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包括过水件、活动栓和推钮,所述过水件上开设有供推钮穿入的缺口,所述推钮与活动栓连接,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供大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孔和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所述过水件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活动栓在过水件内沿其管壁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用户需求,改变抽拉头出水的水流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实现了环保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抽拉头均为不可调节水量的样式,只能持续使用一种水流量大小的水量,当不需要用大量水或不用水时,再移动至开关处调节水流量大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十分麻烦,不符合人机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包括过水件、活动栓和推钮,所述过水件上开设有供推钮穿入的缺口,所述推钮与活动栓连接,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供大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孔和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所述过水件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活动栓在过水件内沿其管壁上下移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水件的管道为不同直径的大管道与小管道构成,所述过水件内大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头,所述进水头的外壁与大管道的内壁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于过水孔的上、下两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头的靠内端设置有沉槽,所述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为凹槽与沉槽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与沉槽内壁形成过水口的凹槽的两个凸起端面不平齐。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位于过水孔上端凹槽的凸起端面与沉槽的内管壁形成过水口。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形成过水口的凹槽其上凸起端面至凹面的距离短于下凸起端面至凹面的距离。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用于推钮固定的卡槽。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过水件外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缺口相配合的开口。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根据需求调节水流量大小,不用移身至开关处。2、持续保持过水流量的大小,自动平衡出水压力。3、使用方便,符合人机关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小流量通水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大流量通水示意图。图中:10-过水件;11-大管道;12-小管道;15-缺口;20-活动栓;21-第一过水通道;22-第二过水通道;25-过水孔;26-过水口;28-卡槽;30-外壳;35-开口;40-推钮;50-密封圈;60-进水头;65-沉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包括过水件(10)、活动栓(20)和推钮(40),所述过水件(10)上开设有供推钮(40)穿入的缺口(15),所述推钮(40)与活动栓(20)连接,所述活动栓(20)上设置有供大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孔(25)和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26),所述过水件(10)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21),所述活动栓(20)在过水件(10)内沿其管壁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过水件(10)的管道为不同直径的大管道(11)与小管道(12)构成,所述过水件(10)内大管道(1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头(60),所述进水头(60)与大管道(11)的管壁形成第一过水通道(2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栓(20)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密封圈(50),所述密封圈(50)能防止水流的流失,保证结构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于过水孔(25)的上、下两端,所述凹槽分布于过水孔(25)的上、下两端是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改变水流量大小,防止在通水时有泄漏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头(60)的靠内端设置有沉槽(65),所述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26)为凹槽与沉槽(65)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水流从这间隙通过,再而进入活动栓(20)的第二过水通道(22),实现通水。进一步的,所述与沉槽(65)内壁形成过水口(26)的凹槽的两个凸起端面不平齐,所述小流量水的大小可根据不平齐的端面进行出厂设定,即通过对凹槽凸起长度的控制实现其端面与沉槽(65)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进一步的,所述位于过水孔(25)上端凹槽的凸起端与沉槽(65)的内壁形成过水口,其目的在于,将推钮(40)向下移动时,实现小流量的过水,将推钮(40)向上移动时,实现大流量的过水。进一步的,所述形成过水口(26)的凹槽其上凸起端面至凹面的距离短于下凸起端面至凹面的距离,即凹槽的上凸起长度小于下凸起长度,从而实现上凸起端与沉槽(65)的内壁形成个过水间隙。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栓(20)上设置有用于推钮(40)固定的卡槽(28),所述推钮(40)插接在卡槽(28)上,推钮(40)的上下两个端面被限制,从而实现对推钮(40)进行上下拨动的同时带动活动栓(20)的运动。进一步的,所述过水件(10)外设置有外壳(30),所述外壳(30)上开设有与缺口(15)相配合的开口(35)。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推钮(40)与活动栓(20)固定连接,所述推钮(40)固定在活动栓(20)的卡槽(28)上,所述活动栓(20)嵌于过水件(10)内,所述活动栓(20)可沿过水件(10)内管壁进行上、下移动,所述推钮(40)的手持部从过水件(10)上的缺口(15)伸出,从而进行操控,所述活动栓(20)的最大活动距离范围为缺口(15)顶端至底端的距离;所述过水件(10)的上端为大管道(11),设置有进水头(60),所述活动栓(20)位于进水头(60)的下方,所述进水头(60)的下端设置有沉槽(65),所述沉槽(65)的目的在于给小流量过水一个流通的通道;通水后,水流首先从进水头(60)进入,然后流入进水头(60)与过水件(10)之间的第一过水通道(21)中,再而根据需要水流量的大小,选择从过水口(26)或过水孔(25)流入活动栓(20)上的第二过水通道(22);当需要较小流量的过水时,将推钮(40)向下拨动,从而带动活动栓(20)沿过水件(10)管壁向下移动,过水孔(25)被过水件(10)及密封圈(50)遮挡,阻断了水路,而此时上端凹槽的上凸起端面与进水头(60)内壁和过水件(10)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过水口(26)开启,水流首先从进水头(60)进入,再而进入进水头(60)与过水件(10)之间的第一过水通道(21),然后从过水口(26)进入,流经第二过水通道(22),形成小流量过水;当需要较大流量的过水时,将推钮(40)向上拨起,此时过水口(26)被进水头(60)的内壁与密封圈(50)遮挡,阻断了水路,过水口(26)不通,而此时过水孔(25)与水路相通,水流从过水孔(25)进入,再而进入第二过水通道(22),形成大流量过水。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包括过水件、活动栓和推钮,所述过水件上开设有供推钮穿入的缺口,所述推钮与活动栓连接,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供大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孔和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所述过水件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活动栓在过水件内沿其管壁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包括过水件、活动栓和推钮,所述过水件上开设有供推钮穿入的缺口,所述推钮与活动栓连接,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供大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孔和供小流量水通过的过水口,所述过水件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活动栓在过水件内沿其管壁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件的管道为不同直径的大管道与小管道构成,所述过水件内大管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头,所述进水头的外壁与大管道的内壁形成第一过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于过水孔的上、下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流量的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