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及保育猪饲料技术

技术编号:202799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及保育猪饲料,涉及食用畜累养殖技术领域。该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包括,断奶,仔猪日龄满28~40天断奶,平均35日龄断奶,断奶时,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留原栏饲养3~4天后转入保育栏。环境控制,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饲喂、保健、调栏、以及免疫驱虫。本方案减小盆周山地猪的死亡率,为后续育肥阶段做好铺垫准备。

Feeding method and conservation pig feed for laying pigs in the basin are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eeding method for pig growing area at the conservation stage and a pig feed,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dible livestock breeding technology. This method of raising pigs at the conservation stage of the mountain area, including weaning, weaning at 28~40 days of age, weaning at an average age of 35 days, and adopting the method of \driving mother to leave litter\ when weaning, first drives the sows away, and lets the piglets stay in the original column for 3~4 days to switch to the nursery fence. Environmental control, before weaning piglets enter the nursery, they should be thoroughly cleaned, washed and disinfecte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ursery to kill bacteria; after entering the nursery, piglets should be disinfected twice a week, timely cleaning of feces, urine and other dirt; do a good job of ventilation and heat preservatio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feeding, health care, fencing, and immune repellent. This plan reduce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igs in the basin area and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subsequent fattening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及保育猪饲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畜累养殖
,特别是涉及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及保育猪饲料。
技术介绍
盆周山地猪(PenzhouMountainpig)因产于四川盆地周边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部分农户称为高山猪、包谷猪。分布于北纬28°10’~32°13’、东经105°17’~110°11’,地势较高,境内有平坝、高山、深丘,海拔一般在800~1200m。年平均气温15.5~17.7℃,无霜期289~346天;年降水量754~1211mm,相对湿度75%~80%。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日照较好,四季分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瘦肉型猪生产的兴起与发展,外来良种公猪的引进和杂交猪生产的发展,导致盆周山地猪数量减少,特别是用于纯繁的母猪数量急剧减少。2015年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建立了盆周山地猪资源保种场,在坚持扩群复壮的同时加强了后备猪的选育工作。盆周山地猪在仔猪期的夭折率很高,因此需要一套饲养盆周山地猪的方法,减少仔猪期盆周山地猪的死亡率,从而科学有效的繁育、保护盆周山地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减小盆周山地猪的死亡率,为后续育肥阶段做好铺垫准备。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S1:断奶,仔猪日龄满28~40天断奶,平均35日龄断奶,断奶时,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留原栏饲养3~4天后转入保育栏。S2:环境控制,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S3:饲喂,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第一天可不喂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S4:保健,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当天开始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S5:调栏,保育过程中,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提高保育猪的整齐度。S6:免疫驱虫,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S2: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S3:饲喂,保育阶段的仔猪饲料的蛋白含量控制在17%以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S6:驱虫药物,固体:伊维菌素、芬苯哒唑、阿苯达唑、阿维菌素、左旋咪唑等。注射剂:伊维菌素、多拉菌素、阿维菌素、左旋咪唑。其中,种猪群单个猪仔在30-40kg体重时,每季度1次,拌料,连续使用2天。个别驱虫不彻底的用注射剂加强1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上述饲养方法饲养的保育猪食用的饲料,每100份中含:玉米55~62份、麦麸13~20份、豆粕16~23份、蚕蛹2~5份、食盐0.2~0.5份、赖氨酸0.1~0.3份、复合维生素0.01~0.03份、剩余用预混料补足,所述预混料不超过5份。