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843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涉及烘干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烘干室以及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对冷凝剂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一换热器以及对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烘干机组设置有送风通道以及回风通道,所述烘干机组与所述烘干室之间通过所述回风通道和所述送风通道相互连通并形成循环干燥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沿着所述回风通道朝向所述送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结合,加强冷凝能力及蒸发能力,保证机组运行。

Closed drying system and double-channel closed dry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osed drying system and a double-channel closed drying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rying system, including a drying chamber and a drying unit. The drying unit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n evaporator, a condenser, a first heat exchanger for secondary condensation of a condensant and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for primary cooling of hot and humid air. A supply air passage and a return air passage are arranged, and the drying unit and the drying chamber are interconnected through the return air passage and the supply air passage to form a circulating drying air passage;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he evaporator and the condenser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return air passage towards the supply air passage, and the compressor, the condenser and the condenser are arranged in tur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evaporator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rough a pipeline to form a condensate circulating circui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the condensing capacity and evaporation capacity ar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th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烘干系统中采用显热回收装置实现回风除湿前的预冷及冷媒的充分冷凝,而在密闭的空间,湿热空气不能排出,压缩机不断做功,烘干室内的温度不断上升,从而使得烘干机组冷凝较差,导致烘干机组系统高压较高,易出现系统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闭式烘干系统,该闭式烘干系统能提高机组的冷凝能力,实现冷媒的充分冷凝。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闭式烘干系统,包括烘干室以及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对冷凝剂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一换热器以及对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烘干机组设置有送风通道以及回风通道,所述烘干机组与所述烘干室之间通过所述回风通道和所述送风通道相互连通并形成循环干燥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沿着所述回风通道朝向所述送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上述闭式烘干系统,由于压缩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以及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所以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再经过第一换热器进行再次冷凝,从而实现冷媒的充分冷凝,有效提高烘干机组的冷凝能力;而且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以及冷凝器沿着所述回风通道朝向所述送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烘干室内的相对较高温高湿的室内回风经过回风通道是先经过第二换热器进行预冷然后再进入蒸发器,实现将烘干室排出的高温高湿的室内回风降温的同时,提高其饱和湿度,为空气的除湿做准备;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结合,带走部分烘干室内多余的热量,以保证机组在密闭空间内的冷凝能力及蒸发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第一进水通道以及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管道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以及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包括冷凝压力检测装置以及与冷凝压力检测装置连接的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所述冷凝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管道之间,所述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上;所述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用于通过冷凝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冷凝压力自动调节开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室包括一级烘干网带、二级烘干网带以及三级烘干网带,所述一级烘干网带、所述二级烘干网带以及所述三级烘干网带沿着所述送风通道朝向所述回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第二进水通道以及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换热器管道,所述第二换热器管道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以及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通道包括温湿度检测装置以及与温湿度检测装置连接的水流量调节阀,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烘干室内,所述水流量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上;所述水流量调节阀用于通过温湿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自动调节开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送风通道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闭式烘干系统,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第一机房以及第二机房,所述回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均设置于第二机房;所述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房。上述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通过将回风通道、送风通道、第二换热器、蒸发器以及冷凝器均设置于第二机房,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房,回风通道和送风通道设置于第二机房,使得回风从上至上循环,加强除湿效果,而第一换热器设置于第一机房,处于独立风道内,能加强冷凝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风冷式换热器;所述第一机房设置有冷凝进风口与冷凝出风口,所述冷凝进风口与所述冷凝出风口之间形成冷凝风道,所述第一换热器沿着冷凝进风口朝向冷凝出风口的方向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机组内挡板,所述机组内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房以及第二机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冷凝循环风机,所述冷凝循环风机设置在所述冷凝出风口处。综上,本专利技术的闭式烘干系统以及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通过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结合,带走部分烘干室内多余的热量,以保证烘干机组在密闭空间内的冷凝能力及蒸发能力,保证烘干机组的正常稳定运行,达到烘干室内恒定温湿度控制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闭式烘干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双风道闭式烘干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烘干室,110、一级烘干网带,120、二级烘干网带,130、三级烘干网带,200、烘干机组,2000、管道,2010、第一进水通道,2011、冷凝压力检测装置,2012、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2020、第一出水通道,2030、第二进水通道,2031、水流量调节阀,2040、第二出水通道,210、压缩机,220、蒸发器,230、冷凝器,240、第一换热器,250、第二换热器,260、送风通道,270、回风通道,280、节流装置,290、循环风机,310、第一机房,311、冷凝进风口,312、冷凝出风口,320、第二机房,330、冷凝循环风机,340、机组内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为闭式烘干系统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包括烘干室100以及烘干机组200,所述烘干机组200包括压缩机210、蒸发器220、冷凝器230、对冷凝剂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一换热器240以及对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的第二换热器250,所述烘干机组200设置有送风通道260以及回风通道270,所述烘干机组200与所述烘干室100之间通过所述回风通道270和所述送风通道260相互连通并形成循环干燥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250、所述蒸发器220、所述冷凝器230沿着所述回风通道270朝向所述送风通道260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210、所述冷凝器230、所述第一换热器240以及所述蒸发器22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本实施例的闭式烘干系统,由于压缩机210、冷凝器230、第一换热器240以及蒸发器220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所以压缩机21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经过冷凝器230冷凝后,再经过第一换热器240进行再次冷凝,从而实现冷媒的充分冷凝,有效提高烘干机组200的冷凝能力;而且第二换热器250、蒸发器220、冷凝器230沿着所述回风通道270朝向所述送风通道260的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烘干室100内的相对较高温高湿的室内回风经过回风通道2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以及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对冷凝剂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一换热器以及对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烘干机组设置有送风通道以及回风通道,所述烘干机组与所述烘干室之间通过所述回风通道和所述送风通道相互连通并形成循环干燥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沿着所述回风通道朝向所述送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室以及烘干机组,所述烘干机组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对冷凝剂进行二次冷凝的第一换热器以及对高温高湿的热空气进行初步冷却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烘干机组设置有送风通道以及回风通道,所述烘干机组与所述烘干室之间通过所述回风通道和所述送风通道相互连通并形成循环干燥风道;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蒸发器以及所述冷凝器沿着所述回风通道朝向所述送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冷凝剂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组还包括第一进水通道以及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管道,所述第一换热器管道设置有第一进水口以及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包括冷凝压力检测装置以及与冷凝压力检测装置连接的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所述冷凝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管道之间,所述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上;所述冷凝压力自动调节阀用于通过冷凝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冷凝压力自动调节开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包括一级烘干网带、二级烘干网带以及三级烘干网带,所述一级烘干网带、所述二级烘干网带以及所述三级烘干网带沿着所述送风通道朝向所述回风通道的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毅向光富陈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