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湛斌专利>正文

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42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属于门锁技术领域。在锁舌组件2的右侧,设置水平突出的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在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的下部斜面顶端的起始点a1与顶点b1之间,设置起始点a1到中间点c1之间是斜面,而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是水平的直伸位;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的距离,与凸起条41的厚度相当。水平直伸位的延长线与齿根部垂直线之间的角度θ≈90°。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与锁舌卡4上的垂直凸起条41配合,实现锁舌组件2的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插芯门锁的方形锁舌组件。(*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芯锁体,尤其涉及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
技术介绍
嵌入式插芯锁体,特别是方形锁舌的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锁体,其闭锁机制隐藏在门内,安全性能较为可靠;同时,美观耐用,设计新颖,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存在一个缺陷,即“跑马现象”,或者说“打滑现象”,一直以来困扰着业内人士。现有技术的嵌入式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如图1~4所示,方形锁舌组件2以及与方形锁舌组件2配合的其它定位装置安装在锁体20内。方形锁舌的定位装置主要包括锁胆组件1、锁舌组件2、导向器3、锁舌卡4、弹簧5等。锁胆组件1包括带锁匙的锁胆及与锁胆连接的拨叉;锁舌卡4一侧设置垂直向上凸起的凸起条41;锁舌组件2位于锁舌卡4上部,且锁舌组件2与锁舌卡4之间通过导向器3可以相对滑动地连接;导向器3固定在锁体上。锁舌组件2一侧设置水平突出的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22的顶部是梯形的斜面;通过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与锁舌卡4上的垂直凸起条41之间配合来实现锁舌组件2的定位。如图1所示,当锁舌组件2未被开启时,锁舌组件2的顶端23位于锁体端面盖板10内,锁舌卡4的凸起条41位于锁舌组件2之第一级齿21的上部凹槽内,也称为第一凹槽;如图3所示,当转动锁胆组件1按方向A旋转时,锁胆组件1的拨叉推动锁舌卡4沿导向器3向右移动,弹簧5被压缩,凸起条41被推动逐渐脱离第一凹槽;与此同时,锁胆组件1的拨叉推动锁舌组件2沿限位器3向上移动,并逐渐穿出锁体端面盖板10;随后,锁舌组件2的第一级齿21越过凸起条41;当锁胆组件1旋转一周,其拨叉离开锁舌组件2时,锁舌卡4被弹簧5驱动复位,锁舌卡4的凸起条41滑入锁舌组件2之第一级齿21的下部槽内,也称为第二凹槽;从而,凸起条41顶住第一级齿21,使锁舌组件2不能被按压收回,从而实现第一级拨动,除非反向旋转锁胆组件1从而反向上述操作,才可以将锁舌组件2操作回位。如果锁舌组件2被设计为二级拨动,还可以再次按A方向旋转锁胆组件1,使凸起条41从第一级齿21与第二级齿22之间的第二凹槽滑入第二级齿22下部的第三凹槽。在按上述方法开启锁舌组件2的过程中,如果始终在锁舌组件2的顶端23施加较大的阻力,强制锁舌组件2艰难地移动,由于定位装置的构件之间存在间隙,当锁胆组件1旋转一周,其拨叉离开锁舌组件2时,凸起条41最多位于第一级齿21下部的斜面上;又由于锁舌组件2的顶端23上阻力始终存在,迫使锁舌组件2下移,相对地,凸起条41沿第一级齿21下部的斜面向上滑动,从而锁舌组件2回位,凸起条41又再次被迫越过第一级齿21并滑入第一凹槽内。也就是说,锁胆组件1虽然旋转一周实施了开启动作,但锁舌组件2却未被开启,此即通常所说的“跑马现象”。该“跑马现象”对锁体的安全性而言,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同时,“跑马现象”的有无,又是衡量锁体优劣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特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能解决上述“跑马现象”的一种嵌入式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方形锁舌组件的第一级齿或第二级齿的结构予以改进,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在锁舌组件2的右侧,设置水平突出的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在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的下部斜面顶端的起始点a1与顶点b1之间,设置起始点a1到中间点c1之间是斜面,而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是水平的直伸位;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的距离或者说长度L,与凸起条41的厚度D相当,即L≈1/3×D~D之间为最佳,当然,L的取值稍稍超出上述数值范围也未尚不可。但不管怎样取值,以水平直伸位能够可靠对凸起条41形成阻挡而水平直伸位的长度最短为原则。水平直伸位的延长线与齿根部垂直线之间的角度θ≈90°。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与锁舌卡4上的垂直凸起条41配合,实现锁舌组件2的定位。当第一次拨动锁胆组件1且第一级齿21越过凸起条41后,即使锁舌组件2受到阻力,凸起条41被第一级齿21下部侧面上设置的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的水平直伸位堵截,不能滑动越过第一级齿21进入第一凹槽,从而锁舌组件2不会被迫回位,消除了“跑马现象”。同样的结构,如果第二次拨动锁胆组件1,凸起条41被第二级齿22下部侧面上设置的水平直伸位堵截,不能从第三凹槽滑动越过第二级齿22进入第二凹槽,从而实现第二级拨动。在上述描述的结构中,还也可以在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的顶端两侧面同时设置水平直伸位。由于在锁舌组件2被拨出时,需要灵活性拨出,所以在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的上端斜面设置水平直伸位,既不需要,也没有实际意义。但为了使第一级齿21或第二级齿22顶端两侧面左右对称美观,可以在左右同时设置水平直伸位。其次,在方形锁舌组件2上设置齿21或齿22的数量,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一个齿,也可以是二个以上的齿。齿的数量,主要是为了配合锁的整体设计需要而确定,即设计为几级拨动,就设计几个齿。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及两个齿21或齿22,仅是为了详细说明多级拨动的过程,并不是限定本技术的内容必须具备两个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解决“跑马现象”,提高方形锁舌锁体的性能和质量,消除了锁体的安全隐患。本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插芯门锁的方形锁舌组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门锁方形锁舌定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门锁方形锁舌定位装置状态(一)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门锁方形锁舌定位装置状态(二)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门锁方形锁舌定位装置状态(三)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门锁方形锁舌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在锁舌组件2的右侧,设置水平突出的第一级齿21和第二级齿22,在第一级齿21和第二级齿22的下部斜面顶端的起始点a1与顶点b1之间,设置起始点a1到中间点c1之间是斜面,而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是水平的直伸位;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的距离,是凸起条41的厚度的2/3。水平直伸位的延长线与齿根部垂直线之间的角度θ≈90°。当第一次拨动锁胆组件1且第一级齿21越过凸起条41后,即使锁舌组件2受到阻力,凸起条41被第一级齿21上设置的中间点c1到顶点b1之间的水平直伸位堵截,不能滑动越过第一级齿21进入第一凹槽,从而锁舌组件2不会被迫回位,消除了“跑马现象”。同样的结构,还可以在锁舌组件2上设置第二级齿22,从而实现第二级拨动,也不会产生“跑马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舌组件(2)的一侧有水平突出的齿(21),齿(21)下部斜面顶端的起始点(a1)与顶点(b1)之间,设置起始点(a1)到中间点(c1)之间是斜面,而中间点(c1)到顶点(b1)是水平直伸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21)为二个或二个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21)的上部斜面顶端设置水平直伸位。专利摘要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属于门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芯锁体的方形锁舌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舌组件(2)的一侧有水平突出的齿(21),齿(21)下部斜面顶端的起始点(a1)与顶点(b1)之间,设置起始点(a1)到中间点(c1)之间是斜面,而中间点(c1)到顶点(b1)是水平直伸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彬
申请(专利权)人:曹湛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