其中,预混料为事先配好的普通猪饲料,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配料时采用温度为28~36℃的温水混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S1:照顾分娩,接生时帮助猪仔逐一脱离母体,并转放至远离母体的保温环境中,人工帮助仔猪在出生2~4小时内从母猪身上吸取初乳,仔猪出生24小时内,剪去犬齿和断尾;S11:抢救假死仔猪,分娩过程中,如有假死仔猪,及时将仔猪的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并拢、放开反复数次,以刺激假死仔猪脱离假死状态,或将假死仔猪浸泡在事先备好的35~40℃的温水中,头露出水面,抢救过程中可用碘酊、酒精涂抹在仔猪鼻孔处进行辅助刺激。S2:固定乳头,仔猪具有吃固定乳头的习惯,因此在仔猪出生后,人工帮助仔猪分配乳头的位置,1~3日后仔猪即可自行寻找固定位置的乳头进行采食;S3:寄养与并窝,当出生仔猪数量大于母猪奶头数量时,固定乳头后,多余的仔猪采取寄养措施,将同一母猪,同批出生的仔猪,选择体型较大的进行外送寄养处理,即送往其他具有奶水的母猪处寄养;当出生仔猪数量小于母猪奶头数量时,固定乳头后,多余的乳头为寄养的仔猪提供采食使用;在寄养时间上面尽量选择在夜里小猪睡觉时寄养;另外要求需寄养仔猪出生日期和被寄养母猪产子日期的时差不能超过3天;S4:环境温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不断变化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1~3日龄为30~32℃,4~10日龄为28~30℃,11~30日龄为26~28℃;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地暖供热的方式保持环境温度。S5:疾病防治,将药物以注射或喂食的方式补给仔猪,预防或治疗疾病;仔猪出生后每头喂服庆大霉素或益生菌素,仔猪出生的1~3日内,每次吃奶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按摩母猪的乳房,所述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的温度在25~35℃;对每头仔猪出生3天内注射100~200mg铁剂;补料,在仔猪日龄7~10日时,每天给仔猪补喂乳猪料,每日补料次数不低于5次,少添勤添;S6:断奶,仔猪日龄满35~75日后,根据仔猪个体的情况,将母猪赶走,让仔猪留在原栏内饲养,3~4日内将仔猪转入保育舍;断奶前2~3天减少母猪喂料量和饮水量,减少仔猪哺乳量,促使仔猪多采食饲料,以减少断奶应激,断奶时,避开疫苗注射、转群、阉割,以减少断奶应激;S7:保育,将仔猪的食物逐渐过渡到饲料,少喂多餐,平均采食量控制在200g以上,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7%;为保育阶段的仔猪提供保育舍,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所述保育舍内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保持在20~22℃,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断奶当天开始在仔猪的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新霉素、利高霉素、以及水溶性电解质,此过程维持7~10天;S8:育肥,当仔猪个体重量达到20kg时,将仔猪转入空间更大的饲养圈舍进行饲养。实施例2: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断奶并在35~75日龄的猪称为保育猪,S1:断奶,仔猪日龄满28~40天断奶,平均35日龄断奶,断奶时,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留原栏饲养3~4天后转入保育栏。S2:环境控制,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环境温度为:断奶后1~2周,26~28℃;3~4周,24~26℃;5周后,应保持在20~22℃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为最佳。S3:饲喂,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第一天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断奶,仔猪日龄满28~40天断奶,平均35日龄断奶,断奶时,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留原栏饲养3~4天后转入保育栏。S2:环境控制,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S3:饲喂,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第一天可不喂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S4:保健,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当天开始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S5:调栏,保育过程中,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提高保育猪的整齐度。S6:免疫驱虫,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处理病、残、死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周山地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断奶,仔猪日龄满28~40天断奶,平均35日龄断奶,断奶时,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先赶走母猪,让仔猪留原栏饲养3~4天后转入保育栏。S2:环境控制,断奶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内、外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和消毒,杀灭细菌,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每周消毒2次,及时清理粪便、尿等污物,做好通风与保温工作,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S3:饲喂,断奶后一周,逐渐过渡饲料,断奶头两天注意限料,第一天可不喂料,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S4:保健,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断奶当天开始7~10天内的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新霉素、利高霉素、水溶性电解质等,促使仔猪采食和生长,防止仔猪喝脏水,引起腹泻。S5:调栏,保育过程中,将每窝的弱仔猪挑选出来进行单独饲养,提高保育猪的整齐度。S6:免疫驱虫,按程序及时进行防疫、用药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每天检查猪只采食、饮水、健康状况,及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林生猪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