围外,所述振动抑制部件具有第一弹性部件(41a)及第二弹性部件(41、41b),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使所述喷嘴通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阳一郎,水鸟和典,山田悦久,堀田照之,田中荣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