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83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9:34
斗轮具备:斗轮主体;以及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以各自能绕在所述斗轮主体的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斗轮主体。

Bucket wheel

The bucket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bucket wheel main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buckets, each of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bucket wheel main body in the form of rotation of a reference axis extending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bucket wheel mai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斗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例如取料机等的斗轮(BucketWheel)。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在斗轮主体上安装了多个铲斗的斗轮。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图5所示那样的斗轮100。图5所示的斗轮100中,安装于斗轮主体110的多个铲斗120能进行反转。即,各铲斗120的开口方向可在斗轮主体110周方向的一方与另一方之间(图5的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之间)变更。具体而言,各铲斗120通过在斗轮主体110的轴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30安装于斗轮主体110。各铲斗120从侧面观察时呈90度的扇形,两侧的开口上设置有爪部121。并且,各铲斗120依照斗轮主体110的旋转方向在绕旋转轴130旋转90度的两个位置中的一方上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64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如图5所示那样的斗轮100中,为了避免在铲斗反转时反转后的铲斗120与反转前的铲斗120发生干扰,相邻的铲斗120间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斗轮主体110的外径会比较大。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在铲斗可反转的斗轮中减小斗轮主体的外径。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斗轮具备:斗轮主体;以及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以各自能绕在所述斗轮主体的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斗轮主体。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使各铲斗绕基准轴做180度旋转来反转铲斗。因此,即使相邻的铲斗间的空间较小,也能防止反转后的铲斗与反转前的铲斗发生干扰。因而,能够使斗轮主体的外径相应地减小相邻的铲斗相互靠近的量。也可以是所述多个铲斗各自包括铲板、背板以及一对侧板;所述多个铲斗上各自设置有从所述背板以及所述一对侧板向周围伸出的突缘;所述斗轮主体上设置有能在周方向上滑动地支持所述突缘的环状导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各铲斗沿着环状导件容易地旋转。也可以是所述环状导件上以彼此分隔180度的形式设置有一对止动件;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在旋转所述铲斗时与所述一对止动件中的一方抵接的突起。根据该结构,仅通过使各铲斗旋转至突起与止动件抵接,就能将该铲斗设置成正确的朝向。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斗轮主体的外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斗轮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以往的斗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斗轮1。该斗轮1可用于例如设置在原料场的取料机、或设置在港湾的卸船机(Unloader)等。具体而言,斗轮1包括斗轮主体2、和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在斗轮主体2周围的多个铲斗3。本实施形态中,斗轮主体2从侧面观察时是具有与铲斗3相同数量的角的大致多角形状。不过,也可以是斗轮主体2从侧面观察时例如是圆形状。更详尽地,斗轮主体2包括以位于相邻的铲斗3间的形式配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横向构件21、和介于相邻的横向构件21之间的多个连接构件22。如图2及图3所示,各横向构件21在斗轮主体2的轴方向上延伸,相邻的横向构件21的端部彼此通过一对连接构件22进行连接。在由相邻的横向构件21以及一对连接构件22形成的开口内配置有塞板23。塞板23长度短于相邻的横向构件21之间的距离,且位于相邻的横向构件21之间的中央。塞板23以与一对连接构件22的一表面(外侧表面)齐平的形式与这些连接构件22相接合。各铲斗3以可绕在斗轮主体2的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30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斗轮主体2。基准轴30位于铲斗3的大致中央(例如距离后述背板33及一对侧板34大致相同距离的位置),上述塞板23与该基准轴30正交。各铲斗3在朝斗轮主体2周方向的一方开口的状态与朝另一方开口的状态之间180度旋转。本实施形态中,手动进行各铲斗3的旋转。不过,也可以是通过例如电动马达等执行器进行各铲斗3的旋转。更详尽地,各铲斗3包括形成有用于获取搬运物的开口的铲板31及一对侧板34。又,各铲斗3包括位于开口相反侧的背板33、以及位于背板33与铲板31之间的中间板32。本实施形态中,一对侧板34是与上述基准轴30平行且彼此平行的平板。另一方面,铲板31、中间板32以及背板33各自具有中央部与侧板34正交、两端部向侧板34扩展的形状。背板33的中央部及两端部与基准轴30平行。不过,显然铲斗3的形状不限于此。铲板31的梢端(中间板32相反侧的端部)上设置或不设置爪部皆可。各铲斗3上以从背板33以及一对侧板34向周围伸出的形式设置有突缘4。本实施形态中,突缘4是具有圆弧状的外端面以及U字状的内端面的大致C字状的板。并且,突缘4也向背板33以及一对侧板34的内侧伸出。另一方面,斗轮主体2上设置有能在周方向上滑动地支持突缘4的环状导件5。环状导件5如图4所示具有向径方向内开口的槽51,该槽51内嵌入有突缘4。另外,各侧板34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下超出环状导件5的内周缘并向环状导件5的外侧延伸,在超过该环状导件5内周缘的部分的下部(斗轮主体2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防止与环状导件5干扰的切口35。此外,环状导件5上以彼此分隔180度的形式设置有一对止动件6。另一方面,各铲斗3的背板33上设置有在旋转该铲斗3时会与一对止动件6中的一方抵接的突起36。止动件6以及突起36上分别设置有贯通孔61、37(参见图4)。并且,通过向这些贯通孔61、37中插入螺栓或销等紧固构件,由此将各铲斗3固定在朝斗轮主体2周方向的一方或另一方开口的状态。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斗轮1中,能够通过使各铲斗3绕基准轴30做180度旋转来反转铲斗3。因此,即使相邻的铲斗3间的空间较小,也能防止反转后的铲斗3与反转前的铲斗3发生干扰。因而,能够使斗轮主体2的外径相应地减小相邻的铲斗3相互靠近的量。其结果是,斗轮1的重量减轻,并且由斗轮1带来的搬运物的抬升高度降低,因此能够减少斗轮1旋转所需的动力。又,本实施形态中,各铲斗3上设置的突缘4通过斗轮主体2上设置的环状导件5可滑动地受到支持,因此能够使各铲斗3沿着环状导件5容易地旋转。此外,本实施形态中,环状导件5上设置有一对止动件6,各铲斗3的背板33上设置有突起36,因此仅通过将各铲斗3旋转至突起36与止动件6抵接,就能将该铲斗3设置成正确的朝向。(变形例)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要旨的范围内可有多种变形。例如,可采用多种结构作为能旋转支持各铲斗3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图示省略地,在斗轮主体2上设置外筒且在各铲斗3上设置内嵌于所述外筒的内筒。符号说明:1 斗轮;2 斗轮主体;3 铲斗;30 基准轴;31 铲板;33 背板;34 侧板;36 突起;4 突缘;5 环状导件;6 止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斗轮主体;以及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以各自能绕在所述斗轮主体的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斗轮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27 JP 2016-1265501.一种斗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斗轮主体;以及多个铲斗,所述多个铲斗以各自能绕在所述斗轮主体的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旋转的形式安装于所述斗轮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铲斗各自包括铲板、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隆太大木敦夫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